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入手,探讨尤金.奥尼尔的晚期经典剧作《月照不幸人》中女主角乔茜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中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2.
3.
主人公王应洪的梦境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内涵,服从于社会表相。对人性矛盾性,丰富性的观察体验延续了“七月派”小说的风格。是路翎在共名时代环境下对战争题材的独特贡献。小说凝聚了作家真切的生活感悟及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4.
达波噶举的创始人达波拉杰的《解脱庄严宝论》融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等佛教内容为一体,集大乘佛教的唯识宗、中观宗和如来藏佛性论于一身,在佛教哲学本体论、心性论及方法论上独具特色。达波拉杰把噶举派大手印思想与噶当派的道次第有机融合在一起,标志着噶举派显教大手印的正式确立,这是藏传佛教史上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5.
罗素的幸福观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罗素在深入分析世间造成各种不幸的因素后,提出幸福的源泉所在.他从个人伦理的角度出发,指出人们的不幸大多是由于错误的伦理、心理和生活习惯造成的,其中自我沉溺、忧郁、竞争等是主要因素.而幸福源泉主要来自爱和知识,其中包括亲情、爱情、工作、情趣等等.通过对罗素幸福观的心理和伦理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获得幸福的方法有节制、外向、注重统一性等.  相似文献   

6.
周黄琴 《船山学刊》2013,(4):127-132
不论庄子的“道”,还是原始佛教的“涅槃”,都给人展示出了一个全新而又神圣的高远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可以使人的精神获得安顿,而且还是反思人类社会弊病的重要镜子。庄子正是通过“道”的建构来不断化解人为制造的各种束缚,并批判本性迷失的走向,以求回到人的本真状态,因而看似高远而又神圣的“道”最后还是化归到现实世界之中。而受《庄子》影响,禅宗在演化的过程中,亦逐步把原始佛教的神圣“涅槃”不断拉向现实世界,以致高远之解脱亦回落到人世间。  相似文献   

7.
1868年出版的第一种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英汉字典,即邝其照所作《字典集成》现已存世不多,故经眼原件者甚少。本文在对其版本内容、文本结构等基本信息的清理之上,试图以"书本历史"的研究角度切入,探讨于十九世纪中期国人最先尝试编写外语字典的历史背景、信息来源、方法旨趣及其文化竞争对象。作为晚清"边缘知识人",编者邝其照一生经历特殊,故将其域外见闻以及通商口岸贸易信息大量融入字典"杂字"篇幅之中,充分体现出此第一本字典的历史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和"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诠释中国传统美学的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人谱》和《人谱杂记》构建了一整套儒家的道德谱系。《人谱》中的人学形上学和工夫论,是理解《人谱杂记》中所记载的儒家圣贤的道德理性和道德生命的基础。在儒家道德谱系的构建中,道德生命、道德理性与道德叙事彼此密切相关。首先,儒家道德生命的养成离不开其道德理性的指引。其次,儒家道德理性也需要在"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修养中,使自己的道德理性不至于被私欲所扭曲。最后,道德叙事在其道德理性和道德生命养成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儒者需要在儒家经典的叙事中,把握自我的存在,即在天人之际认识自我,确立儒者自己的道德理性。个体儒者需要在儒家的传统叙事中,透过儒家的群体叙事来发现自己,并形成自我的道德生命。  相似文献   

11.
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国民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自主性人格的缺失、狭隘自私的小农观念、残酷的暴力情结等三个方面对附着在农民身上的国民精神痼疾展开批判,从而表现出了启蒙主义的立人诉求。政治式写作与立人诉求的交会,革命意识与启蒙话语的并存,使作品在意识倾向和主题蕴涵上形成了巨大张力,表现出了复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以左江岩画艺术为依据,研究中华文字"月"字的创造方式,并加以说明"月"字的内容及本义;认为中华"月"字的创造和女人有关,充分论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首次提出了左江岩画艺术是中华文明、文化、文字起源的基础形式之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主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作品真实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现状。在小说《赫索格》中,主人公赫索格就是贝娄的代言人,通过他,贝娄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自我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阐明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异化的生存环境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表明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  相似文献   

14.
土改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钱文贵是丁玲塑造的典型的地主形象,但他的土地其实并不多.钱文贵之所以成为土改中的头号斗争对象并不因为他是地主,而因为他是群众痛恨的乡村恶霸.小说表面上是写土改中的阶级斗争,实质上却讲了一个惩恶扬善的故事.正是通过斗争钱文贵这样一个众矢之"敌",革命终于把群众发动起来,从而有效地整合了乡村资源,为最终赢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瑞华 《齐鲁学刊》2014,(2):136-142
王统照1921年2月12日至6月18日写了3大本日记,称为《民国十年日记》。这部日记不仅记录了王统照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的交往,而且记录了王统照与他的诸城同乡隋焕东的一段秘密恋情。在王统照去世40年以后,《民国十年日记》于1997年公开出版,王统照与隋焕东的生死恋情也终于公之于世。隋焕东是五四前后接受了革命与启蒙洗礼的知识新女性,她后来追随另一位同乡路友于参加了革命。作为王统照、路友于的红颜知己,隋焕东短暂而美丽的一生以她的爱与殇实践了一代新女性的追求与梦想,也照亮了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一角。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丁玲在涿鹿等地的土改本事为基础撰写而成。它的“新人叙事学”与主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存在质的差异。小说中以温泉屯村农民为原型的各色“新人”并没有被删除其本有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且因其“对于土地的依存性的深刻”而获得国民性重铸的可能,但最重要的是,“新人”的成长是“大历史”与“人的目的”彼此博弈并取得双赢的结果。遗憾的是,这种糅合启蒙、左翼与革命多种成分的转折时代的“新人叙事学”,至今仍被混同于同时代诸多文本而未生发出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杨迎平 《社会科学》2012,(8):187-192
何其芳是一位著名诗人、散文家,早期曾以诗歌集《预言》和散文集《画梦录》驰名文坛,被视为京派作家后起之秀.抗战爆发后,他于1938年8月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成为毛泽东文艺理念的忠实实践者,是20世纪文化界“被改造”的知识分子典型.但他的领袖崇拜与人格缺欠给他带来双重的痛苦与双重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数不清的写月名篇中显得那样独特,是因为它全新的抒情视角.具体表现为:新奇、纯真的儿童视角,无私、柔软的母爱视角和超脱、睿智的全知视角.《月迹》中独特的抒情视角使得该文在追寻月迹的行踪中始终弥漫着淡雅恬静的、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古诗意境.  相似文献   

20.
历次金融危机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但究其根源,危机的发生与人类无休止的需要与满足的矛盾有着深刻的联系。从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看,人格化的资本与劳动的需要与满足的矛盾状态在危机中有着各自不同的差别,但都表现出需要无法满足的匮乏性。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可以防范",现有制度约束在短时期无法通过"革命"的方式实现变革的条件下,改变需要与实现手段之间的传导方式和作用机理,可以延长或防范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时间和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