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 ,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成为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如何拯救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问题摆在了每一个人的面前 ,因此 ,保护和改善环境 ,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时间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本中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基于一个新概念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以逻辑斯谛的种群增长模型(Logistic model)为基础,结合最低粮食安全保障的经济指标,建立以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为目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基本模型和动态模型.拟以模型帮助政府减少在耕地资源利用和人口管理过程中的"黑箱操作"行为,为政府的耕地资源管理与人口管理决策提供模型依据,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合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建设的占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它是当前我们必须重视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对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梁中堂写的《人口学》一书,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人口学问题的专著。它的出版,在我国经济学界和人口理论界已经引起良好的反响。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飞速增长,人口学在各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九七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梅多斯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以后,人口的增长造成了人类的威胁这种呼声,传遍了世界各地。按照梅多斯的观点,世界上的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莫不是由人口的过速增长引起的。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尽和污染的严重,人口和工业经济将走向崩溃,人类的末日将会很快到来。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生产、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人口不断增长与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的矛盾、生产的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是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程度的根本因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人口、资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江雪莲 《学术研究》2002,4(7):49-52
本文从人口特别是我国人口的历史发展阐明当代人口伦理已经由多生、重数量的倾向转向节制、重质量的倾向 ,从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达到饱和极限的耕地开发、惊人的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高峰、经济发展的无形化解、人口素质的某种恶化趋势、独生子女问题、人口性别失衡八个方面 ,指出我国50余年来人口增长困境所决定的人口控制的迫切性 ,并讨论了我国人口调控的伦理政策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个体道德自律的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际上的普遍关注的重视。在新疆,发展、资源、人口和环境是当前面;临的四大战略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新疆资源开发利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的大规模展开,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已成为保证区域发展的基本对策。一、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干旱气候,三大山系环绕两个内陆盆地的封闭——半封闭环境,历史长期形成的广阔荒漠,决定了新疆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水资源相对短缺,并且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植…  相似文献   

8.
中古华北的鹿类动物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三世纪至九世纪华北地区的鹿类种群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此一时期 ,该地区仍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梅花鹿、麝和獐 ,并尚有少量的麋栖息。与春秋时代以前的情况相比 ,鹿类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明显减缩 ,特别是麋的减少最为显著 ;但与晚近时代相比 ,则仍称可观。鹿类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的变化 ,是当地生态环境及其变迁情况的综合反映 ,与人口密度、生产类型和经济活动强度密切相关。中古华北仍广泛分布有较大鹿类种群的事实 ,表明当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总体上说仍属良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四十五年人口变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人口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动。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呈现出:数量大、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平衡,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远远低于社会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这表明,我国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控制人口增长、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巨大惯性,人口仍然以每年净增10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巨大的、不断增长的人口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6,(11)
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共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水资源与能源问题、人口与环境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水环境的保护重在树立协调、绿色、共享的理念,本文主要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水环境保护存在的制度缺陷和法律缺陷,并提出对水环境的管理应在法治的理念下完善水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永庆 《齐鲁学刊》2004,42(3):17-21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伦理关系,是因为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有一定的道德意义,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的行为需要用道德要求加以规范,人与自然的联系存在着诸多道德问题。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在双方的主体地位、作用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需要依据合理的尺度,其中包括自然的尺度、人的尺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尺度等,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中心主义根本否认自然的价值、生态中心尊严和权利,割裂了人与环境的共存和谐关系,其结果严重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生态平等的思想唤醒了人们的生态意识,把道德关怀的对象扩展至所有存在物。但是,生态中心论者认为自然与人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否认人的主体性,把这种理论付诸实践,同样不利于人类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理念,是我们今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磊 《齐鲁学刊》2004,25(6):140-142
科学发展观是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反映。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二元本体是它的的立足点;以人为本,各发展要素的相互兼容是它的价值诉求;持续发展,近利与远效的互补是它的动态过程;科技支持,权衡正负效应的经济性是它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振兴东北需要对相关的人口因素和人口战略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应从生态文明和生态大美的角度确立东北振兴的生态支撑点。"生态大美"包括了多样共生的物态美、各适其天的整体美和生机盎然的活泼美,"生态大美"既是生态资本和生态魅力的要素,也是生态产业和生态消费的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观出发,通过生态文明的制度安排,规范人类的行为,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效益是系统的、有机的、全面的,包括了生态效益(或者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最基本的方面,是生态本位和生态至上的效益观。而人口转型是反生态人口向亲生态人口的角色转型过程,是建设"生态东北"不可忽视的人口推力。建设"生态东北",必须在生态宣传、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这几个关键的环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这三大理念。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前提,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人的发展是片面的,物的增长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分离的,甚至是对立的。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财富创造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一,走出"以人为手段"的巢臼,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强调人的目的性与财富的人属性,在实现财富创造的同时实现人的发展目标;第二,实现把每个个体看成最为可贵的社会财富,人的才能在创造财富的智力劳动中得到尽可能自由的发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西藏人力资本进行剖析,对于找到西藏反贫困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西藏人力资本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贫困人口的主体意识、促进人口流动、增加教育投资、开展反贫困职业教育、建立移民化城镇,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建设水平等一系列手段提高西藏人力资本积累,从而试图找到一条破解西藏贫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理念因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逐渐恶化而产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也会引起一场法律变革。今后,所有的立法均应把“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同时要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重新评价和修改,将生态保护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各个法律部门之中。作为以现代经济核心——金融为调整对象的金融法律制度也要向着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方向转化,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要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渗透于金融秩序、金融效率、金融公平等金融法的基本价值观之中。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又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赛明明 《兰州学刊》2006,(4):127-129
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然而不当的发展方式却带来了环境的不断恶化,产生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环境治理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从明确产权关系、进行正确的成本收益核算、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使制度在治理环境这一公共事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长明  苏宝梅 《文史哲》2005,3(4):123-132
基于增长性发展观而构建的林林总总的传统伦理观归根结底是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的单向“霸王伦理”,在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之后,这种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单向伦理观已将人类文明导入死胡同;基于可持续发展观而构建的环境伦理、大地伦理等新兴生态伦理观,虽然实现了由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的升级,但是,深深地打着人类中心主义烙印的双向不对称伦理,无助于人类从根本上摆脱危机四伏的困境;基于和谐发展观而构建的和谐伦理观将促使伦理学实现由双向不对称伦理到双向和谐伦理的升级,彻底摈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实现所有存在的和谐互动。建立在万有价值定律基础上的和谐伦理观既承认万有存在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又关注人类对万有存在应负有的责任,认为万有存在拥有与生俱来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伦理资质,人类与万有存在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双向度伦理关系。从传统的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无疑将引发伦理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