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长期以来多族群文化互动的传统以及社会大变迁和大发展等多重因素为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这些因素又进一步模塑了三峡饮食文化的平民化、社会化和神圣化特征。饮食文化是三峡地区重要的文化资源,注重三峡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对促进三峡文化旅游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词话》中的饮食文化地域特色显著,从饮食习俗到食物产地再到餐具炊具,无一不显现着徽州文化的特色。饮食习俗如安席、吃看桌席、平头桌席等,食物如枇杷、春不老、香榧、羊角、白鸡头、乌菱、莲蓬子、荸荠等,餐具炊具如八仙桌、顿罐、铫子、螺甸大果盒等,不但极显地域属性,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徽州与众不同的饮食文化。《金瓶梅词话》主人公西门庆吃的是徽州的土特产品,摆的是有着徽州特色的酒席,用的是徽州产的餐具炊具。因此,从饮食文化去考虑,《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必是从徽州地域里走出来的徽州人。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考据学家俞正燮撰写十多篇专题考辨文章,运用训释、纠误、考异、辨伪等手段,通过文献佐证、归纳演绎,以及实物验证等方法,对我国历史上一些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食俗如灶神、佛教断肉、过午不食、中元施食,食品如面条、牢丸、酒,食材如盐、勺药、带皮羊肉、蚕豆、芝、桂花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不仅许多观点新颖,材料丰富,论证严密,结论允当,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经世济民的良苦用心。俞正燮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前巴文化”即指在巴文化产生之前于环三峡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文化,它以新石器时期为重心,向上涵盖本地区的整个史前时代。该文化大致成体系传承,其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载大体印证,在经济上由采集狩猎发展而为农耕、畜牧与盐业,产生了最初的权力形态,具有浓厚的以巫为特色的原始宗教色彩,且与继后出现的巴文化关系密切。该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远古文明基因的探寻。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文化化的过程,饮食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研究认为:一些饮食文化不利于孩子良好社会情感的发展,某些大众饮食文化不利于孩子良好素养的形成,传统精良饮食文化的消逝不利于良好儿童教育题材和途径的留存.某些饮食现象有悖于儿童接受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7.
土家族居住及饮食文化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8世纪以来 ,土家族的居住饮食文化有三次大变迁 :改土归流 ;新中国建立 ;改革开放。变迁中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7个 :( 1)输入新的文化因子。 ( 2 )发明创造 ;( 3)政治经济变革 ;( 4)传统的延续和遗存 ;( 5)生存环境 ;( 6 )自身经济条件 ;( 7)生活方式与习俗  相似文献   

8.
论传统文化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精神核心的当属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中的“五味”说就是以阴阳五行,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而饮食文化中所追求的“原物、原形、原汁”等,就是从道家思想所崇尚的“自然清淡”中繁衍而来的;色、香、味是饮食文化所讲究的,它更是儒家美学思想——食精脍细所要求的;原始神话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时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而饮食活动自然也是处于其氛围之中,受其影响,留下了各种原始神话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运用三峡库区地下文物抢救工作中发掘出来的最新考古资料进行研究,提出在晚期巴文化中还存在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即"李家坝类型".这种文化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三峡地区,年代主要为西周晚期春秋早期至西汉早期.该类型是在继承早期巴文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文化因素,并在东边楚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因此,其主要特征是由早期巴文化因素、新的晚期巴文化因素、楚文化因素等这三组文化因素所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整理近二十年来先秦时期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从基础研究和扩展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先秦时期饮食文化的研究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2.
三峡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 ,促使三峡地区茶事兴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名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在引导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且代表着茶叶生产、消费以及茶文化交流的方向。对三峡名茶源流、成因和生活文化的揭示 ,有利于丰富三峡茶文化的研究内容 ,也为名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三峡文化包括时间、空间、类别三个序列,三个序列交互作用,形成浩瀚庞杂的结构体系.三峡文化的旅游开发必须围绕三峡旅游区的总体旅游形象,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三峡文化中挖掘素材,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考虑时间序列文化资源的开发,从整体域面和局部域面两方面认识空间序列文化资源的开发,类型序列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应突出可以直接感知的"显性文化",通过外显、再现,激活文化资源,烘托文化氛围,开发多样化与精品化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同时推动并维护三峡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石匠是中国农耕文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手工匠人。笔者通过对郑州市郊一位叫武家宏的老石匠的访谈,了解到中原石匠行业中的师承关系、礼仪规矩、作业程序、收入情况、技术要求以及传奇故事等鲜活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揭示出传统社会工匠阶层的生存状况,更反映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论景区的旅游文化开发--以宜昌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间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峡考古始于 2 0世纪初 ,新中国建立后 ,考古成就不断丰富 ,三峡地区具有独立特点的考古文化至少始于七八千年前 ,以后一直沿袭下来 ,并呈现出与巴人巴文化的密切关系。三峡考古研究将在巴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茶文化的产业化趋势、产业化依据以及产业化模式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峡茶文化产业化发 展趋势、优化产业化模式还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和战略要道。舟楫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这一地区运输的大动脉,更是旅游的主力军。此外舟楫与本地区的民俗和文化水乳交融,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内涵,舟楫文化对该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和战略要道.舟楫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这一地区运输的大动脉,更是旅游的主力军.此外舟楫与本地区的民俗和文化水乳交融,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内涵,舟楫文化对该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