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鸦片战争以后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大多数的晚清传统士大夫仍希望能够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寻找治国救国的良方。本文以刘锡鸿为例 ,从养民在官、息争讼与节刑律、讲礼教三个方面对其乡村社会治理理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潮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除少数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外,包括清朝首任驻德公使刘锡鸿在内的大多数晚清士大夫仍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本文从对西方人性的认识、对西方侵略性质的认识和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识三个方面对刘锡鸿出使欧洲前的西方理念进行考察,并进一步分析其外交主张。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论者们多因晚清“西学中源”说的消极性而对其 加以全盘否定,其实,“西学中源”说更多地起着消除人们心目中的抵触情绪、睁开眼睛了 解西方世界等积极作用。其在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晚宋士大夫奢靡之风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学忠 《江淮论坛》2006,(5):160-164
晚宋士大夫奢靡之风是晚宋士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多种表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风气。本文探索了形成奢靡之风的诸多原因,并阐明奢靡之风对晚宋政局造成了严重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5.
6.
在游风盛行的晚明时代,晚明士大夫同时具有旅游者与旅游资源开发者的双重身份,他们根据自身在旅游过程中的休闲需要与审美需要形成了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意识,并以直接参与开发,或者通过捐纳金钱及撰写募捐疏文等间接参与开发等方式进行了许多旅游资源开发实践.晚明士大夫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包括修复旧有景观与开辟新的景观等.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旅游资源开发行为,都体现了晚明士大夫关于旅游资源开发的休闲意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晚明士大夫的归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它是极端君主专制和繁荣起来的工商业互相激荡的结果 ,是士大夫对事功和享受重新体认、对社会责任和自我关怀仔细思考后的选择。这种行为于改善政治无益 ,对发展经济不利 ,却对丰富思想文化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晚清今文经学的嬗变是与晚清政治环境、社会变迁息息相关的。其嬗变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常州学派的崛起,标志着今文经学复兴的开始;经过龚自珍、魏源等的再造,今文经学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通过皮锡瑞、廖平等的努力,今文经学得以继续拓展和兴盛;康有为托古改制,今文经学从异彩走向异端,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制度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60年代,在内忧外患的强烈刺激之下,清廷中央和地方的有识之士,自上而下地发动和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增强国力,以达到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用、民用企业,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工业化的浪潮。  相似文献   

10.
董传岭 《兰州学刊》2009,(6):214-217
晚清衰世,人们抵御旱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久旱不雨,山东即出现严重灾荒。晚清山东旱灾频仍严重,光绪初年的特大旱灾尤甚,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但社会因素无疑是主要的。尽管有新兴的民间力量协助,但日渐式微的晚清政府无力根本改变山东旱灾频发严重的局面。旱灾导致晚清山东生态环境破坏、作物收成减少、人口大量损失、社会矛盾激化,大大削弱了清王朝的承受力和统治力,也预示和加速了晚清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11.
在异军突起的商品经济和“心学”的影响下,晚明士大夫勇敢地冲破传统理学的束缚,或率性而行、直抒胸臆;或追求精神超脱与隐逸自由,掀起了一股个性解放的狂狷之风。这种变化使晚明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对士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当时的社会风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是,作为对时代脉搏最为敏锐的群体——士大夫,真正由时代的变化而引起思想的转变,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种思想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外,由传统之"夷"转变为近代之"洋";对内,则由传统之局转变为"千古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3.
晚清湖南理学群体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群体。这一群体以程朱理学为最高价值理想,坚守自身独立的学术性格与道德标准,主张治统符合道统,治统可变而道统不可变。考虑到道统沦亡的代价,他们采取与清政府合作的稳妥方式,利用道统所赋予他们的文化解释权批判专制君主与社会腐败,以儒家之道整合现实政治。由此,隐性的文化斗争与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交织在一起,决定了湖南理学群体与清政府之间的离合关系。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又意图在治统的前提下统合道统,引起湖南理学群体的不满。道统成为他们与皇权周旋乃至抗衡的理论支点。对文化权力的担当,一直为湖南知识分子所继承,并运用于政治活动,进而影响近代湖南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4.
向中银 《学术研究》2001,(9):107-112
晚清时期,以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为界,此前引进人才主要是外国机构、企业和相关人士的举荐和代聘,此后中国驻外使馆则遂渐居于引进人才的主要地位,这一人才引进途径的转移适应了中国早期近代事业对外籍人才数量上日益扩大和质量上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在整个晚清时期都是多种引进人才途径并存,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着引进人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中国,战事接连不断,武装冲突此起彼伏,加之西方军事文明冲击并融入中华传统军事文明,晚清军事家们在大量的战争实践与军队建设实践中,继承传统、借鉴西方,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军事训练的重要思想,并与军事训练实践活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使传统的军事训练走向了近代化。晚清军事训练思想对当时并对以后不同时期的不同军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漕粮海运是晚清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由于牵涉面极广,头绪繁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难免存在某些偏颇。现根据档案等资料,对其中的几个问题做一辨析,以期获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王秀丽 《齐鲁学刊》2008,2(1):59-64
晚清贵胄留学是近代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形成大体经历三个阶段。清廷派遣贵胄留学生的目的在于为大清帝国培养统治精英,归国之后充实高级官员队伍。但大部分贵胄留学生派出之后,没有来得及为清廷效力,清朝便亡。由于种种条件制约,归国的一部分贵胄生也没有实现清廷振兴政治的预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贵胄留学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派往西方国家及日本考察的官员及外交官走马观花似的见识了外国园艺。他们看到当时先进的温室设备,园艺作物的优良品种,当时在国内难以见到甚至从未见到过的佳果、奇花、异卉,还见识了异域风格的园林艺术。  相似文献   

19.
吏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要政,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的25年中,注意整饬吏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所管辖的地区和部门的吏治腐败仍然十分严重,此种状况在传统社会具有典型性。究其原因,既是传统专制政治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也是李鸿章作为一个封建官僚的个人素质所致。  相似文献   

20.
晚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开支不足 ,不惜大兴捐纳事例 ,使得捐纳的规模、程序、流品以及捐纳人员的铨选等逐步失控 ,捐纳的失控与严重的财政危机、地方权力的扩大、捐纳市场的疲软等因素有关 ,它不仅使得晚清的吏治更加败坏 ,还弱化了捐纳的敛财功能 ,扰乱了国家正常的人事制度 ,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晚清政权的败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