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用学已有很多关于道歉策略的研究,但道歉回应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忽略.近年来研究者们意识到话语中的说者和听者互动在意义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给予这一互动过程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同于前人研究往往侧重道歉这一单一维度,本实证性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从开放式言谈情境角色扮演收集而来的口语数据,探究和讨论了在话语中的道歉和道歉回应四个显著的互动特征,并提出了在话语中的道歉和道歉回应衔接顺序的修正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中美两所大学各选取30名学生作为受试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他们在8种道歉情景中的策略选择进行了研究。统计数据表明,中美大学生的道歉策略选择具有很多共性,比如直接道歉使用频率都是最高,这充分体现了该策略的普遍适用性;表示关心、最小化责任和拒绝道歉等策略使用得都很少,这是因为前两种策略具有场依附性,而后一种策略本身就违背了道歉应遵循的礼貌原则。但与中国学生相比,美国学生使用拒绝道歉的策略要更频繁些,这是由两国不同的语境文化、等级观念和政治现实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COLSEC)和美国英语口语语料库(CASE),对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会话中双方的交互策略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交互策略中回应性语符(ReactiveTokens)和会话填充语(Conversation F illers)的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回应性语符和会话填充语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反映出学习者使用交互策略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4.
中美道歉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做出和接受(拒绝)道歉上,中国和美国有不同的策略。但这种策略的选择既不是完全由中美两国文化的不同所决定,也不完全是由于两个国家现实的政治选择。本文通过对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和2008年美国CNN主持人辱华事件的解决过程,和中美双方在如何做出道歉和接受,拒绝道歉上的选择的分析,得出既不是“文化决定论”又不是“现实策略论”的结论,及道歉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道歉语言选择上的模糊帮助解决了两国的矛盾,但这种解决只是表面的,深层次的矛盾还需要两国加强对彼此的了解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学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调查中国学生在英语对话交流中使用回应性语符的情况。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使用这一语言技能和英语本族语者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回应性语符典型语项使用呈现过少趋势且词的搭配组合不如本族语者灵活。同时,中国学生过多使用在语调单位开头位置和前一说话人话轮结束处出现的回应性语符。这些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交际能力的不足,需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接触自然真实的语料来提高对话的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6.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 lum-K u lka等人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而对于道歉的回应,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回应进行分析,以期对B lum-ku lka研究中关于道歉言语行为作更进一步的补充阐述。  相似文献   

7.
约数是模糊限制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以中国大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和英美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CNESS)作为语料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应该在何时、何处、为何以及如何使用约数,且使用about等约数词的频率明显低于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通过研究发现,老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使用约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英汉约数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学生万篇英语作文语料库(TECCL)和鲁汶英语本族语作文语料库(LOCNESS)中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为研究对象,以词汇复杂度分析器(LCA)、句法复杂度分析器(L2SCA)、形态复杂度分析器(MCT)为研究工具,对比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词汇、句法、形态的复杂度。研究发现:(1)在词汇上,中国大学生词汇密度和词汇多样性较高,而词汇复杂性较低;(2)在句法上,两者平均子句长度相当,但中国大学生平均句子产出长度和T单位产出长度较短、从属子句较少;(3)在形态上,中国大学生动词形态复杂度显著低于英语本族语大学生,表现为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以及被动语态占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如何理解和实施"请求"言语行为,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130名中美大学生通过语篇补全测试问卷法参与本次调查。从请求中心行为语策略、探询句式和缓和修饰语3方面,比较和分析中美请求语的异同;探讨语言水平、语用迁移等因素,对语际语表现形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美大学生选择请求策略时共性较多,但在具体探询句式和缓和修饰语使用上差异较大。语言水平对语际语表现形式影响不明显,但是中国大学生都无法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0.
根据M.Owen和Anna Trosborg对道歉策略的分类,中国人和美国人道歉言语行为在策略的选择、道歉的对象及道歉的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两国的语境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权力差距与小权力差距文化的文化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M.Owen和Anna Trosborg对道歉策略的分类,中国人和美国人道歉言语行为在策略的选择、道歉的对象及道歉的频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两国的语境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大权力差距与小权力差距文化的文化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以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道歉言语行为为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从教学法和文化差异教学两个角度提出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英汉民族思维模式与英汉社交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称呼用语、招呼用语、致谢用语、道歉用语、称赞和称赞回应用语等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英汉社交语用的影响,指出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掌握英汉社交语用的特征和差异,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克服由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交际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在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1984年Blum-Kulka等人进行了"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研究",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随着人们对道歉言语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Blum-Kulka等人提出的有关道歉策略的划分也显现出不足之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道歉言语行为中所涉及的另一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即请求策略进行分析,以探讨两种言语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There BE句型的使用特点。本研究发现:(1)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使用There BE句型时,整体上会呈现出频率过高,使用带有后置修饰语的句式百分比偏少等特点;同时,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体现在书面语中的这些差异会慢慢减少。(2)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There BE句型的使用特点可能与汉语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栾义敏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73-175,184
通过使用话语补全测试为测量的工具并与本族语者语言输出对比,考察了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英语语用能力。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不同的策略且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低。  相似文献   

17.
语言社交策略训练是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教情"和"学情",从大学英语社交策略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以DV为媒介、以任务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方式、以校园英语本族语者为资源、以教材为内容的融合式社交策略培训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英语连接副词,采用的语料包括: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子语料库(CLTST3),自行建立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NSC)和中文语料库(L1Chinese)。通过观察连接副词在各个语料库中的分布频率和类型,对比分析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所写的议论文中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以探讨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连接副词的某些过量、过少和非恰当使用的规律及成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事件架构理论,分析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在故事叙述中使用语言策略的差异.以《小青蛙,你在哪里》作为引导材料,把两种学习者的口头叙述经过转写、校对和编码后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成年英语学习者在话题、受影响控制因素和事件角度的选择方面没有显著差别;在使用英语被动语态及其相关结构表达中,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中等动态等级的语言选择上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