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本底基础,环境治理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生态桥”治理工程是北京平谷区针对桃树枝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提出一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乡村治理的模式,对于破解乡村环境治理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平谷区立足于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实施“生态桥”治理工程,搭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环境治理与基层治理协同推进的桥梁,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化、绿色化转型,本文基于PSR模型框架阐释了乡村环境治理逻辑,剖析了“生态桥”治理工程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启示,探讨了生态治理项目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制,为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政府、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工作为社区治理中的主体,彼此之间的双向互动能否高效流畅是"三社互动"模式的关键所在。以社区治理主体为切入点,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过程分析南宁市"三社互动"模式单向度、各要素角色定位不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与社区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社会组织机构核心理念受政府导向、社工服务存在"量"重于"质"等问题,明确指出"三社互动"应发挥各治理主体的优势,确定权责边界;形成灵活的互动机制,避免过程行政化、形式化;社工机构应明确自己的核心服务理念,做到"质"与"量"兼得。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区居委会近年来在运行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民主问题以来,学界再次掀起了对居委会“去行政化”的讨论。社区“去行政化”的依据是起初法律对社区功能的定位,然而在社区实际运行中产生“去行政化”的悖论,这就是社区居委会成立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随着现阶段城市化的推进和社区改革的进一步探索,社区治理的创新是现阶段社区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区成立以来往往承载着繁杂的行政任务,远超出其承受范围,使得社区工作陷入被动地位,根本无暇考虑改革创新治理问题。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全国社区运行的普遍状况,结合Z社区的具体情况,深入探究当前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如社区缺乏自主意识、增加了行政成本、违反自主管理原则等等。社区“去行政化”的根本在于挖掘出长期导致社区行政化的因素,重新平衡政府和社区之间的微妙关系。基于此,本文在分析Z社区行政化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去行政化运行逻辑的探讨,希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对于加强乡村治理提出的一种新要求。这一要求在回应当前乡村治理困局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三治”结合的形态为何?本文在阐明自治、法治和德治主要关系及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分析作为“三治”发源地的桐乡高桥镇“三团”实践,提出了“三治”结合中的嵌套性关系。这一发现表明,乡村社会治理需要嵌入于乡村紧密型利益关系中,通过以体现个体权利为主的“自治-法治”机制,和以体现共同体作用的“自治-德治”机制,共同调节乡村社会事务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条很宽的信息通道,可以供人们大量、并行、高速地传输信息。“三金工程”是指“金桥”(信息化基础设施)、“金关’(实现电子交易)、“金卡”(实现无纸贸易)工程,这些工程全面启动,将会把昔日满天星式的专用电子信息系统组建成全国大系统,使电子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基层社会治理,看似简单的六个字,一方面关系着国家的安稳和谐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关系基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创新基层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不断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才能有力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擘画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新图景。颍上县“村嫂”理事会的生动实践,为创新基层治理注入了柔性活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日益成为学术界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行政化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西方大学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同样的问题.美国大学治理结构先后经历了殖民地时期的董事会主导到南北战争后的校长主导,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以董事会、校长、教授为核心的共同治理结构.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必须先确保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明确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确立组织运作的规范,确保这些学术组织能够有效地运作,从而使大学的学术事务是按照大学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教育专业性为基础,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或者行政命令来确定.  相似文献   

8.
[摘要]“两会”报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关于“两会”报道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城市,“两会”信息在乡村社会传播的研究成为盲点。本文以2009年“两会”信息在淮安市H村的传播为例,通过实证调查,了解村民们究竟是如何接触和关注一年一度的“两会”的,着重研究政治信息的乡村传播效果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寻目前的乡村政治文化格局如何受到由多元传播渠道所构成的政治信息传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研究中,“三全育人”强调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方面来调动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协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加强“两微一端”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多去探究新型教育方式,用学生更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从“三全育人”的角度,以问卷调查与分析研判的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索,提出问题并破解困境的突破口,从而提出相关策略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新的“三进” ,已在南京航空航大大学研究生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展开。本刊在我校人文学院 2 0 0 0级研究生“邓小平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结束后 ,组织了一组关于“三个代表”的笔谈 ,以推动高校师生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按照“三讲”教育的核心是讲政治的观点,提出讲政治要注重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坚持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要正确认识和判断形势;要体现在讲正气上共六个方面的学习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基层政府协同“三社联动”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由基层政府主动发起,以政府购买项目的形式开展治理创新探索.社工机构评估社区需求提供方案,竞争承接项目,在基层政府提供各类资源、协调沟通各方关系之后,进驻社区开展社区服务.专业社工受聘于社会机构,依托专业社工技能,利用社区服务站平台,在“两委”领导之下开展各项社区服务工作.项目合同周期完毕,中立第三方机构接受政府委托,以居民与政府部门为对象,基于项目目标,评估社工机构治理绩效.美地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的探索意义重大,以基层政府协同推动“三社联动”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绩效,社区民众满意度提升,社区“两委一站”行政工作也获得政府管理部门大力认可.  相似文献   

13.
农村治,则天下兴.在总结江苏村级政治治理做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新形势下乡村治理存在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力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野下,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突破,探索新时期现代村级政治治理新架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4.
15.
"男尊女卑"是中国千百年不变的封建伦常,女人在儒家的人伦秩序中被放置在"从属"地位。为了确保男性权力的绝对统治地位,儒家大儒为女性制定一系列道德规范"。三从四德"是其最核心的伦理规范。这些伦理规范严重束缚了女性的生命激情,将女性绑架在了男性视野下,成为可悲的附庸品。"三言""二拍"充分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合理性,与此同时,也对传统的贞操观进行了强有力的挑战。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萌芽,使得明朝中后期的妇女逐渐摆脱了"一女不可嫁二夫"、妇女必须"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性贞操观念比以往淡薄,贞操不再是唯一严苛评判女性道德的准则。女性开始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从"三言""二拍"中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青楼歌伎的婚恋观念进行分析,对明朝中后期妇女婚恋观加以阐释,从而得出当时妇女追求婚恋自由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江海纵横》2005,(5):1-1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在全省新闻、出版、文艺领域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乡村善治和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从协同治理理论出发,以秦巴山区汉阴县T村的乡村治理为例,结合相应的案例对“三治合一”在基层的运作逻辑和形成机制进行了探析。发现在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底线、德治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式的乡村治理实践中,三者的有效结合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善治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姜辉 《21世纪》2000,(3):24-26
既非旧左翼,也非新右翼,英、德、美等国家的首脑们领先倡导,高级理论政策顾问们精心推出西方新型“第三条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雨花台区区级机关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向心力”工程的要求.以“五个服务深化年”为抓手。深入开展治理“庸、懒、梗”专项活动,从端正思想认识、强化争创意识、遏制突出问题入手.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为雨花“三个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六朝时期出现了大量以"三月三日"为背景的诗赋作品。它们传达出基本一致的写作倾向:或为应诏而作,或为惜时而发,抑或是表现悠游风雅的名士风度。但无论分属何种,文人都以"流水"为题,间接抒发了士人对政治清明的期盼,对生命意识的追寻,以及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