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天人制衡、协调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观、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观和承认物质、环境、知识与文化多元价值的新财富观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包括五个方面: (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即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即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和社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即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效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即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  相似文献   

3.
郭晓君、赵建辉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自身生产、综合素质、实践活动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传统人向现代人全面转化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整个社会进步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整体进化或转化。现代发展是综合发展,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主体、中心和终极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人的现代化就谈不到人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有时见物不见人,片面强调经济现代化,留下了深刻教训。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已经构成,可是我国人的现代化程度却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不仅在城镇中存在大量的法盲、科盲、市场盲,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尺度和集中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互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条件,随着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程度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制约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代价理论为论述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分工、私有制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片面发展,导致人和物、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导致人的片面的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异化的消除准备了前提。消灭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巨大和富足的增长。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的“辩证张力”,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付出最小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传统的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发展观在推动经济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却背离了这一伦理原则,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为摆脱这种困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时而生,其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在发展中的平等话语权,力图构建三者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关系,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道主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任务。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 ,不断改善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教育与人的主体素质建构江涛,宿玉海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对社会的生产方式、制度文明与文化意识形态的全面改革,它以焕发社会主义的内在生命力为前提,以向更合理更文明的社会状态迈进为目标。这是一项包括经济增长、民主政治、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复杂的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自然的范畴 ,它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和谐息息相关 ;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一个自然与社会复合的范畴 ,只有将其置于与社会和自然这个统一整体的和谐共存之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社会福利;坚持农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发展相互协调,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平市要以新型城镇化理论为指导,发挥地区优势和特色,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它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也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环境、社会关系氛围及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条件,从而能极大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危机与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人类学研究所示,人类有着光荣的过去和更为美好的未来,然而从来都步履艰难。当代科技、经济 的发展给人类活动方式带来了根本的变革,同时也产生了生存悖论,环境危机就是其中一种,它阻碍人的全面发展,阻碍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解决环境危机,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价值观教育,使人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人的生存 价值和意义,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全面转型,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国社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活跃在民族地区的各类社会组织,正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推动着当地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五个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以实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的全面发展的伦理学维度入手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何以是伦理尺度,并剖析了用人的全面发展衡量市场经济发展的属人状况的理论、逻辑和历史依据,提出了一系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指标,说明了用人的全面发展尺度衡量市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它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经济、科技、社会的高度发达,以及以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一场全面趋向现代化的历史运动中。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战略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实质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战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形式,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是向着人的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成功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成就的取得,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动力之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经济弱势群体社会支持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改进的民生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存型的支持政策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经济弱势群体的现实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社会和高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力资本投资为核心,通过资本、项目、物质、人力等形式为高校学生经济弱势群体提供发展型支持,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社会支持工作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20.
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构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者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社会发展的宽广领域,具有多方面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发挥人在各方面的潜能素质,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核心内容。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