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试用提要》)已于今年初问世。这是继1956年《暂拟教学语法系统》(下简称《暂拟系统》)制定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和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语法研究的成果制定的。《提要》与《暂拟》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比如,提出了语素这个概念,增加了句群,突出了短语的地位,取消了合成谓语,特别是在析句方法上吸收了结构主义层次分析的长处,所有这些改进,使得这个新的语法系统,在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为广大语文工作者所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1 从提取主干到全面分析 1.1《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是在《暂拟汉语教学语系统》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讨论《提要》析句法的改革和创新,不能不从《暂拟系统》的析句法谈起。《暂拟系统》分析句法结构,用的是主干成分分析法,只是于“六大成分”之外添加个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相似文献   

4.
<正>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产生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制订,其间,已经有二十五年.时间是漫长的.这主要是由于十年动乱使我国的语言研究工作陷入混乱和停滞状态所造成的.二十多年来,我国教学语法研究取得哪些成绩?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这项集体性成果上.  相似文献   

5.
对《语法提要》的一些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在1984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和《语文学习》(上海)等刊物上发表的,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提要》吸收了语法学者和广大语文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可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在普及汉语语法知识、改进汉语语法教学上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了让它更加完善,现将我个人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谈些改进意见,”以就教于方家,并供《提要》整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编写《汉语》课本中的语法部分,从1954年到1956年经过语法学界和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全国普通学校汉语教学中一致采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暂拟系统》的功绩是不应小视的。它是我国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汇集了各家语法研究成果,统一了各级各类普通学校的语法教学,被语文教师拥为语法教学的“共同纲领”,对普及语法知识,促进汉语规范化,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都起了很大作用。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句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法体系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在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讨论中,人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在句子的分析方法上。对《暂拟》所采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全盘肯定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肯定否定兼者有之。经过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下简称《说明和要点》终于诞生了。它是未来的《教学语法试行方案(普通教育阶段适用)》(以下简称《试行方案》)的基本依据。《说明和要点》吸取了前一阶段讨论中的一些好意见,吸取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新的研究成果,在《暂  相似文献   

8.
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按《中学教学语法提要》(试用)重新编写了汉语知识使之更趋科学化,与以前所采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相比,是大大迈进了一步。但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提法,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发表已经两周年了。虽然人们对《提要》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它在社会上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的语法书就已经按《提要》精神来说明问题。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正结合教学实践,努力学习《提要》,以备中学语  相似文献   

10.
为了配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下简称《系统提要》在教学中的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一套丛书,共十八本,由张志公先生任主编。我应约于1987年11月底写成其中的一本《形容词短语》,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8年下半年出版。《形容词短语》分三节:第一节,形容词短语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形容词短语的造句  相似文献   

11.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原是初中《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随后,小学语文课本采用它,多数高等学校的《现代汉语》也采用它。在一个时期内,它事实上成了大中小学教学语法系统。暂拟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是“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的,其中也包含着作者的见解。暂拟系统是有功绩的。这集中表现在提高人们对语法的作用的认识,普及语法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乃至整个社会的语文水平,发展语法科学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良好的作用。作为教学语法系统,同它以前的学校语法相比,它是具有优越性的。比如,它  相似文献   

12.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问世已经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来,无论是语法教学还是语法研究,“暂拟系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语法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语法教师,对这个“暂拟系统”比较熟悉。因此,大家热切地期望“暂拟系统”存在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使这个“暂拟系统”日趋完善,对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暂拟系统”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析句方法上。下边谈谈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谈《提要》中“紧缩句”和“连动句”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是目前比较适合中学实际、比较实用和规范的教学语法系统.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内部系统太复杂,不免会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一些疏漏,而这些疏漏往往又是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提要》突出了短语的地位,并对动词短语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在分析动词短语时仅分析了动 宾、动 补、动 得 补、状 动等情况,没有分析常见的“紧缩短语”和“连  相似文献   

14.
全国修辞学会顾问、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张拱贵教授应我院中文系邀请,到我院讲学。 十月十四日张拱贵教授在我院作了题为:《现代汉语语法新体系的句子分析方法》和《语素及语素教学》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概括地介绍了修订后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析句方法的不同之处,阐述了汉语五级语法单位中的语素及语素教学的意义。张教授的学术报告受到我院师生和来自黄石市各单位的几百名听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是五十年代许多学者共同努力的产物,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中学的语文课里长期使用。为了介绍这个《系统》,吕冀平等同志曾写一篇《简述》,由张志公同志编入1956年版的《语法和语法教学》里边。这篇文章先前看过,最近听说有人倡议修改《系统》,又拿出来重读一遍。现在把一些粗浅的意见写下,以就正于编写《系统》的同志们,并向广大语文工作者请教。不用说,建立系统是不容易的,草创者的功绩应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语言学界从各个角度对象声词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语法提要》)将象声词从《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简称《暂拟系统》)的形容词中独立出来,成为汉语词汇大家族的正式成员,耿二岭《汉浯拟声词》、《汉语拟声词词典》也相继出版。这些似乎都在证明一个事实:象声词的性质已有定论,没必要反反复复讨论了。其实不然,到目前为止,象声词研究的部分新成果并未被语法界正式承认合理吸收,许多争论性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都容易造成错解和迷茫。一句话,象声词研究仍陷在迷谷之中。 命名:困惑之一 摹拟声音的词,自古有象声字、状声字、状声词、象声词之称;现代多用象声词,兼用摹声词、模声词,目前状声词和模声词已走向消亡;自八十年代始,语法学界侣用拟声词,摹声词只剩遗迹,象声词仍在语言学著述使用中显示着自己的生命力。那么这个概念采用哪个术语好呢?术语的生命在于“信”,即意义的确指性,以避免歧义理解。在此前提下,应求“达雅”(指通俗易懂、外延的周密、内涵的繁富),其中“信”应摆在首位,是必备条件,“达雅”为补充条件,宁缺勿滥;以“信达雅”俱全为佳。也就是说,当同义术语都具有确指性时,“达雅”则上升为确定优劣取舍的因素。象声,摹  相似文献   

17.
语素这个词是从英语“morpheme”翻译过来的.这一术语虽然是三十年代结构主义者提出来的,但语素在语言之中这一事实,决不是二十世纪才有的,而是从语言一产生就存在的.汉语语素也同汉语一起相伴而行,只不过以前没有使用这一术语而已.在我国探讨汉语语素比较多并且讨论得相当详尽的,应该首推吕叔湘先生.1981年7月在“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在中学教学语法里增加语素的内容.1984年2月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系统提要》),首先讲述了语素的问题.这期间有些语言学著作和部分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也都程度不等地讲述了语素的内容.在中学乃至大学的语言教学中引进语素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探讨的问题也不少.下面拟从“语素和语素的识别”、“语素的分类”、“语素的运用和教学”三个方面作些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后,关于现代汉语句子的分析,一般语法著作和教师课堂讲授大都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一九五六年制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基本上保持了“六大成分”、“找中心词”的体系,有助于巩固这一倾向。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结构主义语法的影响,一些语法学者也在尝试着新的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或称二分法。一九五二年,《中国语文》月刊上发表的《语法讲话》(后经修订,改名《现代汉  相似文献   

19.
“的”的性质和它的结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是什么?我们的教学语法,即1984年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认为是结构助词;理论语法的语法理论体系认识各异,有作词尾的(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有作修饰语记号的(王力《中国语法纲要》),有作助词、结构助词的(朱德熙《语法讲义》、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有作后缀的词后为后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法一向都把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等当作句子成分来对待的,比如50年代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有六大成分之说。 我们觉得,把它们统称之为“结构成分”比较符合汉语实际。“结构成分”既可用来表示短语中的成分,又可以用来表示合成词内的成分,扩展开来,是不是也可适用于复句,甚至句群内的结构单位呢?恐怕也未必不可以。比如吴启主、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构件”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一版)就有主句、谓句、补句、衬句等等的称说。如果真能这样把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成分称谓统一起来,汉语各级结构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