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广告创意可分为新、奇、妙三种境界。“妙境”能够使广告有效契合受众的文化心理 ,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受众在审美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广告信息所要传达的观念。意境作为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审美范畴 ,引意境入广告 ,追求广告表现意境化 ,是实现“妙境”,创造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广告风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广告代言人现象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告传播活动中 ,广告代言人说服广告受众的心理基础 :一是代言形象的可信度、吸引力 ;二是代言形象的社会心理认定。广告代言在与受众交流的过程中 ,一是所扮演的角色必须匹配 ;二是要实现其心理价值的转移。广告代言有可能出现心理负效应 ,必须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人本观广告的崛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传统的物本观广告以促进销售商品为根本和目的 ,人本观广告则以人为根本目的。人本观广告的崛起既是现代广告观念嬗变的结果 ,又与市场学观念发展、传播观念演进的新态势相一致。人本观广告呈现六个方面的特质 :视受众为生活者 ;注重全方位沟通、对话和共鸣 ;注重强化品牌 ,使生活者与品牌建立终身恋爱关系 ;注重艺术品位 ;注重社会责任感 ,关注文化建构。  相似文献   

4.
广告效果是广告的价值之所在 ,广告的至高目标是追求广告有效度的最大化 ;广告有效的前提是传播有效 ,其标志是受众态度的转变。受众心理是左右受众态度的决定性因素 ,受众心理的人文性和客观隐蔽性 ,决定了广告的沟通与说服必须是人文的方式与科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概念在新媒介环境下发生演变,其内涵应取向于品牌传播。新媒体广告融合传播具有技术主导的数字化、受众为主的互动性、媒体终端的个性化等特点;对于广告主而言,新媒体广告从品牌信息的新媒体分布及品牌信息的整合性反馈两方面为其提供融合服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告受众心理进行分析,总结出新形势下广告受众心理的主要特点。具体受众心理分析是:一、感性心理:情趣情调;自我比拟;理想向往;流行时尚;交流互动;品牌偏好。二、理性——感性心理:实用价值观念变异;自我价值中的理性与感性;体现个性。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广告是一种综合性的实用艺术,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审美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民俗文化广告通过民俗文化与广告传播的有机结合,以新颖的创意、优美的意境和富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在满足受众审美需要的同时,利用民俗文化拉近受众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本观广告是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传播观念的演变、消费者心理需求层次升级而出现的。人本观广告的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广告的文化内涵,满足人的总体需求;传播符合受众心理的价值观念;塑造品牌形象,培育品牌性格;弘扬高尚感情,体现人文关怀;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观念;体现社会责任,关注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影视传播中的隐性广告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或者电视节目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相对于显性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以及贴片广告的宣传模式,隐性广告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它可以引起受众的自发关注和参与。广告形式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受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带动广告产品的销售,达到一种很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互动式手机广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式手机广告作品都应该具备与客户良好的互动的能力,能够以一种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传递品牌或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让受众群体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手机广告所传达给大众的信息和内容,最终产生购买行为。通过相关的案例介绍,针对互动式手机广告在定位、创意、表现和传播这四个方面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