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吕氏春秋》研究取得诸多成果的今天,在“《吕氏春秋》研究史”研究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可以说,“《吕氏春秋》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清代是研究《吕氏春秋》的一个高峰,在《吕氏春秋》研究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探讨清代《吕氏春秋》研究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兼容各家的成书特征到有关艺术理论的具体方面 ,《吕氏春秋》对《文心雕龙》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作家修养上 ,都主张屏弃外在功利的影响 ;在文学艺术的理论构建方面 ,都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主张和观点 ,如文学的发展观点、执一思想、内容形式的关系以及因势理论和鉴赏理论等等。将它们的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于加深《文心雕龙》的理论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必然对其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佛教文化的传入是中国文化在古代所经历的一次最大的外来冲击.词汇作为语言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佛教的传入必定在其发展中打上深深的烙印,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大批的佛教词语被吸收进汉语.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系统的私家著作。它成于吕不韦众门客之手,而由吕不韦主持审定并亲自作序,应该说是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哲学观点的。自汉以来,多将该书列入“杂家”。仔细研究,颇觉不然。正如郭沫若所说,该书“并不‘杂’,它是有一定的权衡,有严正的去取”(《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郭沫若全集》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主席早就向我们提出了“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这个严肃的任务。在当前深入批林批孔的斗争中,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解剖某些历史人物,作为现实的阶级斗争的借鉴,是有意义的。二千一百年前奴隶主复辟派吕不韦的阴谋活动及其所炮制的《吕氏春秋》一书的反动本质,就值得我们给以解剖和总结,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吕览》在《孟秋纪》《仲秋纪》《季长纪》等三《纪》中集中论述了战争及其有关问题。指出:战争的渊源来自人类社会的对抗性矛盾,究其性质在于正义与否,论其方略则既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讲事物的客观条件,还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四者构成了《吕览》的战争理论.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校释》是陈奇献先生历40余年辛苦研究写成的迄今最为完备的《吕氏春秋》集解本。但智者千虑,亦偶有一失。本文即试从校勘、训沽的角度,对《校释》“斫斩”、“少选”等则提出质疑,以向先生及诸大家求正。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的务实功利倾向一向为学界所注重,对它的哲学价值评价尚有争议。西方的哲学是以认识沦为基点的,《吕氏春秋》以“功利”的“客观实证”为其认识论的基点,是《庄子》以来引发的反思与抉择。《吕氏春秋》是思想史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1 在我国历史上如云似雨的编辑家行列中,孔子是第一个最伟大的编辑家,而第一个伟大的总编篡恐怕就要数秦相吕不韦了。远见卓识的司马迁率先肯定了吕不韦在《吕氏春秋》编辑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他说,在周秦之交,“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以招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寓言的思想内容,不同于只宣传一家之言的诸子寓言。它是用来针砭当时的社会现实,宣扬编纂者的“杂家”思想的。其中较有进步意义的是:反对独裁、暴政,揭露统治者的残酷、贪婪、荒淫,替人民鸣不平;强调人才在治国安民中的重要作用;赞美关心人民疾苦,秉公办事,执法不阿的圣君、贤臣;还有一些寄托了作者深邃的哲理。他的产生是顺应当时时代发展要求的。它为我们探讨先秦诸子学说及其寓言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后代寓言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许多学者笔下,《吕氏春秋》的思想就是吕不韦的思想似乎已成了不证自明的前提,并由此前提出发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这个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宋代以来读书界普遍存在的因人废书倾向,但能否说就没有受到其他成见的荫蔽呢?从《史记》等现有材料来看,《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授意编撰的,他个人的一些想法、主张,也应在书中有所反映,但具体的编撰工作,则由其门下积学之士担任。吕不韦对《吕氏春秋》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吕氏春秋》绝非其为政指南。就《史记》、《战国策》等对吕不韦生平行事及其当政期间秦国国政的记述来看,吕不韦是一个精于权谋的“闻者”,而非励精图志的改革家。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政见或有冲突,但吕不韦与秦王政之间的矛盾,应主要还是雄心勃勃的君主与把持朝政的权相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一名《吕览》,秦相吕不韦集众门客所作。全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凡一百六十篇。吕不韦令撰此书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个人威望。书中反映了战国各派的思想。《汉书·艺文志》列之于杂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实则其余诸家为兵、农、道、阴阳、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思想史上,吕不韦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然而,以往除郭老曾对吕不韦作过比较系统的论述外,一般都是把他作为“杂家者流”忽略过去的。而郭老论述目不韦,目的在于抨击秦始皇,影射蒋介石的法西斯独裁。同时郭老因偏于儒家,过多地渲染了吕不韦的儒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宾客人著所闻,集论而成(见《史记·吕不韦列传》)就是说,这部书是吕不韦使他的门客,这个写一篇,那个写一篇汇集而成,共十余万字。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即《十二纪》《八览》《六论》。排列很整齐。《十二纪》,每纪五篇,附《序意》一篇,共六十一篇。《八览》,每览应该是八篇,今《有始览》亡佚一篇,所以《八览》只存六十三篇。《六论》,每论六篇,共三十六篇。今全书共一百六十篇。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具有明确的传播意识萌芽,出于治国的需要,它非常重视传播的功能,不但记载了先秦许多的传播活动,表现出对非语言传播的关注,而且表达了独具特色的传播观,对传播失实进行了全面总结,在中国传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君子概念起源较早,经过孔子的阐发,基本定型为对有道德修养之人的称谓,成为儒家理想人格。《吕氏春秋》广泛采撷了诸子各家思想的精华,是先秦时期最后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对君主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全书通过称引《诗经》中君子的作为,为统治者树立了榜样;沿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对举的描写方式,使君子的内涵更加明晰;引述孔门弟子及其他君子的事迹,完善了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构建。《吕氏春秋》延续了历史上君子的含义,君子在书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指君主;二是指有位又有德者;三是指有道德修为之人。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集先秦各家思想之大成,关于诚信思想的论述非常丰富,其诚信思想与精气学说相结合,由精气流行贯通天地万物,通过天行有常的自然规律和天降灾祥的原始信仰,为诚信思想提供本体论基础;再从修身、养生、处世、治国及用兵等诸多方面论述诚信思想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效果,为诚信思想构建宏大的价值论体系;还从劝学、贵生和正法三个角度为诚信品质的养成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修养论路径。就诚信修养而言,接受诚信教育属于人的主观努力,尊重生命保养真性属于人对诚信行为的心理认同,而制定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则是构建整个社会诚信监督机制的外在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一部具有很高文献学价值的典籍,保存了一些他书未见的文献,在某种程度上为先秦学术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料支撑。校勘注释之学是《吕氏春秋》在文献学领域最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其中汉高诱、清毕沅的校注本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学者从事整理校释工作的重要蓝本。《吕氏春秋》作为中国历史上有组织编纂的第一部大书,其编纂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呈现出一片争鸣的局面。而在版本著录和检索辑佚方面,由于此书版本相对稳定,所以研究成果不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吕氏春秋》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奇猷先生《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博采深辩、体大思精,“实是五十年来唯一仅见之第一流著作”。奉读一过,侧记数笔,以就教于前辈。 〈一〉卷二仲春纪当染篇 〔原文〕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耳目,国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不知要故则所染不当,所染不当,理奚由至? 王念孙曰:下“故”字疑因上文而衍,《墨子》作“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校释》:俞樾与王说同,皆非也。“要故”二字当连读。《本生》“以全生为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