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关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这是一个富有天才的创造."一国两制"构想是立足国际国内现实情况提出来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原理,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重温"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科学内涵和形成历程,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于我们回顾历史尤其是展望未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回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对和平共处思想的发展,对主权治权学说的丰富,对国家结构理论的突破。"港人治港"是"一国两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率先践行,对于解决香港的主权和治权问题,对于香港的顺利回归以及长期稳定繁荣、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笔者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基础上,认真解读其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决非一蹴而就。早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八字方针”及“两种制度和平共处”的思想;周恩来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五条方针”及“三个不变”的思想、八十年代初,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重要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国家为解决港澳台问题而提出的创造性构想,率先在香港实践,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在管治香港的过程中,中央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对"一国两制"实践的正确认识,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从实践论的理论视角,重新回顾和厘清香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和历史演进逻辑,尤其是解构香港当前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及其动因,可为继续深化和丰富"一国两制"理论、保持香港持续繁荣稳定、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保持繁荣与稳定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要确保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与稳定,关键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五十年不变.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和平统一祖国创造了现实的条件,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香港、澳门已经回归,并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成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将和平统一思想加以发展到较为完整、论证严密的系统化的新阶段."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伟大构想."一国两制"逻辑地蕴涵了"一国两法",它不仅本身具有法律的属性,而且,它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制度中."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终极价值指归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都追求"和谐"的价值理念,比较和探讨这两种和谐思想的异同之处,能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使用"异化劳动"这一核心范畴,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状况,提出对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构想,同时还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论断都体现了丰富的"和谐"思想。马克思手稿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不仅为当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继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之后,在世纪之交我国又顺利实现了澳门的回归.所有这些伟大成就和光辉业绩,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一国两制"理论进行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独具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理论,是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并予以探索的,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一国两制"这一科学论断,不仅为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实践奠定了政策基础,提供了最佳模式,而且在多个方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新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结构理论,并经受住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检验。“一国两制”从构想开始变为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1日,是我国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香港顺利、平稳地回归祖国,这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现,也是“一国两制”模式伟大实践的开始。香港回归既洗雪了百年国耻,也为最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创造.本文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思想基础;有关方面“都能接受”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原则;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尽管在香港问题上有"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但要使英国人接受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意味着解决香港问题的谈判必将是艰巨的和曲折的.但在邓小平的领导下,通过对主权原则的强调、对过渡时期的混乱所采取的关键措施以及通过制定香港回归后所采取的能为各方面接受的政策,中国政府成功地解决了在关键时刻几乎所有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伟大社会工程的内涵,并强化了它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和谐社会具有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的四维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应注意解决社会分配不均、三农问题、新兴中产阶层-白领阶层的成长、贪污腐败等问题.其普泛性原则与领域有:社会"三个尊重"理念的形成,普遍的诚信制度与问责制度的建立,"第三次分配"水平的提高,关怀弱势群体和关注社会高危群体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在时代背景与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主张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坚持一元论;都站在整体的高度看问题。二者在我们探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机制的具体路径时给我们提出重要启示,即尊重自然规律,调控人的过度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构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实践中一个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着。我们不会由科学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结论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办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指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仅是解决香港、台湾问题总的战略构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尊重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考虑到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国两制”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对统一祖国大业,解决某些国际争端,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绝不是随心所欲提出来的,而是具有坚实客观基础的科学决策。“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基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