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时,芦山县清仁乡任家村的媳妇王美,先是背出了90岁高龄的婆婆。婆婆安全了,而当她返身救女儿时,房屋坍塌了,她和女儿媛媛再也没有走出来。  相似文献   

2.
她嫁入夫家的当天,人群中就传来一阵唏嘘声:“这孩子和李家有缘,瞧,她长得多像她婆婆啊。”  相似文献   

3.
李思意 《山西老年》2011,(10):30-30
结婚后,我才知道婆婆是党员,她虽然已经退休了,却还是成天忙得乐呵呵的,简直就是翻版的“闲人马大姐”。她组织小区里的老人们成立了“夕阳红协会”,名头似乎挺大,说白了其实就是老人们的活动,这样一来,消除了他们的孤独;哪家小俩口拌嘴了,哪户婆媳红脸了,婆婆也不闲着,总是充当“和事佬”,去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社区》2010,(23):63-63
在出嫁前,妈妈就再三告诫我:既然叫婆婆为“妈妈”,你要在心里真的把她当作自己的妈。 但毕竟对我来讲,婆婆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即使住在一起,朝夕相处,彼此都很客气。那年夏天,我屋子里的空调坏了。我先生和公公都出差了,婆婆就让我过去和她一起睡。  相似文献   

5.
脑血栓痊愈后,60岁的婆婆便成了痴呆。起初她只是不认识我公公,坚决不允许与她相濡以沫了35个春秋的“陌生的男人”上她的床。后来婆婆干脆跟我们玩起了失踪,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她时,她却不肯回家,吵着要寻找自己的家,原来她只记得童年的家,我们连哄带骗才让她安定下来。  相似文献   

6.
影子 《山西老年》2011,(8):29-29
那天上午我去体检,早上没吃饭早早就走了,体检完回到家就十点多了,婆婆正在和她的老姐妹们津津有味地唠嗑。一看我进门,婆婆立刻停住话题问我:“你回来了?饿坏了吧?我给你弄饭吧。”我看看表说:“不用了,等中午一块儿吃吧。”婆婆起身向厨房走去,边走边说:“要不,就煮几个饺子,快得很。”我想着自己还有没完成的工作,急忙拦住婆婆说:“我还有事,天气太热我也不想吃,等会儿歇歇正好有胃口。”  相似文献   

7.
顾思虹 《社区》2009,(33):16-16
有些媳妇最怕的就是听婆婆不厌其烦的“教诲”,从早到晚地发号施令,做媳妇的心里是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那种感觉比哑巴吃了黄连还苦。我曾问过一些与婆婆相处得不那么好的女友,你以后就决定不再和婆婆打交道,也不和她老人家说话了吗?  相似文献   

8.
78岁的婆婆酷爱下围棋。围棋,是婆婆的精神支柱,一种生命的需要,成了她的“夕阳事业”。 两年前,与婆婆共同生活了50多年的公公突然离去,孑  相似文献   

9.
曾凡洪 《社区》2014,(22):52-53
退休在家的婆婆,自从学会了上网以后,便与时俱进,全面与网络接轨,开始有意尝试网络上新鲜的生活方式。这不,她在继网购、低碳之后,又开始了她的“拼客”生活,既时髦,又实惠。  相似文献   

10.
张继东 《社区》2014,(4):56-56
婚后不久,刘丽就开始抱怨,与婆婆很难相处。她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但婆婆似乎总是不满意,觉得她不勤快、不会料理家务、不会照顾孩子。而小姑在家不做事,婆婆却一句话都不说。为此,她非常苦闷,甚至与婆婆发生过激烈的言语冲突。  相似文献   

11.
江慧妍 《社区》2009,(6):53-53
我的婆婆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她的生活非常丰富,每天都到老年曲艺社唱戏,而且婆婆还懂得上网,虽然不懂“回贴”、“灌水”,但对网上的新鲜事物倒也接受得很快。  相似文献   

12.
儿不嫌母丑,一部《我的丑娘》让观众泪湿衣襟。72岁的“妈妈专业户”张少华走进人们的视野,她在影视作品中诠释了无数母亲、婆婆的角色,但是她的家庭鲜为人知。她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婚姻,有一个怎样的家庭?2009年5月的一天,记者与她在北京的一个小胡同口侃侃而谈,听她讲述丈夫一生的默默支持,听她讲述与儿子的“战争”……她说:“是这个家庭给予了我动力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和城里的媳妇。可在我们家婆媳从来没有争吵过,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儿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女儿,唯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实。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儿,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的公公也拉来,体体面面地为孙女过了个“满月”,我的“余悸”消除了,对婆婆也多了几分敬意。为了帮着带孩子,婆婆进城和我们小住了一段,使…  相似文献   

14.
好学的婆婆     
婆婆幼年家境贫穷,没有上过一天学,她现在所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字,都是她平日留心学习的结果。 1982年婆婆从河北农村来到太原,在一家服装厂的门市部工作,看着厚厚的进帐簿,婆婆发懵了。但好强的婆婆没有胆怯,一切从零开始。为了学文化,婆婆在单位向同事请教,回到家向公公学习,甚至在做饭时,她也把自己的小本子放在身边,嘴里不停地念念叨叨:“被、被子、被罩……”就是靠这种精神,这股韧劲,婆婆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份内的工作做得一丝不差。  相似文献   

15.
去年母亲节的时候,我照例给母亲写了一张贺卡,送上节日的祝福。最后剩下两张,一张留给刚做了母亲的自己,另一张则寄给了婆婆,信笔写上一句:“但愿这一张贺卡给婆婆平淡的日子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贺卡寄出去以后,很快被我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婆婆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异常高兴地说收到了我的贺卡,这时我才记起曾给婆婆寄过一张贺卡。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着,大致是夸我细心,懂得她的心事,心里有她这个婆婆,说我是她的好儿媳;还批评一些年轻的媳妇眼里只有母亲没有婆婆,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婆婆斤斤计较。在婆婆眼里,我简直就是十全十美。一张…  相似文献   

16.
隰县城里,有一位72岁的老人张玲爱。打从她做媳妇的第一天起,57年如一日,孝敬着今年84岁高龄的婆婆,知情者都从心底里为她树着一块尊老敬老的碑。 张玲爱是1936年嫁到婆家的。那年她15岁。过门后她才知道,仅比自己大12岁的婆婆当年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嫁给比她大20岁的丈夫做续弦的。一进门,就有3个孩子喊妈妈。婆婆的苦命身世,激起了张玲爱的百般  相似文献   

17.
在芮城县永乐镇原村,提起77岁的崔温惠老人精心服侍孝敬91岁高龄婆婆的事,村里父老乡亲无不夸赞她是个贤良孝顺的好媳妇。崔温惠18岁嫁到姚家。她手脚勤快,洗衣、做饭、织布、纺线,家里地里活儿样样都能干。她先后生育四男二女,当时丈夫、公公都在外地工作,全家八九口人的生活重担和抚养老人的重任全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每天忙完家里忙地里,从没一句怨言。她嫁到姚家50多年,从没和婆婆拌过一次嘴,让婆婆生过一回气。多年来给婆婆梳头、洗脚、剪指甲,缝补涮洗,侍候得周周到到。1978年公公去世后,婆婆已年逾古稀。…  相似文献   

18.
新抠门婆媳     
欣怡 《社区》2011,(5):60-61
退休前,婆婆是一家大型船舶设计所的高级工程师,拿的退休工资比我的薪水高多了不说,还有一些小船厂经常请她这位“老专家”去审看图纸、指导技术。所以,婆婆收入比一般退休人员高很多。  相似文献   

19.
我的邻居中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是我钢琴老师的婆婆,50来岁,黑头发里夹杂着几根银丝,脸上布满了刀刻似的皱纹,微驼着背……她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可一张口就不寻常了,“ba,ba,ba”……让人听不懂。原来,她小时候发高烧因治疗不及时,不幸成了聋哑人。  相似文献   

20.
贾云  方芳 《社区》2012,(10):20-20
农历二月二,吴地有一个美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善良的小龙女,为救人间春早,剥下片片龙鳞,化作春水救春苗,并嫁给勤劳的小伙一道侍奉瞎眼的婆婆……龙王、王后思念女儿,忍不住于二月初二从海面上探起头来,窥望女儿、女婿的幸福生活……小龙女知情后,蒸了年糕让两老吃后长腰力、打了木桶让父母泡泡脚。于是民间就仿效小龙女在这一天侍奉老人泡脚、吃蒸糕(又称撑腰糕)。苏州市沧浪区二郎巷社区的老人们在这天也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