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当代德语经典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中国小说《王伦三跳》是德语文学对中国接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少学者在探讨德布林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时往往把他和道家的关系定性为“崇尚”,而把他和儒家的关系定性为“对抗”.这种“尚道批孔”论无论是从现代叙事理论及文本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同时代汉学发展的角度,都可以被证明是片面和有害的.德布林在《王伦三跳》中对儒家和道家的态度是兼收并蓄和兼容并包,而不是厚此薄彼和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2.
吴用是水泊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又是几乎贯穿《水浒传》全书的重要人物。梁山的一些重大事件都由他运筹算计:粉碎王伦的关门主义路线,确立水泊梁山的造反性质;消灭官军,收降官军将领,铲除封建地主武装;攻城夺邑等重要战斗皆出于他的神机妙算。他对于发  相似文献   

3.
《王伦三跳》不仅是德国表现主义作家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成名作,而且是一部著名的"中国小说"。这部作品通过"事实想象",描绘了18世纪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文章运用谢阁兰的异域情调论对《王伦三跳》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该作品描绘了一幅以赞赏差异美、积极探索自我为基调,想象与真实共存的中国印象画。  相似文献   

4.
清水教是乾隆后期出现的一个民间秘密教门,在清代秘密社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术界对于清水教的研究多着墨于乾隆三十七年爆发的山东王伦清水教起义.通过对清廷镇压清水教的王中、刘省过教案,吴克己教案,王伦清水教起义案,以及直隶大名府段文经杀官劫狱案这些教案的梳理,可以勾勒出清水教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梁山,是<水浒传>中以一百零八条好汉为代表的反宋农民武装的根据地,谁能坐上梁山寨主之位,意味着他就是这支农民武装队伍的领袖.梁山三易其主,其间,人物的情感智商主宰着他们的命运.王伦器量狭小,终遭火并;晁盖意气用事,中箭身亡,让读者看到了他情感智商弱势的一面;梁山寨主之位最终落定宋江,这得益于他的乐善好施,处事冷静,情商超群.  相似文献   

6.
《水浒》中的晁盖是梁山农民起义队伍的前期革命领袖,是梁山革命事业的奠基人。晁盖上山前,梁山只有七八百人马,为头的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落第秀才王伦。他推行一条关门主义的路线,根本成不了大事业。林冲火併王伦,拥戴晁盖做了寨主,形势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晁盖执行了正确路线,一上台就亮出“竭力同心,共聚大义”的旗帜,积极整顿队伍,储备钱粮,修理寨栅,添制军器船只,演习军事,领导起义军建设梁山根据地。在这个基础上,不仅多次粉碎了从地方到朝廷的大队官军的进攻,而且不断主动出击,攻州夺县,接应四方豪杰汇聚梁山,使梁山起义军逐步发展为威胁北宋王朝统治的强大的革命武装。然而,《水浒》却蓄意把这样一位革命领袖屏于一百○八人之外,让晁盖在革  相似文献   

7.
《大众日报》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二日第四版上载有王洪志同志所写“一次未列入正史的农民起义”一文,对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山东阳谷王伦起义“正史未记载,只能从旧《县志》和一些私家著作中查到一些资料”的说法,据我们所知,这是有其极大的局限性和不准确的。 山东阳谷王伦起义是清代一次著名的农民暴动,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决不应说“只能从旧《县志》和私家著作中”才能查到一些资料。《清史稿》本纪十三·高宗本纪中就记载了这次农民起义。对当时清王朝镇压这次起义的一些官员,如大学土舒赫德,山东巡抚徐绩,直隶总督周元理,总督衔河南巡抚何煟等人,在《清史  相似文献   

8.
在梁山三代领导人中,和晁盖相比,王伦心胸狭窄,宋江也少点英雄气质.但在<水浒传>第71回排座次中,宋江被排在三十六员天罡星之首,晁盖却不属于一百零八个星辰之内.如果石碣天文是梁山英雄的一部功劳簿的话,晁盖对梁山事业的贡献远胜于三十六员天罡星中的大多数人,而作者却把他从功劳簿中除名.本文在考辨晁盖位于三十六员天罡星之列的基础上,探究了晁盖被除名的原因,并提出了把晁盖排在三十六员天罡星之首、宋江居"星主"之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孔祥涛明清时期之华北,乃是许多民间教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仅教派众多,群众基础雄厚,而且对朝廷威胁最大。清代“王伦之乱”、“癸酉之变”均是直鲁豫一带的民间教门之所为。前者惊醒清廷“康乾盛世”的美梦,后者则直撼紫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证券市场合理利用国际间接投资的思考王伦强关键词:证券市场,利用外资,国际间接投资,B股,H股利用外资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进入90年代以来,利用外资成了推动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力量。概括起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1)...  相似文献   

11.
宋文帝及其"元嘉之治"不宜评价过高.宋文帝"刑德不树",大肆杀戮功臣名将,重用宗室、旧部与姻戚,给当时政局造成消极影响.宋文帝"穷兵黩武",对人民反抗斗争一味武力镇压,不自量力发动三次北伐,给国家与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他对权贵奢靡的纵容、对百姓赋役的繁重,导致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宋文帝的一系列失误致使"元嘉之治"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张浚与洛学     
张浚在南宋高、孝两朝出将入相,对宋代学术起着重要作用。他在南宋初与赵鼎并相,推崇洛学,引擢洛学之士,造就"小元祐"政局,为洛学的复兴吹响了号角;另一方面,他又主张元祐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倡行孝悌之说,打压洛学,使洛学的发展受到抑制。秦桧专政后,张浚被贬斥,在困顿谪居期间,张浚终信洛学,著书立说,继承弘扬洛学,并引导其子张栻追随洛学。张浚对洛学的推崇使他在孝宗朝再受重用,流誉于后世,甚至掩盖其过失。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郑珍作为“宋诗派”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中所流露出的宗宋特色;指出其在诗歌题材方面,学习宋诗的取材广泛,将一切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都写入诗中,从而“化俗为雅”;在诗歌创作手法上,学习宋诗之“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相似文献   

14.
晁冲之年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晁冲之是宋代著名诗人 ,一生诗酒风流 ,有用世之心。然怀才不遇 ,生活困顿 ,后赴国难而终  相似文献   

15.
徐铉三次贬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恬淡寡欲,性格宽厚,却历尽宦海沉浮,一生中有三次贬官经历。南唐中主时两次被贬,保大七年贬泰州,保大十一年流舒州。在垂暮之年被宋太宗贬往郡州,一年之后病逝于贬所。  相似文献   

16.
在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指导下,宋祁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由"唐音"到"宋调"的过渡.与其兄不同,其诗更显"宋诗"的特色.在诗歌内容方面,他对内心世界"怨愤"的抒发,开拓了宋诗题材的表现内容.诗歌风格方面,由早期的绮艳转向晚年的沉郁、奇涩.宋祁很快抛弃了早年诗中的浓辞丽藻,而代之以奇字俗语.在艺术表现上,其诗善用典故、意象以表现深沉的情感,同时也不乏直抒胸臆之句,充分体现出其诗的过渡特色,为宋诗另开"精工"一路,这对后代诗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者费尽笔力塑造的"全忠仗义"的宋江遭遇众多读者的厌恶和批判,造成宋江不忠不义的原因,在于作为个体生命的根本性的价值判断和人生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公共价值判断和规范的矛盾,即由于他追求功名之心与他所生的时代相违背而造成的。功名之心是宋江悲剧人生的根本原因所在;功名心使他惹上官司,狼狈逃命于天涯;功名心使他将梁山事业看做他博取功名的筹码,梁山事业和宋江个人的悲剧命运也就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18.
蔡正孙考论——以《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正孙是宋遗民 ,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重要诗评家 ,其《诗林广记》为世所重。蔡氏还编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 ,却罕为人知。此书选唐宋千家诗人作品 ,包括自己及大量宋遗民作品 ,分标三百格 ,并加评释。此书明清以来在我国罕见流传。郭绍虞《宋诗话考》考述蔡正孙著作 ,未及此书 ;《全宋诗》广搜博采 ,亦遗是书。本文根据此书所载有关蔡正孙的材料对其加以考论。关于蔡氏的生平 ,郭绍虞《宋诗话考》仅言其为谢枋得门人、宋遗民 ,称“余无可考” ;而本文则考证出蔡氏生年及生平大略。关于蔡氏的作品 ,《全宋诗》仅辑得二首 ,本文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辑出五十八首 ,并据此对他的诗歌创作情况作了考察。关于蔡氏的诗学观点 ,由于《诗林广记》所载只是前人诗话 ,只能从其所选作品及所附诗话中间接体现出来 ,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有蔡氏大量的评语 ,是研究其诗学观的难得材料 ,本文据此对蔡氏的诗学观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大儒,他在政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以人品气节为时人和后人所称颂。由于家乡漳州的朱子文化氛围以及父亲对朱子的崇敬,黄道周早年受到朱子学的很大影响,这使他终生都对朱子非常尊敬。但黄道周身处明末的复杂思想格局,他并不是一位纯粹的朱子学学者,由于他对朱子甚至宋明儒在一些根本问题上都有过尖锐的批评,黄道周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宋明理学的藩篱,成为一位兼具汉宋风格又有突出特色的独立思想家。正是出于这种原因,黄宗羲《明儒学案》把他归到诸儒学案。  相似文献   

20.
“相门高才”曾孝宽事迹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晋江曾氏家族中,曾孝宽亦为著名人物。自身为政务实,是王安石在变法后期之主要助手之一。虽以荫补入仕,但积极进取,终能进入"二府"。积极交游,与众多文人均有诗作往来,提升自己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