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美国的外交实践的有效融合,构成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外交哲学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现实的结合。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输出民主问题是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终极目标;现实主义态度是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姿态和理念,即追求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及不排除以寻求武力推进民主;对民主和现实之所以得以结合并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主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在处理对华政策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 ,美国成为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美国以“共同理念”为基础把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同盟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义。“共同理念” ,既是美国把同盟国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也是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的核心内容。但随着美国政府“单边主义”色彩的增强 ,美国与盟国之间的裂痕也日益显露。“9·11”事件后美国决定绕过盟国自行其事 ,因而降低了盟国的军事作用。美国的同盟政策出现了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理念的临时同盟取代以“共同理念”为核心的传统同盟的势头。这并不是美国外交风格的一个例外 ,而是美国同盟政策的新规则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前期,在美国诗坛上活跃着三位都来自美国伊利诺州的诗人:埃德加·李·马斯特斯、卡尔·桑德堡、伐切尔·林赛。他们三人形成了美国新诗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流派——芝加哥诗派。三人中最杰出的是卡尔·桑德堡。和当时许多美国诗人向欧洲文化学习,到欧洲寻找灵感,吸取营养的发展道路不同,桑德堡投身于美国工业社会,投身于美国人民的怀抱,向现实生活挖掘诗歌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直接反映了美国工业文明的进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工、种族、经济竞争、政治不平等等社会问题。所以,诗人兼批评家的路易斯·安特美尔在1923年把桑德堡称为“工业美国桂冠诗人’(‘the Laureate of industral America’)。  相似文献   

4.
在经历了东亚经济危机之后,日本经济一蹶不振。日本问题专家奥莱莉亚·乔治·穆尔根(Aurelia George Mulgan)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认为,盘根错节的特殊利益集团与政客勾结的社会系统是日本经济改革和重新崛起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开设的飞行训练学校受训、并且策划了“9·11”事件的萨卡瑞尔斯·穆萨维是法国公民。把他绳之以法一直是布什政府反恐行动的核心所在。然而,当联邦调查局官员要求法国提供有关萨卡瑞尔斯的情况时,却遭到法国警方的拒绝。法国当然支持惩罚那些应该对“9·11”事件负责的人,但是,法国反对死刑——这是萨卡瑞尔斯在被认定有罪后极有可能得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自由主义的泛滥在宗教界的反弹就是宗教保守主义的崛起。由于具有更多的政治共性,宗教保守主义与共和党走向联合。宗教保守主义对冷战后美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强化了美国外交中的“使命”意识;强化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正义与邪恶的二元论观;强化了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的外交理念;强化了美国人权外交中的宗教自由因素。  相似文献   

7.
“9·11”后的美国公众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 1”后 ,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进行 ,面对反美主义的日益高涨 ,美国意识到了军事手段的局限性 ,提出重新加强一度被忽视的公众外交。本文对美国公众外交的含义和历史进行了介绍与回顾 ,阐明了其在“9·1 1”事件后的转机 ,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中国为进一步推动联盟的巩固和发展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力量。在军事上,中国积极配合盟军作战,服从盟国先德后日军事战略;在外交上,蒋介石出访印度和宋美龄出访美国,加深了盟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了盟国内部的合作。中国的军事和外交努力,使它赢得了大国地位,这有助于盟国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协作,增强反法西斯联盟内部的凝聚力,从而巩固盟国之间的团结。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以“七·七”事变为开端,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近卫第一次内阁在侵华战争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华采取了政治诱降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史学界只注重近卫内阁对华武力进攻的一面,忽视了它企图利用“和平工作”对华诱降的一面。为了全面地了解近卫其人及其在侵华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必要对它在第一次内阁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做进一步的剖析。一、近卫第一次内阁的对华诱降外交,其核心是以诱降蒋介石为对象,目的是迫使蒋介石投降,早日结束对华战争。其诱降的形式和手段不断变化,错综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上海抗战时期的对华诱降外交——“宫崎工作”和“船津工作”。这一时期,是由于处在侵华战争的初期,日本国内特别是陆军,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支持者还是诋毁者都同意,过去4年的美国外交政策建立在美国该如何在世界事务中表现的基础之上。一些学者将布什政府的外交操作原则称为是一场“革命”,而另一些人则回想起了19世纪的先例。然而,小布什的外交政策同其前任们的差别被大大夸张了。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一直都忽视盟国(以及国内的政治团体)的不满,拒绝同敌人的  相似文献   

11.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推进美国跨入国家龚断资本主义、改革美国的政治机制的同时,也对美国的外交方针作了划时代的变革。 一、彻底摒弃孤立主义 大步跃登世界舞台 美国立国初,人口不到500万,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独立、发展经济,没有力量也没有必要过多地介入国际事务。1796年首任总统华盛顿卸任时在其影响深远的《告别演说》中叮嘱继承人和后辈:“我们对待外国的重大行为准则是:在扩大我们商务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治法律·坚持与时俱进新观念正确对待社会新阶层唐洪森,杨菊平,张中飞(1)论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余地的有限性吴佩林(1)相互依存型外交战略:“入世”后我国外交战略的理性选择侯保龙(1)试析当前中国社会群体状态与政治心态黄建钢(4)农村党建的新探索——“三培养”活动和发挥党的先进性的思考王颖,俞树彪(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口号的历史特征翁志军(4)我国私权保护的成本选择与司法改革全永波(1)现行法律环境下的外贸代理制及其发展对策阮文洁(3)行政补偿基础理论研究尹晓敏(3)·哲学·关于旅游本义的思考——从海洋看人类旅游李隆华(2)…  相似文献   

13.
乔治·H·W 布什政府执政时期,恰值冷战行将结束进入欧盟时期.美国把对“欧洲战略”中的欧洲一体化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样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及货币等几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4.
乔治·坎宁是英国19世纪20年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托利党革新派。坎宁在1822—1827年任外交大臣期间,打着“反干涉”的旗号,支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及希腊革命,反对神圣同盟,扭转了英国近代外交的路线,恢复了英国在欧洲外交的主导地位。以当时英国的国内情况和国际形势为背景,通过分析坎宁推行“反干涉”外交政策的国际动因及其成效,探究“反干涉”外交政策对英国近代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又一次的美国移民的高潮,美国犹太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美国犹太小说,主要都是由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创作的。这些小说大多聚焦于大都市郊区的美国犹太移民生活,集中反映了犹太人和反犹主义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如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的《尾舵》(1962)和索尔·贝娄的《牺牲品》(1947);以及美国小说中哈克贝利·芬的犹太变体,如索尔·贝娄的《奥吉·玛琪历险记》(1953)、伯纳德·马拉默德的《新生活》(1963)等。与此同时,不涉及第二、三代美国犹太移民的另一种美国犹太小说正在悄然兴起。从1930年起就一度从美国小说中消失的犹太移民形象,又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出现了。这种新的移民小说,既不同于盛行的美国犹太小说,也不同于早期的移民小说。  相似文献   

16.
遭到东亚经济危机横扫之后的日本会东山再起吗?请注意这样的一些事实:日本财政体系已在酝酿一场改革,公司制度也在发生变化,新的产业正在形成……日本能否再次抓住历史赋予的新机遇?且看日本问题专家狄阿娜·M·赫尔维格(DianaM.Helweg)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是作何评述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何从来没有经历过像欧洲那样的强大而持久的社会主义运动?西摩·马丁·利普塞特(Seymour Martic Lipset)、加里·马克斯(Gary Marks)在其新书——《社会主义为何未能在美国生根发芽》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解释。 社会主义者最初对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了希望。在19世纪晚期,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18.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1年4月11日,正值朝鲜战争酣战之际,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除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各项指挥权——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美军总司令以及远东美国陆军司令,并命令美国驻朝第八军司令马修·李奇微中将接替麦克阿瑟原来所担任的职务.麦克阿瑟被解职以后,立即在美国国内政治舞台上引起一场大风波.右翼共和党人和院外援华集团对杜鲁门政府的对华政策展开猛烈的攻击.他们要求全面审查政府的外交、军事政策;邀请麦克阿瑟立即返回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1985年春来我院访问并讲学的美国马里兰大学商业与公共关系教授李·益·普莱斯顿发表在1986年10月《欧亚商业评论》上的文章的译文。它反映了外国学者对我国管理改革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观点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巴里·M·戈德华特是美国现代保守主义运动的奠基人,他在外交政策领域坚持一种“明智自利”战略。戈德华特外交战略基本代表了70年代中期以前保守阵营的共识,既是保守派坚信保守主义理念的自然结果,又是他们面对苏联刺激的一种应急性反应。由于过于理想化的弱点,这一战略路线在美国外交实践中没有发挥过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对它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发掘冷战期间民主、共和两党在反苏反共问题上由基本一致到分歧明显的原因,进而对美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动力和方向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