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医助自杀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助自杀的合道德性主要表现在其基本原则、价值目标、道德可能三个方面。医助自杀遵循“自主”的基本原则,即医助自杀是病人自主自愿的要求,符合病人的自主性;医助自杀的价值目标是“人的尊严”,即医助自杀使病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保证了生活质量;医助自杀的道德可能性是“死亡权”这一自然权利,即医助自杀使得病人通过自主选择获得了“有尊严的死亡”。当然,医助自杀必须考虑双方自主、医患关系持续良好、无其他替代方案、监督体系完善等条件,如此方成为可能,且合乎道德。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地方司法体系中,官与民是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诉讼观念深受传统的"私人本位性格"的影响,同时也印有权威依赖和民本思想的痕迹.他们对待诉讼的态度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任何一方作出的选择,都是对对方行为的反馈.官与民的互动在利益权衡的过程中,不断调整选择,从而实现清代地方司法追求衡平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道德标准的非公度怀造发乐死道德评价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1)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的矛盾;(2)情感与理性矛盾;(3)现实与可能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病人的利益。病人的利益有积极利益和消极利益,安乐死是对病人消极利益的维护。基于此,我们认为:(1)病人选择安乐互在道德上是非恶的;(2)实用性同意安乐死并非功利主义的;(3)医生实施安乐死交未违背职责也并非是反人道主义的。因此,总的来看  相似文献   

4.
清代林业政策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深受同一时期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雍乾之际,在开辟与治理"苗疆"时,官方对待当地山林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地方官府与清廷作为不同的利益方,出于各自的施政需求,形成了不同的林业政策理念.在此过程中,地方官府作为治理"苗疆"的直接责任者,对山林的潜在威胁最为敏感,进而提出伐除山林的建议.然而,清廷则出于恢复全国经济的整体需求,要求各省落实植树造林政策.面对"苗疆"贫瘠的现实,也迫使地方官府不得不转而通过植树造林以广开利源.两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了"苗疆"林业政策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道德标准的非公度性造成了安乐死道德评价中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 :( 1 )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的矛盾 ;( 2 )情感与理性的矛盾 ;( 3)现实与可能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病人的利益。病人的利益有积极利益和消极利益 ,安乐死是对病人消极利益的维护。基于此 ,我们认为 :( 1 )病人选择安乐死在道德上是非恶的 ;( 2 )家属同意安乐死并非功利主义的 ;( 3)医生实施安乐死并未违背职责 ,也并非是反人道主义的。因此 ,总的来看 ,安乐死是一种善的行为 ,至少不应受道德上的指责  相似文献   

6.
崇拜自然尊仰生命--纪念爱因斯坦(1879-1955)诞生123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因斯坦是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高峰的伟人.他无以伦比卓越的贡献,是他安身立命做人的道德态度、对待生命的道德态度和崇拜大自然的科学信仰的必然.他以天下为己任,尊仰生命神圣,反对侵略战争,颂扬伟大人类社会,追求简朴善良的生活,无畏地献身于科学造福人类和平正义事业.  相似文献   

7.
军医既是捍卫国家的军人,又是奉行人道主义的医务工作者。战争境遇造就了战地军医独特的医疗实践,同时也给军医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和道德困惑,如战地医疗类选法、如何对待战俘、战地安乐死等。这些因素挑战着军医平日遵循的医生职业道德,是引发军医道德创伤的来源。对此,要充分尊重生命的价值,肯定军医自身对伤病员伤情的判断,塑造强大道德韧性,减少道德创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北洋政府时期,教会医疗事业在中国依然享有不平等条约的庇护,北洋政府不得不对教会医疗事业实行保护政策.出于医疗卫生方面的考虑,北洋政府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对教会医疗事业加以利用.与此同时,受民族主义的影响,北洋政府在制定医疗卫生、教育等各方面的政策、法规时,对教会医疗事业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和管理政策.上述政策表明北洋政府虽能对有益的外来文化资源加以利用,却不能去掉其殖民主义的烙印.这正是半殖民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政府对待外来文化事业特殊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金钱观是在金钱问题上,主体认识到金钱只是价值的一种象征物,能正确处理金钱和道德的关系,强调健康、科学消费的一种态度和观念。由于科学的金钱观能正确认识金钱和价值的本质关系,所以能科学地处理金钱和道德的关系,从而在获取金钱的途径上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在对金钱的消费上能认识到金钱只是获得幸福的媒介,呼吁健康消费。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对鬼神采取一种"存而不论"的态度,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前而不是死后,认为人在有限的现实生活中就能创造出无限的超越价值来.但当生命存在和仁道原则发生冲突时,儒家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仁道原则.与此相应,儒家追求一种以道德为主体的历史主义的不朽.儒家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具有整体性和道德性的特征,它在新的环境中面临挑战,又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