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血亲观念广为人们认同,血亲复仇也具有不容置疑的执行力,人们尊重血亲复仇者,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来帮助和成全他们。因此,在元杂剧中,我们看到很多忠义之士,不惜一切代价为故主复仇;同时,还有诸多侠义之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弱小的复仇者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实现复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血亲复仇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2.
复仇作为一种制度随着国家化的进程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种现象在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在现实中还是不断发生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复仇现象的阴影,形成巨大的社会和国家危机。从法律角度而言,复仇现象有着复杂的理论基础,不仅对于复仇本身的产生和处理有着意义,对于法律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同时就世界范围内而言,复仇现象有着更为复杂的因素和发展趋势,因此对复仇现象必须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针对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领域,复仇这种普遍存在的原始心态尽管与法律有巨大冲突却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的情况,分析了复仇和传统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说明儒家思想对早已存在的原始复仇观念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而对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复仇大力赞扬也说明了中国古代复仇文化具有非人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的英雄托梦复仇行为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英雄强烈的功业心造成了其死后鬼魂不同于小人物鬼魂 的生命意识;元代社会深刻的社会矛盾造就了英魂强烈的复仇意识,剧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观众的审美趣味也对其有深刻的影 响,而鬼魂托梦意识的形成追根朔源来自于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鬼魂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复仇观念是复杂而深刻的。就复仇手段来讲,面对社会丑恶势力,鲁迅讲求“以暴抗暴”的武力复仇方式;面对愚昧落后的民众,鲁迅讲求形而上的精神复仇方式。同时鲁迅陷入了复仇的精神困境,一方面主张坚决而彻底的复仇,强调复仇的韧性与坚持不懈;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复仇”主张的怀疑感和复仇意义的虚无。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方早期复仇文学主题中,对于复仇者所采用的复仇方式及其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得较早,最终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而古代中国人认为只要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方式的偏激过当可以被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7.
对于复仇的手段及其有限性的思考 ,在西方萌芽得较早 ,最终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本身的阻遏 ;古代中国人认为只要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 ,手段的偏激过当可以被理解接受。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罕见那种将被复仇者亲属奴婢一并诛戮的描写 ,复仇扩大化表现的程度、性质均不那么严重 (后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 ,而偏重的是精神摧残 ;古代中国写复仇的扩大化 ,直至《水浒传》,滥杀无辜却仍有增无减 ,复仇偏重于肉体毁灭。  相似文献   

8.
鲁迅倡导超越于个体仇怨与小群体的复仇,但不排斥复仇的个体性与情绪性.他坚持弱者复仇基调,所关注的国恨家仇大多具有弱者复仇的基本性质和行为特征.他充分肯定复仇的否定性力量和非正统性质,而不顾及法律禁令.他对于自已有复仇偏好毫不掩饰,对复仇意念每多自矜自诩,砥砺与宣泄报复之渴望.鲁迅极为痛恨那些恩将仇报者,尤其是伪装朋友出现的小人偷袭.如果失却了多维多重富有个性色彩的复仇言论和情绪,鲁迅对于恶势力与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鞭挞,也就不会那么有力.  相似文献   

9.
为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几乎各个朝代都通过立法明令禁止血亲复仇,而在司法实践中,法律并非影响这类案件裁决的唯一因素,通常还受到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个人因素等影响。在处理当代血亲复仇类案件时我们应以史为鉴:国家层面应完善立法、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深化公民的法治信仰;社会层面应努力营造客观、理性的舆论氛围;审判人员自身也应加强理性思维的培养,由此促进血亲复仇案件的公正裁决并减少血亲复仇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揭示了复仇欲望的产生过程以及可能的排遣途径;概括和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三种暴力复仇的心理和表达机制:正当途径阻塞型、社会支持崩溃型以及正式制度剥权型;并指出,实现社会控制应当关注复仇欲望的排遣,对于受冤屈者而言,除了要在精神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畅通无阻的制度性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1.
报复在圣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体现为上帝及人的道德行为。圣经文化体系下的报复可分为神对人的报复和人对人的报复,而后者又可分为维护正义的报复、维护私人利益的报复及泄私愤的恶意捉弄式报复。受诸多因素影响,报复的进程可以被加速或延宕,但其必然会以仇敌的受惩或得恕为终结。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报复”的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深刻展现。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打击证人罪的解释涉及宪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本文以此为基点对本罪的保护法益,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及犯罪行为实施时间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对本罪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力求使对本罪的解释与其立法设定价值相合,同时倡导法律工作者在刑法解释中应当使刑法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铸剑》中,从眉间尺到眉间尺的父亲再到黑衣人,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现象,也可以说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三个梯次,他们反映的是同一主体的不同阶段。借助他们,鲁迅既回答了现实问题,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动物为主雪怨母题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动物复仇母题 ,屡屡展露着动物知恩图报。它们能机智地向恶人或其他恶的对象报仇雪恨。作为现实社会里浓烈的恩仇意绪一个别致的泛化折映 ,复仇与恩报所展示的人性之光和正义气概 ,在某些习见的动物身上得到奇特体现 ,这是以肯定的形式来强调人与动物亲和给人带来的益处 ,母题既是对远古集体无意识情结的重温回归 ,又是其印证升华。作为人类的亲族 ,灵畜报主故事深化了文学对人性的反思批判 ,拓展了复仇恩报模式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5.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德伐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也因其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悠远的象征意象及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鲁迅与屈原的"流放意识"、先哲精神,以及对人生旅程和行为方式的抉择,探讨两位大师的血缘关系以及鲁迅对屈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其特性深刻地影响到了元代社会面貌以及思想文化特征。传记作为反映社会重要事件和富有影响力人物较为直接的载体,元朝的特性亦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写作的维度,令其富有独特的观照意义。元朝复杂的政治格局使得军人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重要表现主体,多元的民族起源成为元代馆阁文人传记尤其值得注意的书写内容,程朱理学对于元代馆阁文人传记的写作立场和价值判断影响深远。这些不仅是元代传记独特性的表现,传记作为元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诗文的研究亦可由以上几个维度的探研而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从说白看明本元杂剧的可靠性问题--以《单刀会》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白简略甚至没有说白的元刊本,与说白丰富的明本到底哪一个更接近于元杂剧的原貌?本文通过对《单刀会》元刊本与明本的比较分析,证明明本所多出的说白不可能是元剧所原有而被元刊本删落的部分,而是后来窜入的;以明本———尤其是其中的说白———作为了解元杂剧的依据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