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安家》2008,(7):192-195
发现之一 21世纪"滨海价值时代"的到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林昆勇  余克服 《城市》2016,(1):71-75
海洋是滨海城市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依托, 海洋生态保护是未来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点, 它的顺利发展将依靠体制机制的保障和指引. 从目前北海滨海生态城市建设的现有实践成效来看, 北海仍需进行陆海统筹, 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从北海自身实际出发, 采取有力举措争创北海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 推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昆勇  余克服 《城市》2016,(2):15-2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广西深入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战略、加快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要平台.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形势下,开创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我国尤其是广西与东盟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开放合作.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有利于开创广西全面对外开放的"世界格局"、有利于构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有利于明确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取向".提升海上丝绸之路沿途海域水质、改善沿途海域生态环境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须首先考虑如何保证沿途海岸海域的安全洁净和生态环境的雏护改善.广西积极参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为关键的举措是打造广西海洋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着力加强广西北部湾海域污染防治特别是海洋污染预防和加快广西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其目的是打造广西海洋生态文明,为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4.
当前,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该文在各类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和内在功能,分析了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现状基础和存在的短板不足,并提出了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思路和路径举措.  相似文献   

5.
谭春晓  刘星 《城市》2005,(4):45-46
一、海水淡化的产业优势及前景分析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比例高达97.2%,资源丰富,开发前景极为广阔,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解决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这不仅是因为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更因为海水是取之不尽的水资源宝库.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而海水利用应是其中一条非常有效且极具发展前景的解决途径.尤其是,海水的利用意味着陆地淡水资源总量的增加,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规模化,海水淡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迅速提高,正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根据天津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实及其区位特点,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既是解除缺水困扰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蕴涵着巨大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建设海洋强国重在一个"强"字上。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海洋领域有所创新、有所作为,要有与众不同的成就。它的明显标志是要在强手林立的海洋大国中出类拔萃,亦即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军事强盛和海洋管理高效。其中,海洋科技在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中具有"龙头老大"的特殊地位,起着引领其他领域共同进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清杨 《现代妇女》2013,(10):192-193
唐宋时期,随着商贸活动的增多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达到了一个初步繁荣的阶段,海洋意识深化,涉海经历增加,海洋文学题材丰富,诗词中的海洋艺术表现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境界,很多作家开始运用新的文学体裁——笔记体小说来表现涉海生活,丰富了中国海洋文学的表现力.本文即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和宋代秦再思《洛中纪异》中涉及“海洋”的笔记小说《长须国》与《归皓溺水》为中心,分析其叙事模式及所展现的生物人格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崔文可  解红晖 《现代交际》2023,(6):79-88+123
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中海洋与经济、海权以及国运之间相辅相成关系的论述,可以探析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契合之处。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思想的当代运用和创新发展,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进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高强  闫庆  李华  陈红 《城市》2018,(2):11-18
笔者基于天津海洋经济与生态非协调发展的具体表现,深入剖析导致其非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天津实际,从转变发展观念、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生态治理力度、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机制和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天津海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海洋占了 71% 的面积。21 世纪被称为海洋新世纪,海洋安全是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海洋安全教育是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的重要内容。“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球环境之间保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海洋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目前高中地理中海洋安全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在新时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海洋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1.
海洋文化是人与海洋互动的产物,包括人海互动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积极推动大连海洋文化对外传播对于促进大连文化、辽东文化甚至中华文化走向国际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凯  谭春兰 《科学发展》2010,(11):97-104
海洋第三产业是从事海洋非物质生产活动的产业,它主要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服务业等。国外海洋经济发达国家,海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比较大。而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相对比较落后,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力扶持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它在海洋产业中的比重及国民经济贡献度,是建设"海上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当前我国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进行论述,并据此提出下一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左右,对人类与生物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海洋面积辽阔,是资源的宝库,也是地球生命的发源地。海洋环境为海洋水域、海洋生物、海洋气候以及其它自然要素所构成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海洋被认为是一个最稳定的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均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随着世界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4.
寄居在城市     
寄居蟹,一种奇妙而矛盾的动物,随时在广阔无垠的海底游走,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它的城市就是海洋,它的居所就是贝壳另一种生命逝去后留给世界的痕迹.这种可怜的动物正好利用了这一点,满足了它生存的需要,蟹看来是很幸运的,它可以随时弃壳出走,或许很多人很盼望这种生活,可在寄居蟹的世界,我想更多的是它的无奈吧,如果它像真正蟹类一样有一个庞大而坚硬的身体作为居所,那么海洋就是它的被子,它的世界就是海洋,那它的豪情就可以用人的一句话,以地为床,只不过被子换成了海洋,它就不会为了一个安稳和舒适的居所四处奔波劳累了,也不会为了一个居所而失去好好欣赏大海的机会了.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殷昭鲁 《现代交际》2023,(11):9-16+121
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关于“蓝色国土”生态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向导,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特征,具体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开放性四个外显向度,集中体现在山海互济共统筹、人海和谐相依存、保护优先谋大局、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理路中。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表征为以系统思维研判海洋生态问题,是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创新和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6.
据说世界有两处海洋产的大虾最有名,一处是墨西哥湾,另一处就是西亚的海湾.前者没去过,后者因工作关系曾多次造访,并亲眼目睹和品尝过那里的大虾.  相似文献   

17.
海洋保护区(MPAs)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若要实现,必须得到利益相关方的理解。本文以游憩机会序列(ROS)和游憩冲突模型为基础,考察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海洋保护区里面的游艇者。笔者在夏季对到访该地区的游艇者(n=543)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游艇者对环境的偏好各异,证明应该以游憩机会序列为基础进行海洋保护区规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站在游艇者这一群体的角度,他们最看重的是自然环境,帆船驾驶者比汽艇驾驶者更倾向于自然和安静的环境,而汽艇驾驶者则比帆船驾驶者更倾向于以建成设施和采掘活动为特征的环境。有些海洋活动则成为游艇者冲突的根源,包括私人船只、商业赏鲸船只以及贝类水产养殖。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有些冲突可以通过海洋功能区划解决,而另外一些最好是通过教育和沟通的方式。文末还针对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凌翔  蒋亚男  王忠 《城市》2021,(9):43-57
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海域市场随着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而逐步形成,海域使用权市场化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配置手段.目前,我国仍处于海洋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在市场化制度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笔者通过梳理海域使用权市场化管理政策及交易现状,对近年来我国海域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法律手段、监管体系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海域使用权市场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说法,陆地上的生物原本都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地球上目前发现的34个动物门,其中有33个可以生活在海洋中,海洋中有13个门的动物可以移居陆地,而有15个动物门只能生活在海洋中。因此,海洋被称为是生命的摇篮。也许,深居内陆的我们,无法近距离感触海洋,便造了这么一座公园,让梦想离现实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20.
奥瑞·威格弗森(冰岛2007年高曼环保奖得主)鲑鱼/海洋我的目标是使生活在北大西洋两岸的野生鲑鱼恢复到原有的种群数量。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加强对海洋鱼类的保护。如果鲑鱼和其他海洋鱼类的数目有所增加,我们便能够更好地保护整个海洋食物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