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评估农业机械化对农户“加总”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研究结论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提升农户“加总”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边际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业机械作业支出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持有农业机械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高于没有持有农业机械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未来的农业技术路径和制度路径应当是“改地适机”。农田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更多地适应农业机械的发展,促进农业环节的规模化,促进土地集中连片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发展有两个效应,即福利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体现为农民福利水平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从效率的角度出发,利用中国200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且通过农业技术进步进行传导,说明目前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存在扭曲,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风险越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率的抑制效应就越明显。因此,在设计农业保险产品时不能一味地补贴,要注意避免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这样才能发挥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同时,需要增加对农业固定资产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刘成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51-57
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人均实际GDP低于5 605元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当人均实际GDP介于5 605元到10 304元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仍然为负,但影响程度逐渐下降;当人均实际GDP大于10 304元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在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应该从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进程、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投入以及实施差异化财政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3-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现逐步弱化趋势;沿江地区空间依赖性较强的区域从长三角地区拓展到长三角城市群,但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范围内开放型经济受相邻省份的影响较为显著,水路货运量、货物出口额、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货物、进口额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对此,本文从增强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巩固提升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拓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强化长江上中下游地区整体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房地产投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拉动能力则主要依赖于非房地产投资。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随着劳动力外流,农村出现耕地抛荒等现象,为研究现阶段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2001年至2020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会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效率且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负增长惯性;地区异质性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不产生影响的结论;后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会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数量的降低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结论。因此,提出建议:有关企业要加快对劳动力节约型技术的创新,政府部门要调整完善相关农业发展政策,各农业地区要引进或培养农业高素质人才,全社会共同推动农业高质量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我国省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进行了空间探索性分析,结论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收入差距最小,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入差距最大。随后根据2000~201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滞后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经济开放程度、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以及教育等方面分析了省际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邓悦吴忠邦罗连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69-180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本的支撑。本文基于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引入农村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并考虑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滞后性,探究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人力资本均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在使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村级数据后仍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第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促农增收的调节效应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为负向调节效应,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为正向调节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负向调节作用对粮食主产区、人均耕地面积更大的地区效应更大;第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和加速提升农村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针对我国农村可能存在的人力资本结构错配问题,要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匹配并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基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可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厘清农业机械化在不同生产环节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路径及效应,对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踏车理论、中介效应理论,选取中国25个农业大省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产品价格、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规模、粮食生产效率在农业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农业机械化主要通过劳动力转移、农产品价格的中介路径影响农民收入。其中,生产环节农机通过阻碍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减少;加工环节农机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提升,通过提升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出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生产环节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加工环节农机技术推广是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高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及其省际差异分析——基于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8—201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DEA模型测算中国绿色农业产出和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并分析其省际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已经初具绿色转型的趋势,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绿色农业技术效率均上升;中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下。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地区效率依次递减;全国省域间效率绝对差距没有缩小趋势,但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绝对差距均没有缩小趋势,但东部、中部地区各地区内省域间相对差距存在缩小趋势,而西部、东北地区没有缩小趋势。全国2/3的省份绿色农业技术效率低下但处于增长态势;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宁夏、新疆陷入效率低下且呈下降态势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3.
物质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6):109-116
利用我国1979—2008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以探究物质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各项要素投入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政策制定者应重点关注前三项,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而化肥的使用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4.
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它又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基于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8年的数据,采用熵权法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运用空间自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制度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方向与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间集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2)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制度创新有利于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3)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产生影响的同时,还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说明中国各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学习赶超效应明显,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共同推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探究我国省际碳减排活动对周边省份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本文以溢出效应为切入点,首先考察了我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了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性,然后提出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的若干理论假设,最后从空间维度出发,分别针对我国整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研究了2006—2012年省际碳减排活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碳排放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但其空间异质性趋势明显;碳减排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和测算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并对配置效率增长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呈上升趋势,增长主要源于以物质资本投入代替劳动力资源;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具有一定区域差异,中部地区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增长高于东、西部地区;各省份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先趋同于自身稳定增速增长,最终所有省份效率增长趋于收敛。鉴于此,建议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大物质资本的投入力度,继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以期进一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运用超越对数SFA模型测算1994—2016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地区成本效率,继而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考察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成本效率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成本效率仍存在17.3%的损失;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成本效率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区域农机化水平对其他区域小麦成本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空间维度来看,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经度相近地区之间,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并不显著;从时间维度看,2004年前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差异,2004年之后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农机补贴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建设和推广农机信息平台以及作物种植沿经度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6年全国30个省份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考察直接融资与农业现代化水平之间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结果发现,短期内,直接融资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区域内和空间溢出效应,区域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但长期看,则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区域内、区域间和空间溢出效应。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区域内溢出效应大于区域间溢出效应,并且长期的总效应在所有变量中最大。因此,应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并杜绝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加强区域间的农业合作并加快资金在区域间的流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厘清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全国层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中部直接效应最大,东部间接效应最大。据此,本文提出健全金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