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既不同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也区别于生产力的附着性要素--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它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而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来促进和保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神文明好似一个"合力加速器",它能够把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汇合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合力,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性保证,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进行理论考量,改革是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科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活力在改革",改革是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和动力源泉,由改革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才能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从根本动因和终极意义上讲:改革是中国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生产要素。干部或领导干部作为先进的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干部和知识的结合。是知识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对拟选拔干部的素质要求上。必须实现由重能力素质向既重文化知识素质又重能力素质转变。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社会的重要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生产要素。于部群体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劳动者的佼佼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际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又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三要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掌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能的劳动者。因此,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人。而劳动者的素质如何,取决于是否有健康的体魄和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健康素质的好坏,将对生产力发展快慢起着重要作用。俗话说,国富民强,健康为本。卫生事业是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的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国际上很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把经济、教育和卫生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三个制约因素,三者同步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卫生事业的发展,又可以通过增强劳动者的体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李福军 《经营管理者》2012,(14):135-136
<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也就是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社会主体、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尺度。它是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延仲和运用。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核心和基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延伸和具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主要衡量尺度。从理论上探索,按传统观点,社会生产力=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其中矛盾的主导方面是劳动者。劳动者素质状况,关系到生产力的进退兴衰。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具体分析,劳动者既存在着自然性,更存在着社会性,既是含有亿万人的个体,更是一种群体,并与其他因素形成一种社会结构。因此,生产力不只是反映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存在着人与人的关系。现实中的生产力,不是任何人力和物力的凑合,而是按照各个时代的生产活动的客观要求,组成有机性的社会结构。优化结构的前提,在于优化劳动者群体的素质及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机器设备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在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劳动人民是被剥削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被这样或那样地剥夺,他们的物质利益同攫取国家权力的剥削者的物质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由于掌权的反动没落阶级维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只有通过被统治阶级起来推翻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统治才能实现,所以,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而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的作用,却是间接发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列宁)“三个代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辩证关系,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就物质文明建设而言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就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而言  相似文献   

11.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迈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既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社会大量急需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只能通过教育来培养和造就,又尤其是基础教育。作  相似文献   

12.
1.为什么说劳动者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能动的、主导性的要素;(1)劳动者要素的存在是生产力中的其它构成要素存在和发展的前提、除自然条件外,生产力的其它构成要素都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并予以推动和控制的,它们的发展变化,也是劳动者的劳动作用的结果。(2)劳动者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构造者和驾驭者。没有劳动者的组织活动,现实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形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问哈动者的创造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属性,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动力,是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如果没有劳动者的生产实践和创造精神,技术进步和生产…  相似文献   

1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进行理论考量,改革是解放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科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活力在改革",改革是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先决条件和动力源泉,由改革推动科技进步进而才能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正因为如此,从根本动因和终极意义上讲:改革是中国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述是内在统一的整体。它不仅继承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而且根据时代特征和趋势,突出了科技与文化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围绕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推动先进社会文化发展搞好党的建设的新任务。从而进一步把什么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判断先进社会文化?怎样促进社会文化进步?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摆在了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实践者面前。  相似文献   

15.
人的素质一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人的素质通过人的行为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全球化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成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本质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人与社会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的。本文通过观察人类历史各个阶段生产力发展情况来分析与之相对应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定额是国家、地方、部门、企业规定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标准。它是根据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产品的质量要求,规定在产品生产中人力、物力或资金消耗的标准限额。定额水平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它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关,与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和全体技术人员的劳动积极性有关。因此我们说定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定额的种类很多,按建设阶段分,可划分为投资估算指标、概算定额、预算定额、施工定额。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激励是管理者通过采取各种能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调动职工的潜能和创造性,促使他们付出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激励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剂、推动剂;它是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是劳动者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有效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刻。有一个提法很好,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问题、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建设?文化不仅是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其中,上层建筑包括制度层面的上层建筑和观念层面的上层建筑,后者就是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归属于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