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古宁 《理论界》2005,(4):10-11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从道德和经济的角度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公务员权力的监督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监督机制是各种监督法规、监督机构、监督渠道的总称。权力需要监督,没有监督或制约的权力会被滥用。对此,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1]在一个国家中,政府的行政权力十分广泛,涉及到人、财、物的各个方面,一旦被滥用,必然导致种种腐败现象的产生。公务员是行使政府行政权力的主体,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实际上表现为对公务员的监督。一、以科学的态度正视古今中外卓有成效的做…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非权力赋予的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本文从腐败分子滥用公共权力的方式及程度,分析了转型时期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失控条件下绝对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危险倾向日益显现等新特征。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保持监督制度与权力格局的动态平衡、加强对监督人权益的保护,构建网络监督反腐新平台等反腐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健全党的纪检监察体制的思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健全党的纪检监察体制,既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纪委虽然可以对同级党委和同级领导干部实施监督,但普遍存在监督不力、监督过软以及监督主体上的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落实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和协助责任,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功能与权力,拓展对权力监督的范围与领域,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要将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集中到监督问责和查办案件上来。  相似文献   

5.
刘伟 《新疆社科论坛》2007,(2):55-58,62
不法行为的体制空间越大,则权力滥用现象及危害就越严重。实际上,我国的政治制度建构给交通系统权力的失范和错位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任何腐败型职务犯罪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便是存在一个现实的进行权钱交易的寻租场。腐败型职务犯罪关键原因在于政企不分;多元化的监督力量缺乏有力度的整合,监督的合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反腐败的总方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要依靠群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我党一以贯之的群众路线。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真假反腐败的分水岭,是反腐败斗争成败的关键。一、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造成公众利益受损的一种行为。它是以权力为轴心,通过非法手法谋取私利的腐化堕落行为。腐败是以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特征的,反腐败斗争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一)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是人  相似文献   

7.
预防腐败的实质是防止权力滥用,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是防止权力滥用的关键,打造“理顺权力体制——以权制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德制权”、“强化法律与制度建设——以法制权”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是实现权力制约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
行政权力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穗生 《江汉论坛》2001,(10):60-62
行政权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执行性权力。行政权力的行使必然同特定职位上的具体的人相联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行使不当。行政权力在行政主体内部是自上而下授予。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需要在行政首长负责制基础上建立行政首长责任追究制;同时依靠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社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来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党一贯重视加强廉政建设,反对腐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那么。怎样才能把反腐败斗争深入下去呢?笔者认为,应该标本兼治,既要注重大力惩治已发生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同时更要着眼于从根本上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的产生。这个根本,就是针对腐败的主要表现及其根源,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权力制约机制。 当前,在党政机关包括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机关中存在的种种腐败现象,大量地表现为经济方面的问题,如贪赃枉法、敲诈勒索、索贿行贿、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生活奢侈靡烂等。但是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政治现象。它主要表现是以权捞钱,权钱交易;其共同特点是利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即以权谋私。因此,其实质是权力的腐败。产生权力腐败的原因,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出多种分析: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现实的;思想的、制度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但是,笔者认为权力腐败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权力所具有的消极腐败作用:任何权力如果缺乏有力的监督控制,在行使权力者自身又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情况下,必然会被滥用而导致腐败。这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0.
江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八次会议上强调:“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坚决同已经出现的消级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做斗争,又要努力做好消除产生腐败现象根源的工作。”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他又重申标本兼治的原则,明确提出反腐败的根本措施,即: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同时指出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才是反腐败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许多腐败现象都与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旧的不合理体制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所以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泛滥的势头,只有深化…  相似文献   

11.
王鹏  王静 《学术论坛》2008,31(1):53-56
权力只有受到良好的监督与制约才不至于被放弃或滥用.在实践中,检察权在对我国法律法规的被遵守和执行发挥法律监督作用的同时,其自身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被监督不力和滥用的现象.因此,对检察权这种监督性质的权力必须加强监督与制约,使检察权依法运行而不被滥用,检察主体依法履行职责而不至玩忽职守,以保障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其法律监督职能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文章在分析我国检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加强对检察权监督与制约的必要性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关键少数”是国家公权力的代表者和实施者,是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贯彻落实起关键影响的群体。就其功能定位而言,“关键少数”是党的领导下一支高效的法治建设队伍,是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法治建设队伍,是充分发挥模范作用的法治建设队伍。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有效实现“关键少数”的角色功能:提高“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完善制度加强对“关键少数”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政“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他们在决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处于指挥地位和督导地位。如果党政“一把手”在权力的行使运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对运行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约束和纠偏,确保这一公共权力始终在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轨道运行,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那么,如何搞好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呢?笔者认为应着力构建对党政“一把手”任前、任中、离任全程式监督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腐败综合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汴玲 《江汉论坛》2006,(7):134-137
一、反腐败斗争必须加强综合治理 1.腐败产生根源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必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发之前的整个社会由于缺乏效率,上级对权力滥用的制裁也严肃有效,利用权力为一己私利而胆敢侵蚀社会公正的事情很少发生。但当前的情况是,旧有的维护社会公正的老体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已经不适应,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的维护社会公正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备,造成公有权力运行失控,滥用国家赋予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损公肥私或假公济私。本文主要从目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旅游这“三公”消费引起的不公平为切入点分析公共权力滥用给社会公平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权力具有普遍的被用于非公共领域的倾向,因此对权力的控制是必要的,它构成了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核心。对权力的制约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才能实现,如权力主体的道德自律、权力的外在制度制约和实现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等。只有将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有效的制约体制下,才能使掌握权力的人不会因权力的滥用而使民主制度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反腐败,“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对权力进行依法监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在管党治党中处于关键地位,监督"一把手"是强化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一把手"监督面临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实困境。造成这一难题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权力配置因素、权力运行因素、监督体制因素、思想认识因素等方面。为了进一步规范"一把手"权力,促使各级党政"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必须采取强化监督教育、科学配置权力、健全监督体制、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依法规范监督等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增强"一把手"权力监督的系统性、经常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防止和遏制腐败,重在构建干部监督的长效机制.构建这一长效机制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形成并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是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根本途径和手段.要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为重点,统筹规划干部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构建干部监督长效机制,根本在于把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关键在制度创新.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与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0.
刘玉靖 《学术论坛》2012,35(3):17-20,2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呈现出落势化、集团化、领域扩大化、手段隐蔽化、黑恶势力渗透化、国际化等一些新的特点。加强反腐败斗争,要明确违纪、腐败和违法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理顺党内权力监督的领导体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的科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