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范围内,人们在责难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时,主要是说它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或者说它背离了恩格斯和列宁,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诚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历史发生深刻变动的时期,卢卡奇的政治观点和哲学思想也在发生激烈的震荡。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普遍忽视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思想关系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思想渊源时,过多地渲染了黑格尔的思想成分,表现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严重影响;他针对第二国际的思想家们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在试图着重阐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实践观点时,与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发生了分歧,表现出哲学上的某些重  相似文献   

2.
《研究唯物辩证法历史经验回顾》一文认为德波林关于事物开始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这个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受到马克思、列宁的重视。”因而,认为德波林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德波林把事物、过程的发展分为绝对同一、差别、对立、矛盾诸阶段,并认为“差别”不是矛盾,即使在“对立”阶段上,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也还是静止的,只是到了“矛盾”阶段,才呈现出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活动。这个观点是对黑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涵义问题,哲学界论说纷纭:有的说,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有的说,转化不是同一性,转化的趋势和可能才是同一性;还有的说,转化和转化的趋势、可能都不是同一性,唯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才是同一性。我觉得,这些见解各有自己的根据和可取之处,但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完全抓住同一性的本义和实质。同一性范畴,作为矛盾的一种内部属性,则表示矛盾双方的一种本质关系。这种本质关系的具体表现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从其实质来说,我认为只有一个,这就是矛盾双方的“同”。  相似文献   

4.
同一性简论     
矛盾同一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依照列宁的观点,辩证法本来就是研究对立面怎样同一,在什么条件下同一和转化的学说。然而,究竟什么是同一性呢?它的内容是什么?却是有歧议的。有的同志固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共居与转化就是同一性全部意义的观点;有的同志则认为,相互转化是质变、飞跃,是具体同一性的破裂,从而把它排除于同一性含义之外。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感兴趣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对这部著作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对于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观点,人们的看法就不同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历史哲学》这部著作的研究,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相比,究竟谁的观点更深刻呢? 诚然,如果仅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问题,列宁的摘要的确不如普列汉诺夫的《黑格尔逝世六十周年》一文那样首尾一贯、斐然可观。但是,如果把列宁的摘要当作一个整体来加以分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列宁分析精微、见解卓越,在一些基本观点上远远超过了他。列宁从两个方面对《历史哲学》作了总的评价,我们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可以看出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完整思想,即:就历史哲学关于历史问题的具体观点来说,无论它包含有多少真正好的东西和多少可以结实的“萌芽”,但是,与科学的历史观相比,却成了过时的东西。因此,我们对历史哲学的研究不能象在海滩上拾贝壳那样去拾取什么“经济事实”,而要按照恩格斯的指示,去揭示它所留下的“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列宁这一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深入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矛盾本质的三位一体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矛盾本质,就是发展了的矛盾自身.因此,只要我们认识了发展了的矛盾的结构形式,也就认识了矛盾本质的结构形式.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特性,但这特性只有在矛盾双方的联系推进为内在联系,也就是发展为本质关系时,才完全实现.这说明,矛盾的发展,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代的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列宁学”家,对列宁的反映论发出种种责难,认为列宁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认识活动,仍然停留在直观反映论的水平。这股思潮对我国哲学界的消极影响不能低估。本文对新版《哲学笔记》中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作一探讨。 1 思维与存在同一是个古老问题,也是近代哲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黑格尔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自己哲学的主要任务,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既包括从存在向思维的转化,也包括从思维向存在的转化。对后一种转化,黑格尔的功劳在于把实践作为实现转化的必要环节。列宁说:“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之区别也不是无条件的,不是过分的。”(《哲学笔记》,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4月,第124页。以下只标页数)黑格尔“在分析  相似文献   

8.
革命导师列宁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自由。其中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自由这个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在哲学发展史上,最早触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的是洛克。后来斯宾诺莎较为深入地论证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自由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对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刻地阐发的则是黑格尔。恩格斯说:“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叙地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黑格尔不仅正确地表述了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而且他还把自由对必然的认识视为一个过程。但是,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对无限——这个哲学上的难题的论述,很富有创造性,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但又是很晦涩、费解,并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作科学分析,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一 黑格尔把无限区分为“真的无限”和“坏的无限”,这是西方哲学史上对无限问题的独特的提法,它也是我们理解和掌握黑格尔无限性理论的关键。 黑格尔的著作许多地方都涉及到无限性的问题,但最集中论述这一问题的是他《逻辑学》中的关于“质”、“量”部分,因此,我们从这里入手,看他是如何理解“真的无限”和“坏的无限”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有同志提出一种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观点(以下简称“异化论”),说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政治异化、思想异化、经济异化、劳动异化等。对这样一个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应如何分析呢?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这一科学论断,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只有从生产力入手,认清生产力性质及其发展规律,才可以认清生产关系,管理方式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才可评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先进的或是落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逻辑学》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论述了认识论的原理。列宁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列宁还多次谈到黑格尔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列宁《哲学笔记》第165页)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不要一说是唯心主义著作就不加理会,而是要象列宁那样用心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13.
一、两种不同范畴的矛盾的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的由来与实质近几年来,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和事物的相对稳定相联系的,它包括着对立面之间的共同性、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第二方面,即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职能和作用,就是要使矛盾双方只能是包含于自身的统一体之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列宁带着建立科学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使命,以极大的热情精心研读了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并做了大量摘要.列宁除了着重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外,对黑格尔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的天才思想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并试图通过对黑格尔"三者统一"思想的批判扬弃,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提供方法论指导.列宁的这一战略构想,在对存在论质量互变规律的摘要中,体现得十分集中和突出.关于事物的质与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思想,在哲学史上经过了长期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而黑格尔的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质与量对立统一规律,提出质转化为量和量转化为质的规律是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研究,过去我们侧重于黑格尔和列宁的一般辩证法。我们认为,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在于扬弃黑格尔的认识和实践辩证法,这正是黑格尔和列宁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在《摘要》中提到“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萌牙”,黑格尔的这一“萌牙”和列宁对这一“萌牙”的扬弃,是较黑格尔和列宁的辩证法更基础的和更有价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对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上,它充分表现在他的著名命题"哲学史就是哲学"中,并能合理地推出其他三个相应的命题.黑格尔的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学说具有两大特征: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这两者应当是统一的,然而黑格尔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统一最终却由于他自己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立场而没能彻底实现.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真正回到黑格尔的哲学语境并联系到当代解释学的立场和观点,便不难发现他的思想在这方面仍具有某种重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18.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流行看法认为,这是列宁的命题,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这是列宁就黑格尔原著的摘录写的提要,是用黑格尔的语言提示黑格尔的一个基本观点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段文字:“这种观念(指实践的观念——笔者)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遍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然后,列宁就此写下了上述提要,两者内容是相同的。至于提要改变的文字,在黑格尔《逻辑学》的其它有关文字中均有出处,保持着黑格尔的哲学用语。从这句话所在的整组笔记的逻辑结构来看《哲学笔记》(第228—230页)每页文字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列宁摘录的黑格尔关于善的论述,右边是列宁对这些论述所作的提要。这组笔记包括四则摘录和七则提要。列宁在四则摘录的前面冠上一个总标题,即《认识论中的实践》,提示该组笔记的中心内容和实质。摘录分为两段:第一则独立成段,二、三、四则构成第二段;与此相对应,提要也分为两段:一至四则第一段,五至七则第二段。第一段提要列宁概括为:“换句话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写在封闭的方框内。第二段提要的概括写在不封闭的方框  相似文献   

19.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自然意识”始终无法彻底克服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对立关系,而只有在“无限的”自我意识中,意识才开始克服这个对立,成为自在且自为的存在者,开始向绝对精神回归的历程。而自我意识之所以能够成为“无限的”存在者,在于它真正扬弃了“意识”中包含的“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之间的矛盾,具备了“无限性”特质,成为了概念性的存在者。我们从内在于“意识”概念的“对象性”和“关系性”这两个核心维度出发去澄清“自在”和“自为”的内涵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意识”概念的三个层面。借此,我们才能够重新考察“自我意识”的“无限性”特质的理论内涵,深化对黑格尔意识哲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以其浩繁的理论巨著,构建了自己独特而庞大的思想体系。在他的思想与理论体系中,蕴藏着深刻而丰富的文艺生态学思想。在提出并建树文艺生态学这一崭新学科的今天,对黑格尔的文艺生态学观点做一描述,当是十分有意义的。黑格尔有这样一段话:“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和其它(他)的观念和目的”。(《美学》第一卷第19页)这段论述,比较全面地指明和概括了黑格尔所能体察出的与艺术有关的外部世界的诸方面,包括时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