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中间对苏联政治体度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苏联政治体制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列宁在世时这个体制已经形成,斯大林执政后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这种看法把事情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笔者主要是结合列宁和斯大林在政治方面所起的作用,大致考察一下苏联政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后据此对列宁时期政治体制和斯大林时期政治体制之间关系问题讲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如何科学评价这十年所走过的道路,探索其固有的规律性,对于指导今后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围绕农业合作制理论与实践这个中心课题,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农业问题的论述,提高我们对普及大寨县和实现农业机械化这场伟大革命运动的认识,认清农业集体化与农业机械化的辩证关系,彻底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谬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是一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①他在论述资本的发展时又指出:“本国农业或者外国农业的一定发展程度是资本发展的基础。”② 农业不仅是人类生存之本,衣食之源,而且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4.
5.
2007年4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部分学者与来访的俄罗斯科学院通史研究所教授亚历山大·舒宾就苏联史研究中的有关问题举行了座谈.舒宾主要谈了三个问题:列宁是否因接受了德国资助而发动十月革命? 斯大林总是被指责,究竟如何? 苏联解体不是一个客观的结果,而是由于主观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1907年和1921年历经两次思想上的重大转变 ,从而在对资本主义、民粹主义以及俄罗斯革命的道路等问题上 ,完成了肯定—否定—肯定的认识周期。但1921年以后的列宁思想决非是对1907年前列宁思想的简单回归。学术界把1921年以后的列宁思想称为列宁晚年思想 ,它是列宁对传统和自身的超越 ,是基于对俄罗斯社会性质重新认识的、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 ,是东方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列宁晚年思想日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正在形成一个独立课题。大家较一致的意见是,加强研究列宁晚年思想,对提高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理论水平,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应当把列宁晚年思想看作一个轮廓粗略的思想体系 列宁的晚年著作凝集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最后思想,它们构成了一个轮廓粗略的、新鲜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系。它既涉及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也涉及社会主义总体观念,还涉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大组织措施,亦即体制问题。 概括地说,这一体系可粗划为三个分支:1.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8.
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4)
列宁的民主思想既有对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理想认识,又有在实践中形成的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承认民主发展水平还不高”,“强调民主的渐进性”,“反对空谈民主”,“注重民主条件的创造”,这四个方面是列宁过渡时期民主建设思想的重点。作者认为正确把握其丰富性,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苏俄过渡时期民主实践,而且有利于纠正在民主问题上的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和急躁冒进情绪,顺利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社会科学》1994,(2)
论列宁晚年思想及其实质杨晋川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十月革命前为第一个时期;十月革命胜利到新经济政策前为第二个时期(亦称之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到他去世为第三个时期。列宁逝世时只有54岁,应该说不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10.
今年,正值斯大林逝世40周年。法国记者就此独家采访了斯大林的两个孙子。他们是斯大林长子伊亚科夫的儿子朱加施维里和次子瓦西里的儿子布尔顿斯基。57岁的朱加施维里是军事院校教官,他保留了祖父的原姓朱加施维里。52岁的布尔顿斯基是舞台导演,他是改姓而叫做布尔顿斯基的。布加施维里在不为斯大林辩护的同时也试图缩小祖父的错误,而布尔顿斯基则提起往事便觉得不堪忍受。斯大林在两个孙子心目中的形象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1.
贺祥林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2)
本文探讨了列宁给出的掌握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若干方法,即感性和理性的辩论统一的认识方法,联系社会经济根源与考察社会政治倾向相结合的唯物史观的方法;归纳了列宁爱国主义思想的总体思路;阐明了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特色,然后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两者都是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新鲜而丰富的史料证明,列宁晚期经济思想的实质是在认真地“建立实事求是的经济关系”的科学方法指引下,探索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相结合的途径;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复杂、曲折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中,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体的历史命运就往往取决于这两个结合实现的速度与程度;由列宁亲自领导的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实际上发生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改革运动,列宁晚期的经济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新体制的坚实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在经济学界流行着斯大林的这样一个观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优先发展轻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于是,是否优先发展重工业就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近来,越来越多的同志发表不同意上述传统观点的看法,我也想就此谈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斯大林的论述和总结 1925年,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14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在中央政治工作报告中说:“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为能够自力生产必需装备品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联共(布)党史简… 相似文献
15.
<正> 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是列宁指导俄国革命的一个基本思想,它不但带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而且鼓舞苏联人民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可是,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开始,理论界却往往把列宁这一思想等同于他在1915至1916年间提出的“一国胜利论”,因而限制了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而他的资本主义薄弱环节思想却包括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艾革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前,列宁在创建苏维埃国家的过程中,曾对工农群众参加管理监督国家事务,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列宁关于工农群众管理监督国家事务的思想,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对于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如何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引导工农群众参加管理监督国家事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改革国家管理机构,使之适应人民群众管理监督国家事务的需要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探讨列宁关于工农群众管理监督国家事务的思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列宁后期思想的政治性质及发展中的一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良早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2)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改善工农关系,认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是不能“堵塞”、二是必须引导,并且要求缩小肃反委员会的权力,维护执政党的团结和统一,改革国家机关和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这说明,列宁的后期思想具有政治平稳性的取向,或者说具有追求国家政治生活平稳发展的政治性质。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的思想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在国内战争时期的思想的多方面内容具有这样的性质。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是深刻总结、认真借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失败之后,在苏俄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建设时期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为什么邓小平认为“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那是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当年俄罗斯的国情是相似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与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是相通的,中国与苏俄、苏联的经验教训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合作的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它具备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一系列优越性。多党合作制是中国对于当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对其他国家的政治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一九三八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四章二节中,极其简练地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方法的四个特征。当斯大林在世时,这四个特征被抬高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和“顶峰”。可是,在斯大林逝世后,又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把“倒退”、“形而上学”的帽子统统扣到斯大林的头上。到底应该怎样认识斯大林关于辩证方法的论述?它是前进还是倒退?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这不仅是理论上需要弄清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遗产的态度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