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国约有脑瘫儿童病例600万例,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通过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检索得出目前关于脑瘫儿童社会救助研究的论文仅有3篇,因此,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提供的福利多元主体,从政府、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社区、非政府组织六个方面,探寻脑瘫儿童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三、量度的有效度(validity)量度的有效度分为内部有效度(internalvalidi河)与外部有效度(externalvalidity)。内部有效度指的是我们的量度手段(指标问题等)真正地量度我们想要基度的概念或变量的程度。比如,我们欲量度的变量是年龄,我们的量度手段是问卷上的一个问题:“你出生于何年何月?”由于年龄可以通过出生年月计算,我们的量度手段对年龄的基度就具有很高的内部有效度。外部有效度指的是我们把一项实验或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推广到一个大范围的能力。比如,一项实验显示饮酒导致青年的思维能力下降,但这仅是一个实验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在中国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生产力的解放,经济的繁荣,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更不等于社会的全面进步。现在,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交际主要是通过自然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来产生的,人们之间讲的是亲情和交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大量的农民、打工者离开原本生存的场所而纷纷进入都市,成为都市生活的一员,因此,都市中的生活逐渐演变为许多陌生人的共同生活。我们一旦离开了熟悉的家庭、学校以及工作场所时,就会不断的与无数陌生人接触——比如在大街上、在车站、在公交车上、超市中、电影院中、饭店中……因此,可以说都市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在陌生人的世界中,人们的行为不需受到来自陌生人的约束,因而大大提高了行动的自由性。然而,陌生人社会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成为在陌生人社会中生存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陌生人社会的产生,陌生人社会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应对陌生人社会的弊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贺莹莹 《现代妇女》2013,(10):150-15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语言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语言学从各个角度解释着社会的本质与特性,主要研究社会语言。而社会语用是指在社会中的语言文化,用于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社会中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习俗有关。在欧美文学课上,经常会碰到社会语用问题,这类社会语用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下文我将就此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星度问题,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那些实际性很强的学科──青少年研究等──极为重要。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中的操作实例,对量度问题略作阐析。一、量度的过程我们知道变量有四个衡量等级:名称衡量、顺序衡量、区间衡量与比例衡量。但是,这四个衡量等级只是对变量进行量度的一个方面,衡量等级主要与变量的值相关,而变量本身的意义也需要量度。从变量的意义来划分,有的变量非常具体,有的变量非常抽象。具体变量的意义~目了然,象年龄、性别、月收入这些变量都属于具体变量。我们对具体变量的基度也非常直观与简单。往往一个…  相似文献   

7.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在发达的国家,还是在发展中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直到今天,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目前,世界各地的贫困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据世界银行组织资料表明,每天有7.5亿名男女和儿童挨饿,尤其在贫困的国家。如果目前的经济趋势继续下去,到ZOOO年,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们将达到13亿。俄罗斯曾是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在全苏时期,尽管出于思想概念上的考虑,以“保障少”术语代替“贫困”术语,同样也毫无例外地存在着贫困。ZO年代初期,原苏联制定了17级工资等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发生学的视角,在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次上剖析了平等、效率以及社会公平的哲学基础、然后围绕平等与效率以及计划与市场、投入和分配(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等问题,从性质、水平、层次、序列、类型这五个侧面分析了社会公平的内在规定。最后从市场行为、政府行为以及规范二者之间关系的法律体系这三个方面论证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所谓社会机动劳动者,它的内涵是指“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经常进入和退出生产过程,不具体地与固定一种生产物质条件相结合的特殊的劳动力持有者。”它的外延主要指临时工、合同工、劳动锻炼工、季节工、突击工等等(由于都具有工作的临时性质,因此可以总称临时工,上海俗称“三工”)。  相似文献   

10.
韩俊 《社会学》2010,(3):1-8
社会建设的内涵很广,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体建设,诸如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等;二是制度建设,诸如社会结构的调整与构建、社会流动机制建设、社会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等。社会实体建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社会制度建设则使社会更加有序与和谐。本文拟根据上海社会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的老龄社会问题中,如何看待青年与老年这两大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问题,很值得关注,这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空巢老人"、"傍老一族"等现象,以及社会上"养老防儿"的怨尤,既是老龄社会中显现的社会问题,也是与青年群体直接关联的社会问题,我们应从老年群体的视阈和立场作考量.这对增加社会的和谐度当有直接的益处.善待、尊崇、爱护、孝顺老人.自觉维护老人利益等,始终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所必须依循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问题范式是支撑既有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主导范式.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常常被当作一个“问题群体”在研究。本文基于对一个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之历程的阅读、理解和阐释,从社会认同角度探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方式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并非一个问题群体所能简单概括.需要细致、冷静地观察与追踪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应摆脱结构化的问题范式,走向一种过程性的理解范式。本研究认为,群体资格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研究新的可能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肖云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5):3-5
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包括以个体自然特征为由的排斥,以学历、院校为“门槛”的排斥,以实践经验欠缺为由的排斥,社会资本欠缺带来的排斥四个方面。反就业排斥必须明确相关主体责任,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反排斥”的国家法律支持体系,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健全高校实习制度,重视社会资本开发,以创业劳动就业。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下,青年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全国更广泛的关注。青年农民工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融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对于这一群体怎样健康成长,最终实现与这个社会融入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青年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浅析,并试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力求为青年农民工开创一条最佳道路,缓解当前城乡冲突,以实现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前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就业难等方面。中国社会问题报道应贯穿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拓展群众性利益表达渠道是中国社会问题报道的主要功能;呼唤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问题报道的突出议题。直面存在的社会问题,正视媒体作用,恰当把握好社会问题报道的“度”,正确引导受众心理,从而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因果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知识积累和学科建设的核心。然而,当前社会研究方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可以被归结为对于因果分析的忽视或理解不清。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清晰的因果关系的概念,提醒因果分析对于社会研究而言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并结合当前社会研究中的某些不足,给出应用因果分析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术。文章强调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在使用因果分析以达成具有普遍性和解释力的结论上是一致而没有区隔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一些主要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市场机制的激烈竞争所导致的利益冲突和道德沦丧。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地违反道德规范,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文将对近代以来主要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陈序 《现代妇女》2014,(4):218-218,222
社会性别问题具有隐蔽性和爆发性的特征,常常和其它显性社会问题伴随产生,影响社会协调发展。建国以后我国妇女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社会性别事业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历来重视通过公共政策维护、保证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是只有正视男女之间的差异和深层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利用一定的工具、手段,才能制定恰当、合理的公共政策,把公共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建设是在城市建设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以城市发展的和谐、高效、协调、可持续为目标和特色区别于传统的城市建设。而当前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过于强调城市小环境自身发展的高效、协调、可持续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地域加剧或激化了社会矛盾,如:循环经济体建设中引发的干群矛盾、城市交通建设过程中彰显的贫富矛盾、企业搬迁改造激化的城乡矛盾、住房建设暴露出的阶层矛盾等。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反映,消除人与自然之间不平等的前提条件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在当前生态城市建设必须着眼于两点,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两个矛盾,而不能只顾一点,即因偏重于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积极思考、预防和化解城市生态化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许多棘手的社会问题,社会综合治理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社会学观点和个人亲身经历出发,来讨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社会综合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