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多维意蕴及其取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具有多维意蕴和取向,它是一种协调发展观、新型文明观、自觉创新观、伦理价值观和科学实践观.只有把这些不同的视角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并为实施这一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程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性向文化性、相对性、多样性、建构性、境域性的转变,引领了课程领域的思想革命,催生了由封闭、单一、科学本位的课程观向开放、多元、人文生态课程观的转变。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知识与课程观的解构,虽然能够扩展课程改革的视域和理路,但它决不是课程变革的圭臬。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关系的认知困惑,是影响第二语言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教师信念作为从实践层面进入到理论层面的接口,并将教师信念分解为“三观”,即语言能力观、语言学习观和语言教学观,是探讨解决教师实践—理论关系认知困惑或障碍的有效路径。科学的“三观”应分别与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相联系,并以其为支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三观”,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探求与之相联系的理论,从而更容易建立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直接联系,更科学地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4.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领域的主题,高校知识管理对高校 知识的经济化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创造知识源泉的高校,其领导层应该将高校的知识管理提上日程,高校领导应认清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树立适应高校知识管理需要的“人体”观,创新管理观和市场观。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身体观,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的综合认识.通过对中医学身体观的研究,既能了解中医学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又能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医学中的渗透和表达,是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相关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医学身体现具有重时空、重循环、重功能、重联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由王玄武教授主编的《政治观教育通论》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对有关政治观教育的诸问题作了系统探讨和阐发,它不仅提供了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明确的政治导向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原理。该书是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书,既是专业教材,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具有开创性特点和学术专著。该书出版对于促进政治观教育,从而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都有一定意义。通读该书,我们认为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实践观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实践观的歪曲,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共同症结。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终结形而上学实践观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瓦布的实践模式课程观是对泰勒目标模式课程开发的批判与发展。他认为课程发展到今天已走向末路,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拯救课程的未来。基于此施瓦布提出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实践模式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认为课程开发要与具体的情景相联系,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它给我们当今课程改革的启示是,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提供课程教与学的情景,在课程设计时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课程决策实行集体审议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不仅是两种不同的损益计价的观点,更是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不同经济后果的会计理念。本文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内涵辨析和历史演进的分析,联系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观的运用表征,并最终得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运用是以外部环境作为逻辑起点的结论。因此,我国准则制定中不是简单否定其中哪一个,而是适时、适境的做到两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全面认识我国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才观与孔孟儒学“八日”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孔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文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的承接作了探讨:认为邓小平育人观将孔孟儒学育人观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本文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挖掘《列子》中包含的名辩思想内容,联系其本身的哲学思想,以评价《列子》在魏晋时期乃至整个名辩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从中也可了解魏晋时期名辩思想的概貌。《列子》名实观的特点是名实相异、各自独立,但认为名对实有“反响”的作用。其名实观与其本体论相联系,服务于其思想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学观主要有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这两种文学观在西方现代文学观的强烈冲击下,仍然得以延续。阮元的纯文学观、章太炎的杂文学观、刘师培的纯文学观与杂文学观都与传统的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密不可分,可谓传统文学观的现代余绪。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的基本观包括系统观、整体观、平衡观和调控观。用生态学的基本观来审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系统,可以清晰地窥见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剖析由于生态学基本观的缺失而引发的主要问题:由生态学系统观缺失引起的与上、下游衔接出现脱节;由生态学整体观缺失而导致的重科学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由生态学平衡观缺失引致的高等工程教育各层次的生态位大面积重叠,使各层次人才之间的竞争激烈并使部分群体边缘化。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生态学调控观,应该构建特色化的培养目标和立体化的培养方案,树立大工程观并组建合作共赢的校企紧密联盟。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经常在文化艺术领域发生碰撞,尤其在绘画方面。写生作为绘画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着研究,其中,“中西方写生观的异同”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傅抱石和李可染为例,在两种写生观的发展中探究中西方写生观的对立统一,对中西方写生观的异同进行比较,并追溯中西方写生观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观的概念、特征及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生态设计观在服装橱窗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们对自然、和谐生活态度的追求,"生态设计"理念已渗透到服装橱窗的展示设计领域。文章论述了"生态设计观"的概念、特点、形式,并创新性地将服装橱窗设计与生态设计观相结合,分别从整体系统的设计观、多元共生的设计观、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地域主义的设计观和注重生态高技术的设计观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简要分析了这五个方面理念在橱窗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以及应用的要素。最后,简要归纳了生态设计观在服装橱窗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既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又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论、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体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是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同旧的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观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弄清二者的联系及其本质区别,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就离不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文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各自涵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由此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的三维角度分析了现代技术观的演进过程,即技术决定论——部分条件论——条件总和论三个阶段。现代技术观割裂了技术与经济、自然、社会的有机联系,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系统有一定差距,因此构建和谐技术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规划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基本命题,如规划的性质、目的、对象、依据、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要素进行探讨,并在本体观、认识观、运动观、矛盾观、系统观、价值观这六个方面展开分析论述,以期将规划的理论研究引入到哲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