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习惯于在诸子学的框架中理解先秦诸家,这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进路。诸子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诸家之学,而是内在关联的思想互动机制。法家是诸子学中的重要一系。限定在诸子学的框架中,并不足以理解法家,需要在前诸子学的王官学体系中理解法家的缘起,也需要在秦汉的霸王学体系中揭示法家的走向,扼住这两个端点,才能准确理解诸子学中的法家如何确定自己的思想定位与政治导向。这是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裂变之局中,与秦汉在真正的统一国家平台上重新建构古代国家的巨变中得以凸显的思想变化:法家的突起,为中国从准国家进入完整意义的国家,准备了思想动力,而其余诸家,则从不同角度辅佐法家,玉成了中国的古代国家重建。  相似文献   

2.
秦汉行政管理思想是对先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法家思想在秦朝表现为君权至上理论极度发展,重罚主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推行,在汉朝则表现为王霸结合;儒家在秦汉行政管理中表现为儒学成为官方行政指导思想,仁政理念得到进一步推演,重民思想发展到巅峰,天人合一的大一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道家思想主要在汉朝行政管理中得到继承,主要表现在黄老道家行政思想的凸显与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成书等方面。理论流派之问的借鉴、涵容是先秦行政管理思想在秦汉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对法家思想在秦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前期促进了秦的统一,但后期对秦的灭亡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秦的灭亡归结于法家思想。秦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归结于秦用法家思想统治而导致秦快速灭亡是缺乏根据的。统一后的秦王朝使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对于维护当时的统一局面是有积极意义的。历史上使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的朝代并不只有秦代,汉以后的政权仍然执行的“外儒内法”的思想,但并没有导致汉王朝很快灭亡。因此应对法家思想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秦汉之际,是诸子百家学说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大一统封建政权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封建统治的探索时期。诸子之学的斗争和融合,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想理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秦王朝与西汉王朝,虽然政治制度基本相同,但在对待诸子之学的态度上,秦王朝禁绝私学,独尊法家,结果二世而亡。而西汉前期的统治者,则对诸子之学实行兼容和开放的方针,并在政治实践中适时地选择调整有利于自己的思想理论,不但巩固了西汉王朝统治,同时又促进了诸子之学进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政治制度与国家治乱兴衰的关系问题,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统治人民才能长治久安,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思想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秦汉以后,围绕“封建制”和“郡邑制”的得失利弊,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曾经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柳宗元写了著名的《封建论》等著作,提出了“周失于制”、“秦失于政”的思想,批驳了  相似文献   

6.
法家理论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国家与法的政治法律理论。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作为法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中国国家的最终形成起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家理论因此应该得到充分肯定,而不是因为它不包含现代法治思想而倍受指责。  相似文献   

7.
战国末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国不同程度地确立起来,但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不甘心灭亡,仍然阴谋复辟,垂死挣扎。全中国还未统一,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继续前进,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还是复古倒退,复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斗。法家和儒家的激烈斗争,就是当时这两个阶级生死搏斗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反映。著名法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批判了反动的孔学,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以及他的老师荀子的思想,从理论上完整地形成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历程是渐进式的。周代宗法血缘政治统治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形态的演变是由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完成的。因此,周制与秦汉制度尽管在社会经济基础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有诸多联系。秦汉国家形态重要侧面之一的官僚制度,无论在职官名称,还是官职职掌上都可以溯源至周代。周代国家若干重要的职官制度,也对秦汉产生过深远影响。探讨秦汉官僚制度与周制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把握和研究秦汉国家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国历史事态百变,人才辈出,波澜壮阔,引入入胜,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著名篇章。当时,曹操、诸葛亮等杰出的法家人物,以反潮流的精神,推行法家路线战胜了东汉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路线,打击和消灭豪强割据势力,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继秦和西汉前期之后,又一个法家路线胜利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秦汉治道的形成及其社会心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统治体制的嬗变历程正是统治者调整专制与民心关系的过程.从体制上说,汉代的体制实际上是先秦"周道"与"秦道"的综合与创新,从社会心理上看,汉代的专制统治形式更加符合民意.正由于在汉代专制统治与民意之间初步达成了这一协调,这才使汉代开创的统治体制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之际,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代。秦始皇死后,隐藏在秦王朝中的奴隶主阶级残余势力的代表赵高,篡夺了政权,极力推行复辟倒退路线,向秦始皇法家路线发动猖狂反扑,“尽除先帝之故臣”,杀害了法家人物、秦始皇的丞相李斯。这时儒法之争日趋尖锐,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以赵高为代表的儒家大搞“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复辟勾当,妄图恢复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但是,揭竽而起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狠狠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推翻了赵高篡夺的秦政权。刘邦利用农民革命的力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西汉王朝。  相似文献   

12.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认为,未来的社会制度有两种相互联接、特征各异的实现形式。一是法治秩序的最低实现形式,即"以法治国",那时,法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特殊规则,法律替代道德,法律规范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风俗。二是法治秩序的高级实现形式,即"道德自律",那时,法律规则在社会生活中逐步转变为人们不加思考的个体习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法家的法治理论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其局限与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雏形是在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以后才确立起来的。这一制度经历了魏晋的发展、隋唐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强化,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作为巩固封建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对官员的控制和调整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作为封建政治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监察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早年修习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把握与运用,使武则天在掌握国家政权和称帝过程中,得到了天下英才的支持与人民的拥护,并使大唐走向盛世,从而表现出她仁爱的一面;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因而熟悉法家争斗的权术,对法家思想的把握与运用,使得武则天得以残酷打击政敌而实现其称帝的宏伟理想,得以巩固其统治基础,从而又表现出她残忍的一面。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掌权称帝,与其精通儒家、法家治国之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忠臣”一词,最初出现于《墨子》,法家对之做了规定性解释,秦朝付之实践,结果失败。汉水秦制,继续实践法家“君臣之术”,造成西汉君臣关系高度紧张。两汉统治者和儒家今文学派试图把法家的“忠节”概念纳入儒家的“气节”范畴,但在理论上并未解决,这一问题直至宋儒才予解决。它在政治实践上的反映就是,从西汉至五代,中央政权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权臣纂立;而宋以后,这种现象再不出现。“忠节”是一个道德和伦理范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从秦汉至五代,士大夫对君臣关系和忠节的认识基本上仍持原始儒家的观点──“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命,无道衡命。”而不是宋儒的忠节观──“死事一主”。因此,对忠节进行历史的考察必须走出宋儒对“忠节”认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四人邦”喉舌原两校大批判组在《论三国时期的法家路线》这篇黑文中,公然对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肆意颠倒历史,用儒法斗争代替阶级斗争,胡说什么:“曹操、诸葛亮等杰出的法家人物,以反潮流的精神,推行法家路线战胜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路线,打击和消灭豪强割据势力,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曹操在利用农民伟大革命力量的基础上建立起实力,同豪强割据势力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模式的"儒法合流",其成立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它们共同具有的整体论进路,在儒家是强调"家族本位",并通过"孝"的中介而连接到国家;在法家是赤裸裸的国家本位,其实质是强调君主私利.它们在操作层面的关联是通过儒学的意识形态化来实现的.二是国家与乡土共同体之间的张力,即由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在秦汉地域制国家产生以后,乡村社会基于血缘关系的乡土共同体并没有随之消解,国家政权力量还不能在长期内有效延伸到乡村,这些地域的社会整合必须借助儒学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家的法治理论和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加强法治建设的今天,历史上法家的法治理论和实践,作为文化资源(或思想资源、思想资料)应该加以研究,对它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都应该研究。本文提出法家的法治之再审视这个话题,做了几点重新思考:第一,法家确认法治优于人治,是很了不起的;第二,整治新权贵阶层自身,是法家法治的重要方面;第三,关于法家的人性好利论;第四,无视个体生命价值,是法家法治的致命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南都学坛》2016,(4):13-18
秦汉行政法规自成体系,讲究质量和效率、注重行政体制机制建设,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从内容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保证了秦汉具有较高的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律、令、科、品、式等各种形式,体系完整。二是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调整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了行政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既规定了巡视监督、"案验"监督、"复案"监督等多种行政监督形式,又规定了对行政渎职和失职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形式;既有行政机关设置、编制等行政组织法,又有人事行政、社会治安、财务赋役、卫生保健等行政各个部门法,体现了"严治吏"的精神。三是简牍所见秦汉行政法规范类型齐全。主要表现在行政行为规范齐备、行政规范结构严密、行政规范确定程度高、行政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相结合。上述特点,体现出秦汉依法治国的精神,反映出秦汉行政法在秦汉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明了秦汉是中国律令制国家行政法的确立时期。  相似文献   

20.
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垄断价格机理研究专著——《垄断价格机理研究》评介邵赤平陈春艳垄断资本统治是现代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必须从垄断入手。20世纪3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垄断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如何透过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