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比较优势原则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家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却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增长的现象,表现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适性。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我们必须突破比较优势的束缚,在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结构,将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实现由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
后发优势是欠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据.但是,对后发优势的研究并不深入和系统.甚至对于后发优势的内容都没有清晰的界定,似乎欠发达国天然具有优势.理论上的模糊,导致实践中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对于中国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后发优势的实现,固然需要利用好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乃至于管理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升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中的政府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永红  朱方明 《南亚研究》2005,1(1):14-19,44
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政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印度现有的经验充分表明,后进国家政府通过为企业营造一系列良好的政策、制度、政务、市场、人才和法制环境,加之企业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实现某一类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带动该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动荡推动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创新.在评述古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战略生态理论及其流派的主要观点、核心逻辑与价值贡献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发现,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研究视角更加全面.研究范式不断转变,研究方法日益综合化,呈现出系统性、动态性、合作性、创新性的演进趋势.梳理和把握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演进规律,能够促进我国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及时把握企业竞争空间扩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合作竞争理念,形成与提升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以获取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比较优势原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原理经历了由静态到动态的演进 ,当今该原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实证角度显示 ,亚洲“四小龙”在总体经济发展中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 ;发展中的中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 ,为其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金融发展理论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由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受其影响,专注于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而忽视了结构分析。显然,经济结构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金融部门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和经济结构转换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忽视结构分析的缺陷,使其难以揭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更深层次规律,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失败的主因。因此,在传统金融发展理论中引入结构分析就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相似文献   

7.
郭界秀 《社科纵横》2007,22(1):64-66
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以及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发展中实践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简评,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东亚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模式反映的是东亚现代化发展道路。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但是现代化又离不开西化。在东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西方影响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首先是早期现代化的冲击和其经验与科技的普及,促进了亚洲的转变。但是西方影响也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多不利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是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ANIES在接受外来经验的同时努力保持自己的发展特点。东亚发展模式有力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后发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发展社会学领域出现了两个并行的趋势:一为继承传统发展理论(包括现代化理论、依赖理论和世界体系论)的新社会发展理论;另一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蓝本的华盛顿共识及其批判者———后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各派新发展理论的支持者突破传统发展理论相互攻击和排斥惯性的特点,转而吸纳敌对门派的论点,以便提高其相应分析架构的解释能力。基于此,上述各种共识论的出现和争议,可说是发展理论领域内的一种倒退。概而言之,当前社会发展理论仍然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困境。当务之急在于首先寻找引致新、旧发展理论陷入困境的共同原因;继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尝试创立另一套新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刘宇楠  高欢欢 《创新》2016,(2):63-69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价值观。作为一种新价值观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文化基础,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明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文明理解和认识的丰富和拓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契合生态价值观从"政治经济学"到"生态政治学"的理论嬗变,也契合生态价值观从"工人运动"到"生态运动"的实践演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上要从"应急反应型"向"预防创新型"转变,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现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程恩富  廉淑 《求是学刊》2004,31(6):73-78
许多学者在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时应依据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理论而争论不已,但事实上此两种理论均存在一些缺陷。文章在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分析了其局限性及在我国的不适应性,提出应综合这两种理论,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和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判后答疑是基于实践需求而生发的一项改革探索,其在止纷息诉、深化审判公开原则、节省司法资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学界对其合理性存在质疑声音,各地法院关于判后答疑的做法各异,影响了法制统一与对当事人的平等保护。解决判后答疑规范化问题,应当首先在理论上为其正名,然后从答疑案件范围、适用对象、答疑主体、有权要求答疑的主体、答疑的方式、答疑的期间、答疑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规范。  相似文献   

13.
邓智平 《创新》2011,5(2):50-53
产生于西方的产业集群理论不能简单地照搬到国内,对中国产业集群的研究应在社会转型这个背景下进行。中国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在于制度创新提供的合法性机制,扩散的原因在于网络内的模仿机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优势主要体现在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外直接投资、比较优势与我国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正日益成为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主要途径。我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对外开放政策正从主要靠“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用比较优势理论结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我国现阶段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有宏观、中观及微观三类不同层次的可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race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childhood in an urban inner–city community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adulthood. Methods . We examine a cohort of African American and white individuals born in the late 1950s and early 1960s in the same hospital. Our analysis examines a set of individual, family,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respondents at three time points in their life course, birth, childhood, and adulthood. Results . We find that black men and women are substantially more likely than their white counterparts to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and that black women are more likely than white men, black men, and white women to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Conclusions . We conclude that social policy to eradicate urban disadvantage must not shift its focus to the plight of poor whites to the neglect of African Americans. Rather, we urge that inner–city white children be "drawn out of the shadows" of social research and that the uniqueness of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tersections realized in the inner city be brought to bear.  相似文献   

16.
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与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惊波 《学术交流》2005,(4):122-125
在开放市场的条件下,某一产业如何发展主要决定于该产业内的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而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决定于该产业的资源优势。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与竞争力主要由农业的自然资源、农业劳动力、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制度体系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决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现有优势,并不断促进新的优势形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职业教育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由于缺乏对"优势教育"理念的理解,导致职业性特色不明显,办学定位模糊,与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脱节,学生质量不理想等。因此,必须在理解"优势教育"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Wright and Perrone (1977) was an outstanding empirical analy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Marxist analysis of classes in modern capitalism, and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popular discourse and academic research on “social class”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77, however, debates with “bean counters” in sociology and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purists” within Marxism have yielded a multidimensional game‐theoretic exploitation model that falls far short of Wright and Perrone (1977) on standards of social science, Marxism, commonsense, and the potential for inspiring future scholarship. Thus I propose moving away from game theory and toward Tilly's (1998) model of durable inequality, which might accommodate the dialectic of life and work. Methods. An OLS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come inequality among white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llustrates the benefits of this reconceptualization in captur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titles, educational credentials, and class relations. Results.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the professional earnings advantage is associated with J.D. and M.D. credentials and small‐scale proprietorship, rather than supervisorial authority or ownership in large‐scale corporate practice.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reconsider the Wright (1997) conceptualization of Marxist class categories.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登峰 《求是学刊》2004,31(1):68-73
国内外学者在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中,往往侧重城市竞争力的测算和排名,缺乏对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度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借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来分析城市竞争力形成的原因。文章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是外部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并用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增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展开理论分析。最后,文章以深圳为例进一步说明在开放和创新基础上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是产生强大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培植关键产业的城市集群是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