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杨昌济的思想与日本的关系,弄清《达化斋日记》中所涉及的日本学者和日文著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从他对日本学者和日文著作的关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与西方相关思想的冲突、共鸣与融合等相关情况和线索,可以看出杨昌济是力图将传统的儒学思想改造成为具有现代形态的以人格主义为基础的民主改良主义思想。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将他视为中国现代新儒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0,(5)
丸山真男是著名的日本政治思想史家。学界一般认为他有个从面向西方的"近代主义"者,到面向本土的"日本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而丸山一直认为思想史在本质上只能是问题史,强调研究者在尊重历史客观性的同时,必须突出自己的主体性,适应时代需要设定学术课题。他认为日本从战前到战后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思想的近代化(或现代化)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妨碍日本人完成这一课题的深层的思想因素,他终于形成了其独特的关于日本思想史的一个整体性的解释理论,即"原型"/"古层"论。  相似文献   

3.
鲁迅思想的形成与西方现代主义袁向东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鲁迅独立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由于接受主体的知识结构、接受环境和接受目的等原因,使得以反理性为特征的西方现代主义,在鲁迅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了以理性的核心的近代哲学精神。一鲁迅是在日本接...  相似文献   

4.
舍勒通过对传统人格概念的反思,以现象学为视角显明了人格的内涵,明证了人格的存在与本质,创建了一种新的伦理学人格主义。他认为人格是"行为的统一体",人格的核心(或人格质)是价值,人格是价值的担负者,个体人格与总体人格相互关联。他肯定了人格典范的道德价值,实现了价值对道德的奠基。舍勒的质料伦理学的人格主义,尽管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对人格的精神本质和价值本质的思考为我们更完整地理解人并培养人的德性人格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5.
顾红亮 《社会科学》2006,3(8):180-185
在肯定中国文化有独特的终极关怀思想的基础上,冯契提出智慧化的自由人格关怀论。从现当代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看,冯契的智慧化人格关怀论是对蔡元培的美育化人格关怀论、梁漱溟的道德化人格关怀论和冯友兰的哲学化人格关怀论的总结和超越。他的人格关怀论在理论上存在着导向自我中心主义和自我关怀论的可能性。责任人格论和他者关怀论的引入是对冯契的智慧化人格关怀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9):131-135
黄天鹏是中国著名新闻学者、老报人、新闻教育家,在新闻学术、教育和出版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其新闻思想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传统教育影响了其新闻史观和历史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创作、研究实践。二是留学日本学习新闻学,促使其创建专业研究机构,推动新闻学研究的组织化;他还汲取了日本新闻学的"实益主义",并糅合美国的"趣味主义",以分析、定义"新闻"。三是对徐宝璜等中国第一代新闻学者开创的"本位新闻学"的继承和发展。以此三方面为主要来源,基于中国本土实际和自己的新闻实践经历,黄天鹏形成了以专业化与大众化并行不悖为主要特点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别尔嘉耶夫的社会主义观为切入点,将他建构理论的形上层面和追求理想社会的形下层面结合起来考察,彰显出一个研究别尔嘉耶夫思想的新视角;揭示出别尔嘉耶夫以人格主义为实质的社会主义观的基本特征:即追求客体化世界终结的末世论色彩,兼顾人类物质需求的满足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主张通过精神变革实现社会主义;最后,反思别尔嘉耶夫人格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局限性与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胡风在文艺理论上自成一家,在美学上也有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建国初期,胡风的美学思想有相当影响。胡风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解放前形成的。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但也受到“拉普”的影响。回国后,他参加了“左联”,受到鲁迅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唯物的美学观。胡风是以对唯心主义美学的批评来开始他的美学活动的。他在《林语堂论》中指出,林语堂的“中心哲学,就是意大利克罗车教授底美学思想”,“这个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上就是斯宾加恩底表现主义的批评,也就是‘创造与批评本质相同’的创造的批评”,“对于这个个性至上主义,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9.
魏光峰 《殷都学刊》1998,(4):98-100,129
两千多年来,儒家倡导的以“仁”为核心和基石的“君子”人格,是一种大众化的理想人格,它在中华民族思想发展史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形成这一理想人格的历史进程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功不可没,他对“君子”和“仁”的阐释,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继承孔子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对于今天的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皇主权说"与"天皇机关说"是近代日本为了解决具有浓厚封建性、宗教性的天皇制政权与近代以民主主义、自由平等为标榜的国家主权理念之间的矛盾出现的两种理论倾向。尽管双方在主权所在等问题上的观点截然对立,但对国家人格、国体特别是日本国体精华等问题的态度基本一致。在这两种学说的激烈论争中酝酿产生的西田哲学国家观试图以"矛盾的自己同一"的辩证法和"历史的世界的自己形成"原理消弭天皇与国家在法理上的概念区分。从"天皇机关说"论争双方和西田哲学国家观的理论解构入手,可以总结出日本近代国家思想具有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