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克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44-49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许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5)
清代边塞词的兴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清代边塞词中有很多与传统的边塞文学迥然不同的新作品,尤其是女性边塞词、流人边塞词和遗民边塞词这三种新边塞词格外值得关注,所谓的新边塞词说到底就是清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的新的边塞词,反过来它们又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历史时代。这些新边塞词为历史悠久的古代边塞文学注入了一股新意,且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清代边塞词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常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139-141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密不可分,翻译承载着传播文化的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谈及翻译,尤其是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就不能忽略了一对矛盾的存在:原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一矛盾,不同译者各出己招.文章运用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列举大量例子说明美国英语语用方面的性别差异。浅析了美国英语的文化内涵及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醒了解美国英语的性歧视现象的必要性。使我们更加科学、更加透彻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5.
刘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40-43
本文使用对比方法把汉日颜色词,主要是"红、白、黑、黄、绿"这五种基本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加以罗列,并对其代表的不同文化内涵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以便人们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的文化背景,掌握颜色使用的文化内涵,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超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6):104-106
汉语语言学源远流长,而清代是汉语研究的全盛时期.当时的汉语研究,无论是音韵学、训诂学,还是文字学都跃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境界.这主要是因为它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集结了一支强大而精粹的学者队伍,运用了以考证之道探求古音古义之源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口寨村侗语的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力求在对口寨村侗语亲属称谓全貌进行系统描写的基础上,梳理其亲属称谓与亲属关系的对应情况,总结侗语亲属称谓的特点,同时从侗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某些特殊现象挖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707-710
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意义也就会出现差异。文章从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基本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对应、呈现语义空缺四个方面,对动物词文化意义的产生作了比较,并对如何保留动物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正反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同时初步总结、整理出"正反词"的一些语理规律,这有助于加深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英汉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汉语言中 ,表示色彩的词很丰富。由于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对颜色词的理解也不同。通过对英汉颜色词的分类及对其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 ,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英汉颜色词的民族特性 ,并探寻两种民族的文化历史根源 ,以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 ,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失误。 相似文献
11.
郑景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4):35-39
寨堡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性聚落,其修筑的时间、空间皆与区域的战争形势有着较大关系。清代四川省由于多次大规模战乱,迫使乡民修筑了数以千计的寨堡。寨堡的命名主要可分为因自然地理条件和因人文社会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地形、水文、土石、植物等,后者包括姓氏、寺观、神祇、嘉名、人物、神话、形象、纪事等。寨名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了寨堡的选址、用材、作用、历史、精神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在长达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在长江中下游修筑多达28处炮台,这些炮台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清政府多次派员巡视长江炮台,炮台在布置位置、大炮的保护、守备将领及勇丁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与弊病,这些问题为晚清官员所认识到,却并未去改正。 相似文献
13.
朱文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4):147-153
赌风盛行,影响到了正常的清代乡村秩序。乡村社会因而开展了禁赌活动。它带有较强自治性:村社通过刻立碑碣、存于庙宇,进行了风俗改良的努力;禁赌的主导者是村社而非官府,即以官府为依靠又自行其事。这种努力在1884年以后因官方政策的变化走入低谷,民国之后重新萌芽。 相似文献
14.
张裕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1-15
清代到民国年间滹沱河上游各县的部分村落,为利用滹沱河及其支流水源,以村际合作为主要方式,共同投资、投工,开挖了部分渠道,为使灌溉过程中能够体现公平公正,他们相互协商,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用水规则。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人为等原因,不免发生诸多纠纷,甚至发生械斗,诉诸官方,严重影响了村落之间的关系和地方秩序。导致用水纷争不断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与水资源公共特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杨世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4)
清代四川经学著述的地域分布呈现出不平衡的局面.无论从经学家还是从经学著作方面观察,经济、文化发达的成都、重庆、资州都是前"三甲";而就这三个地区的内部各县而言,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在晚清时期也出现了经学研究的风气,如酉阳州.虽然晚清四川经学出现了相当大的转机,但从总体上看,清代四川经学与江、浙、皖等省的差距还是比较显著的.究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四川僻处西部,学术信息不灵,新的学术方法、学术热点的传入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从清代四川经学研究的状况看,缺乏开一代新风的学术大师. 相似文献
16.
冯小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37-42
通过对江汉平原桥村的田野调查,呈现了一个地缘性村落当家权流变的概貌及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当家权掌控者的年轻化和女性化。调查发现,对于农村当家权流变而言,除国家权力介入、话语引导和被市场经济推行所重塑的家计文化奠定的基础性作用之外,地缘性村落社区文化有着重要影响,使当地妇女当家成为普遍共识,同时妇女自身对小家庭经营的投入和责任担当同样为她们掌握当家权赢得了"道德"优势和资本。由此可见,社区文化在重塑当地农村社会新的当家权话语和"当家"文化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玉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26-31
在农业开发背景下,明前期北方乡村社会保障与农业生产条件的缺失,造成北方地区有灾则荒与乡村社会脆弱化的后果,灾荒一体化成为北方地区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社会现象,北方乡村社会实际上成为"灾荒社会".灾荒、人荒、地荒等"三荒"形成事实上的地理耦合. 相似文献
18.
杨宇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3):47-52
丰图义仓是清末地方官绅建造的仓廪建筑,其仓城选址巧妙,建筑形式特殊,反映了我国近代建筑史上仓廪建筑的宏伟面貌。本文结合关中东部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朝邑古城的历史,论述了其选址中储粮备荒和军事防御二者的有机结合;并分析了其特殊的建筑形式与储粮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小城市“城中村”文化娱乐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巧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44-47
"城中村"是城市化浪潮中特有的一种现象,"城中村"村民的文化娱乐情况则直接反映了城市的发展程度。中小城市"城中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村民文化娱乐方式单一,参与文化娱乐的积极性不高。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城中村"文化,对"城中村"的居民个人是一件幸事,对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也是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0.
张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1):29-3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古村落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日本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早于中国,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调查和研究是日本古村落研究、保护、开发的典型案例,正是在各方保护与研究的推动下,合掌造聚落才于1995年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合掌造聚落被发现、研究、保存和开发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国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