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农奴制度残余之间的矛盾仍十分尖锐,终于爆发了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迫使沙皇政府颁布“10月17日宣言”,准备召开“有立法权的国家杜马”。从1906年5月召开第一届杜马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先后召开了四届国家杜马。沙皇的立法权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失去了它的无限制的性质。沙皇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1861年俄国农奴制废除以后,沙皇政府在政治、司法、行政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地方自治机构的建立。地方自治局的设立,是俄国政治制度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表明农奴制国家的封建等级制度,开始让位于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选制度。尽管这种民选制度还只限于地方自治机构而不是国家政权机关,和同时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制度不能相提并论,但这种民选制度的出现,确实是对俄国绝对君主专制制  相似文献   

3.
列宁1917年4月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要走向“第二阶段”,使国家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可是加米涅夫认为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不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4.
1905年后俄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是否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几十年来,苏联史学界在涉及此问题的领域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近年来还出现了研究1905年后沙皇制度演变的热潮。归纳起来,苏联史学界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认为专制体制“一如既往”,新版《根本法》“丝毫没有束缚君主的意志”。②一种批驳了1905年前后俄国没有变化的观点,但只承认,“统治形式发生了变化”——沙皇“被迫试穿立宪外衣”,实行的是“以议会形式掩盖的专制制度”,并认为最为准确的术语是与君主立宪制相对立的“立宪专制制度”。②一种是最新出现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俄国自由主义运动迅速调整了策略,在支持战争的旗号下,广泛联合各阶层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成立杜马反对派联盟,积极参与共济会政变密谋,要求改变国家治理方式,实行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制.作为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力量之一,自由主义运动加剧了沙皇政权的危机,推动了俄国的政治变革进程.  相似文献   

6.
书讯与简评     
新疆大学法学院祝政宏副教授揭露二月革命前俄国上层危机的一部专著《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后日子》,已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七章 ,共 2 8万字。沙皇俄国在 1 91 7年二月革命中一朝倾覆 ,其败亡之速令人惊异 ,这成为中俄以及各国历史学家长期研究探讨的问题。该书依据大量俄文原始资料揭示出俄国上层危机的种种表现 ,尤其是对沙皇、上层贵族、资产阶级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客观分析 ,指出正是这些上层的冲突、矛盾、争斗、撕咬消蚀和耗费了本已衰落的沙皇制度的最后元气 ,使它在汹涌澎湃的人民革命浪潮中再无以往的力量与之抗衡 ,最终上演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表态,是为了支持反对沙皇政府的俄国革命民粹派同资产阶级自由派的论争而不得不做出的。后来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的表态做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8.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有助于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是一种弹性的制度,它实现了沙皇政府、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这种均衡陷阱也是俄国农奴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  相似文献   

10.
1907年6月3日,俄国内阁总理斯托雷平发动政变,解散了第二届国家杜马,同时颁布新选举法。同年11月,第三届国家杜马按6月3曰选举法产生,确立了贵族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盟形式。此后沙皇政府采取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策略,利用杜马中的两个多数,即右派和十月党,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继续维持摇摇欲坠的王朝。从第三届国家杜马起,这种贵族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形式,史称“六三政体”。但是几年之后“六三政体”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1825年12月14日,俄国秘密协会的会员在彼得堡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同年12月29日契尔尼戈夫团在乌克兰发动了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参加这次起义和在1816——1825年参加旨在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的秘密协会的会员,称之为十二月党人。  相似文献   

12.
1825年12月14日,俄国贵族革命家因不满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在彼得堡等地发动武装起义。故史称“十二月党人运动”,而其参加者史称“十二月党人”。列宁说,1825年俄国第一次看到了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运动,把它作为俄国革命运动的开端,因而受到苏联史学界格外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还刚刚起步。所以,本文就苏联的十二月党人历史编纂学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一、题解本文是《国家与革命》的第二章第三节。《国家与革命》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伟大著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一九一七年八九月间,为了适应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需要,为了粉碎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歪曲而写作的。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沙皇政府在这一年的三月(俄历二月)被推翻,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利用窃取的国家政权,对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疯狂的血腥镇压。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布尔什维克党和无产阶级提出了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彻底摧毁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十月革命迫在眉睫。对于革命胜利后,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4.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ПемрАлексееыигРоцапоъ 1672—1725年),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在他统治期间,对内实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全面改革,对外进行侵略与扩张,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变成为濒临海洋、跻身欧洲列强的强大帝国。他的政治思想以及在其政治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对后来俄国的历代沙皇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彼得一世的政治思想在后来俄国对内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及其对内对外政策的继承性,本文拟就其主要政治思想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一次意义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当内地各省革命之际,在新疆先后出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伊犁、哈密、喀什四大起义中心。伊犁革命党人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一新伊大都督府。伊犁地区毗邻沙皇俄国,沙皇政府在伊犁革命中扮演什么角色?革命党人及新伊大都府对沙俄采取什么态度?这是本文要探索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812年的法俄战争是拿破仑对英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必然结果。拿破仑直接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落空以后,决心以断绝欧洲大陆同英国商业往来的手段,搞跨英国的经济,迫使英国屈膝投降。但由于在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沙皇俄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企图摆脱大陆封锁体系。因此,拿破仑只有通过战争迫使俄国回到大陆封锁的轨道,才能对英国实行有效的经济封锁。  相似文献   

17.
1907年6月3日,俄国第二届国家杜马被解散,按6月3日选举法产生的第三届国家杜马在此后不久开始工作。沙皇依靠这届杜马内部的两个多数,即右派和十月党、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的多数,打着“立宪”的旗号,建立起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同盟,妄图继续维持腐朽的专制制度。所谓六三政体,不仅仅是指第三、四届国家杜马内部的结构,而是1907年以来俄国政治制度的总称,它涉及一系列政治关系:国家杜马与国务会议、国家杜马与内阁的相互关系及国家杜马内部的力量对比。苏联及国内史学界历来有六三政体一直延续到二月革命的说法,这意味着承认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同盟一直没有彻底破裂。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而是认为,六三政体自产生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裂痕,内部矛盾日益加深,致使它在大战前夕已陷入无法解脱的困境之中,在大战中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俄国十二月党人在1825年12月反沙皇专制的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之后所进行的活动,分析了他们为未来革命蓄积力量而提出的改造西伯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认为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准备,应该看作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苏联学术界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动向,作者也进行了一些评介。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沙皇政府成为反动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从沙皇专制制度里孽生出来的对外政策,比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来得更加野蛮,更加疯狂,更加贪得无厌。在亚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便成为他们扩张领土、强夺原料、劫掠人口、追求市场、争取世界霸权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1915—1916年,沙皇制度面临内外危机,陷入穷途末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工人、士兵的革命运动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腐朽的帝国大厦;国家杜马中的资产阶级反对派利用沙皇战争失败之机,提出“信任内阁”的口号,他们激烈抨击政府,企图直接参政,以保障战争的胜利;与此同时,以装疯卖傻、假托天命的“先知”拉斯普庭和皇后为首的“宫廷党”对国家事务的干预活动日益猖撅,致使统治中心混乱不堪。这一切导致俄国上层贵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沙皇一贯视为王朝中坚力量的内阁大臣、高级将领、皇族大公中,某些人对政权的前途深为忧虑,他们不满那种坚持专制制度、拒不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