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46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大学新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我们应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对大学新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通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四川某高校2006—2010年入学的大学新生24 425人心理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2006—2010年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变化幅度较大;2008年入学新生在SCL-90量表的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维度上的得分达到最高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地区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27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新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高校应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对大学新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南华大学2003级新生的心理普查,探讨了新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对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新生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大学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生理和环境的变化,极易产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文章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盐城师范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所得资料得出五点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不同性别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城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差异不显著;非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大学新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解决目前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建议加速壮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研究;建立并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基于心理契约视角论述了建立心理契约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别探讨了心理契约视角中的大学新生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念。从认知加工、情感培养、意志管理及个性发展四个维度上构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后给出了心理契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现今很多学校都关注的问题,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是分析其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是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就必须在大一阶段做好基础心理疏导,对每一个入学新生都做好系统的教育.通过几年来与大一新生的普遍深入接触,以及对一些新生就大学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与学生多次访谈、辅导的经验,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8.
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新时期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环境、语言、生活、人际交往、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适应问题,建议通过入学教育、学习指导、沟通交流、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新时期蒙古语授课专业大学新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0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采用自拟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重庆某高校2019级5532名"00后"大学新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00后"新生在情绪和认知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突出表现为担忧、焦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通过分析和探讨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原因,建议重点发挥"师生家校社"五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注重"学校—引导者""辅导员—守护者""新生—践行者""家长—陪伴者""社会—保障者"5个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强化角色功能落实,科学有效地帮助"00后"大学新生做好心理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而大学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困难 ,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理想冲突等方面。由于适应困难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如处理不当 ,可能引发出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本文针对新生的适应困难提出相应的心理调适对策 ,以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