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民族院校来说,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实际行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民族院校要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把贯彻十六大精神同落实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结合起来,把实现民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开创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和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将得到超常规发展。但由于少数民族区域属于落后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更艰巨,困难也更大。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并吃透其基本情况,制定一揽子区域政策、编制周密科学的规划、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的奋斗目标.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过程中,我国高校以其消费社会物质生产资料;培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所需人才;研发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所需技术;策化社会物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等新的作用,直接地拉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对高职人才的总体需求相比,高职教育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应用技能等均有改进提升的空间;应结合各民族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实际,探索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充分发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经济、民族干部、民族文化等政策的功能,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性别视角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性别视角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确保维护和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性别视角构建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就是依据性别与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性别计划为方法指南,使指标体系能科学反映、有效测度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妇女的性别需求满足程度、妇女问题的解决深度及妇女发展速度。据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毅 《民族研究》2003,3(3):1-9
民族地区地域广大 ,资源丰富 ,潜在市场广阔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又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许多困难。只有切实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 ,才能有效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应加大国家的扶持力度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解放思想 ,发挥优势 ,依靠科技进步 ,采取一系列措施 ,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推进人文与科学教育的整合,构建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体系,是科学、社会和人类发展对人文科学人才的要求。本文从人文与科学教育的内涵、整舍模式和目标等方面,构建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整合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培养人文科学素质好、基础扎实、具有实施人文科学教育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杨华 《民族论坛》2008,(5):36-36,23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开辟了广阔前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大好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大好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把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做大做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按照党中央关于“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民族发展方面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实现各民族自身全面发展和各民族之间协调发展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各民族自身全面发展,要使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全面协调推进;实现各民族之间协调发展,要处理好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需要国家和发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民族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既给高校民汉双语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高校培养“民汉兼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和新任务,特别是彝汉双语高等教育惟有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建构历程、实施举措及成效等方面,对新时代“彝语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及实践进行探究,从而将人才培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西北少数民族院校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北少数民族院校师资承担着培养本地区各民族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经过建国后50余年的创新发展,民族院校师资在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等方面仍未做到配置合理、结构优化,难于适应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挥机制在配置师资数量和调整结构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要让“特殊层次”不再特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反复强调,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在高等院校举办民族预科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必要的、有效的步骤,是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步骤,是为落实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国家建设重点转移到大西北和大西南,积极进行智力开发,培养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有力措施,要长期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综观世界各国,无论是美国的西部开发,还是印度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都是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前提的。我国西部大开发,经过几年的调研、论证、实践和国家逐步出台的诸项政策,均涉及到人才问题。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一切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如果缺乏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去实施,都将落空或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振兴西部地区的经济,只有加强西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是大学的灵魂,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以人为本”,大学才能成其大,孕其深。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然成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核心工作。学校的”十五”规划提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全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30个民族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自治州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各州间、各项目间、州域内各县和各民族间进展不平衡,稳定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各民族受教育水平、推动城镇化等是未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认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温军  胡鞍钢 《民族研究》2003,28(3):10-17
中国未来 2 0年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 ,其实质就是“共同富裕”。这就客观决定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民族地区 ,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又在于如何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基于这一判断 ,本文提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及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今后几年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制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严格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探索新形势下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声乐人才的历史重任;随着多元文化的强势介入,民族声乐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应结合未来一个时期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以便为民族地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