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对四川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构建了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将四川省开放型经济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及与沿海、沿边和内陆省市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分析四川省的比较优劣势,然后根据优劣势情况,对四川省进一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立内陆开放高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升西部沿边开放水平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必然选择,是东西部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论文根据沿边开放新态势,通过对沿边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统计指标的分析,进行了东西部沿海开放与沿边开放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利用中越边境地区调查样本,重点分析了东兴市和龙州县的沿边开放情况,对中越边境地区贸易往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情况进行了解析,提出了西部沿边开放水平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主要关注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基于2003—2018年我国8个沿边省份的7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分位数回归、门槛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科学严谨的研究,主要结论有:(1)沿边开放的制度变迁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经济增长率分位数点的增加,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变小、再变大的U型特征;(3)门槛效应发现,随着制度质量水平提升,沿边开放地区制度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呈现出边际递减的特征;(4)异质性发现,城镇化方面,高城镇化的沿边地区制度变迁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低城镇化地区。创新水平方面,在高创新水平地区,沿边开放的制度变迁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低创新水平地区不显著;(5)中介效应发现,沿边开放地区的制度变迁主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沿边开放地区发展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一定经验依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周边经贸发展战略研究龙京红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以振兴内陆经济,开展与周边邻国经贸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沿边开放逐步兴起。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之后,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势如潮涌。几年来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5.
经济特区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的需要,更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体现.随着中国社会对外开放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等形式的渐次推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版图日渐清晰明朗.从沿海开放到沿边开放是在中国大地上确立、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战略大思路;是中国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大举措;是全方位开放路径的积极探索;是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整体部署.它不仅以战略眼光规划着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国土地域十分辽阔 ,各地区之间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状况、民族构成、文化宗教传统、人力资源各不相同 ,特别是沿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异正在逐步扩大。在我国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沿疆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定位和现状的基础上 ,从制约其经济发展基础、政策倾斜、体制环境、生产要素流动、经济结构等方面入手 ,分析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沿边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关系作了全面分析和评价。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分析中,从多个侧面阐述了我国与主要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趋势和特征;在地缘文化分析中,评价了我国沿边的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区段与邻国文化渊源和融合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延边地区对外开放度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延边地区充分利用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这一平台,初步形成了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与口岸经济为主体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的升级与周边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延边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与口岸条件,大力提升延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助于扩大合作领域,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兴边富民,对于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北民族地区边贸经济发展战略设想马奎1“选择一些内陆边境城市和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这些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这是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决策。它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始由沿海地区走上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边贸法制建设的现状与任务王允武边境贸易作为我国沿边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已为广大沿边地区所接受,正在促进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在我国全方位开放的大格局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边贸法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边境贸易的正常开展,进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它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迫切诉求,是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外交风范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话语权争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关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战略思路蕴含着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思维和新观点,包括: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相通相融,实干圆梦的新思维;经贸合作硬支撑,人文交流软助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维护正当权益,决不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的新思维;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全面布局,重视顶层设计的新思维,等等。我们要以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导,积极创新,努力打造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开拓对外宣传和展示国家形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属性,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而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是国家治理始终贯穿的命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本文回归理论和逻辑的起点,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提出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来临之际,中国具有超稳定的发展环境(稳定高效的政治制度、稳健高质的经济发展、稳步高升的文化自信)、宏远的国家战略和丰厚的人才储备,必将实现全面赶超。目前中国在智能制造、区块链、服务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网络等领域的成绩引人瞩目。"历史瞬变"的中国尺度,"全球竞发"的中国高地,"重大首创"的中国边界,"痛点导航"的中国场景和"万物智能"的中国支点等,构成了中国成为第四次科技革命领导者的引论。  相似文献   

14.
摘要:随着中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世界奢侈品的追求也越来越多,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奢侈品的集散地。这种情况的发 生是由于我国生产环节出现了供给与需求不相符的现象,即生产的相对落后与需求的提升不相适应 。这种状况严重地打击 着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此,供给侧问题的研究成为 了关系到中国未来市场经济的走向。通过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析,为今后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可 行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制度安排",在制度转型、市场机制培育、产业结构升级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政策效应边际递减、土地资源浪费、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梳理我国开发区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和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定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详细讨论我国开发区的缘起、动力机制、发展阶段、功能演变、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文章从制度安排、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和商业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开发区取得的成功经验.未来,开发区的发展应实现从生产到生活、从效率到公平、从地的繁荣到人的繁荣、从外围到中心、从专业化到多样化、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对外开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乡镇作为中国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地域综合体,其发展逐渐以满足人民生活为立足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开了深刻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给全面推进中国乡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力推进乡镇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认清中国乡镇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地位,深入分析中国乡镇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特征和现实基础,以探寻乡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文章提出乡镇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组成,乡镇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引擎。进一步,文章从乡镇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条件出发,论述了乡镇在经济活动发展区、人口流动集聚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和宜居生活典范区建设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近代以来乡镇经济活动功能已初具雏形,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乡镇承担更多的经济活动;在人口流动上,城—镇—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随着乡村振兴和镇的发展,乡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乡镇的人口集聚作用更加突出;在历史文化上,名镇、名村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到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体现出乡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景观的营造;在宜居生活上,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在产业体系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治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中国乡镇发展的现实基础,文章提出推动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在坚持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要从“四高理念”出发做实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以促进经济要素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生活;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高效能治理,以期为全面提升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质量、制定精准的乡镇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比较,提出了我国所有制制度确保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分配制度体现经济发展的公平正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等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开放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提出了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指明了我国开放发展的新方向,奏响了我国开放发展的新乐章。习近平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并以基本要求、布局安排、实施路径构成了其逻辑体系,彰显了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包容性与竞争性相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梳理中国经济发展特征和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增长的三个重要逻辑:激励相容、分工深化和干中学。分析表明,这三个逻辑能较好地解释中国的高增长过程,特别是能说明快速的工业化和规模经济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也提出以上的增长逻辑,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同样适用,但使用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变化,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管理如何合理定位,经济发展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非援助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中国对外援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史沿革的回顾,说明中国对非援助的发展脉络与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和历史沿革紧密相连,援外实践也在过去5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展干预为特点的支持性援助体系,为有效帮助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西方发展援助方式的变化,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在形式、援外管理体系以及与西方社会在国际发展领域的合作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