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武汉汉阳一条并不繁华的路上,有一座楼,虽然这座楼只有四层,平时门前没有太多的人流往来,没有频繁的车辆穿梭。在这个彰显繁华、炫耀富贵的大都市里,它不张扬,不豪华,显得朴实、厚重。然而,就是在这里,收藏着一部中国桥梁的现代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记录着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刻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运用电影这一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文艺形式,反映和歌颂少数民族人民的英勇斗争、革命团结和崇高品德,对于促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共同建设和保卫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很有意义的。文化大革命以前,广大电影工作者,遵循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拍摄了《五朵金花》、《阿诗玛》、  相似文献   

3.
赵菁  许媛萍 《民族学刊》2022,13(3):101-111, 149
以“共同意识”作为切入点,采用较为深度的泛文本语境方法,对“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品进行叙事层面的剖析,尝试对其间的话语策略进行归纳,并着重探讨其如何通过影像化、故事化叙述共同历史、共同故事,诠释民族关系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探讨影像与时代话语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个体身份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建构路径。这一时期有着独特的叙事话语方式,总是倾向于以国家话语统合族群、家庭观念,以家国情感取代个体情感,以阶级认同重构他者阵营、以阶级矛盾替代故事冲突从而实现国家意识形态融入民族题材的书写;其间旖旎多姿的少数民族地域风光再现、与汉杂糅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再造、敢于斗争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塑造,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民族话语对国家话语兼容之下的“黄金年代”,并成为时代符号而深深嵌入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当中;还多采用黑暗与光明的象征、身体与疾病的隐喻、身份与认同的建构等方式进行共同文化的叙事。经由国家话语的规训、民族话语的兼容以及“国族、家国同构”的话语体系,如何建构关于新中国的文化想象与共同体想象,塑造出一个通过异域空间、民族风情、人物形象等景观展示出来的“共和国”,将各民族同胞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凝聚在一起,通过“讲述过去”“讲述当下”,进而“塑造未来”,从而印证“意识形态工具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本质”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有多少人知道,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1936年为郑君里拍摄纪录片时的创作;我们还击国际右翼势力分裂西藏阴谋的有力证据,是1940年拍摄的纪录影片《西藏巡礼》中,当年的中央政府派信使出席少年达赖坐床仪式的经典历史镜头———摘自《中国纪录片发展史》(方方著)始于1939年的少数民族纪录电影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纪录片的年轻人,总认为80年代之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电影;而对于老一代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新闻纪录片几乎成了中国纪录电影史的全部。那些数量少而磨难多的关于少数民族的纪录电影更被人们遗忘。…  相似文献   

5.
刘大先 《中国民族》2012,(Z1):57-63
本文一直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献来进行考察。电影作为文献,是一种诉之于感官和体验的情感文献,它在通过影像叙事,记录与叙述特定情感的时候,也表露出书写者自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主动的当下社会文化批判和参与文化建构的欲望。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忧郁书写,真切地体现了电影创作者的这种思考——建构一种有关特定民族文化的回忆,并以这种挽歌式的回忆表现对于片面性发展模式的不满。它们不仅通过影像改变了对于民族文化过去的陈述,同时也眺望了将来民族文化存亡绝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跃进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艺术,在党的扶植与培养下,在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与祖国其它地区的戏剧艺术一样,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發展。許多地区的新剧种、新剧目和新的艺术形式、伴随着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新形势,就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現出来,表現了兄弟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經济和思想上的新面貌,为各兄弟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新艺术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同时也给汉族剧种編演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与斗爭的戏剧,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开拓了更加广闊的道路。去年,首都的舞台与往年大不相同,在建国十周年这个偉大的节日前后,全国各地許多剧种的优秀剧  相似文献   

7.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第三十二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就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此为契机,各种旅游文化节应运而生.本文以"中国瑶族盘王节"这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为例,试图阐明以政府主控的旅游文化节给本民族"精神家园"可能带来的危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迷失",主体或"缺场"或"失语",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网络大数据对电影的影响也不断加大。豆瓣平台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方式,更趋近于现代生活的节奏,逐渐成为影评文化的主流。通过对2010-2015年豆瓣高分电影的大数据分析可知:单部影片类型多样化将成为电影类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小成本电影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宣传营销将成为电影取得佳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这次会议所要讨论和研究的中心议题,就是总结三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基本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努力使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有一个更大的繁荣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怎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尽可能迅速地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繁荣,更好地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迫切任务呢? 首先,落实少数民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政策,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林彪、“四人帮”推行反动的民族压迫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这是一笔价值难以估量的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新文化、创造新生活可资借鉴的宝贵历史遗产。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指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地理、天文历算、经济、医学等领域。民族古籍中以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最具特色。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创制…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定反映。不可忽略的是:它在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力军,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 全国民委系统民族理论工作座谈会是建国以来国家民委召开的第一次这样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族理论工作情况,讨论进一步做好民族理论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事业服务。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拨乱反正,恢复和重申了党的正  相似文献   

15.
田润润 《回族研究》2023,(3):97-104
笔者主要以中国当代藏族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为例,考察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译介特点及启示,认为迄今为止日本对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积极且面面观式的译介特点。通过剖析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外国译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译介特点,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内在因素在于作品本身的价值。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由外国译者直接译成目的语是捷径,但也存在隐患,亟须进一步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与外国译者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理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际风云变幻,深入研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时代命题,深邃思考新形势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九十年代,我们的国家面临着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需要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包括民族工作部门努力工作.这几年我去过一些民族地区,今天又听取了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问题的汇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成绩很大,总的形势是好的.借今天这个会议的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这次全国民委主任会议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所有在民族工作战线辛勤工作和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感谢.  相似文献   

18.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即: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一、关于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集中表现为对祖国山川土地和文化的深情眷恋,对国家荣辱兴衰和前途命运的强烈关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和信心,以及作为祖国一员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等等。爱国主义是动  相似文献   

19.
汪洋 《民族论坛》2022,(1):30-39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野下,数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劳模表彰活动呈现出时代新意。1950年的全国表彰大会上的少数民族英模人物群像塑造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以评定劳模人物—塑造劳模形象—扩大劳模影响为路径的劳模表彰运行机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推动作用。数十年来,这一机制增进了大众的“五个认同”,通过它所塑造的劳模时代精神与个人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激励着大众向“各族人民的榜样”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0.
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除具备精湛的医学技能,更需要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中国传统文化课第二课堂以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通过生动的实践教学,补充了传统课堂教导的不足,从健全人格、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增强了高职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