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汉族、南方少数民族的悠久交往,壮语方言及其口语,汉、傣等邻族语言的同源及底层,地名的"化石"特性,民族习俗的文化内涵及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今壮语"板"与今汉语"蛮"的历史渊源再次进行了考察.认为壮语"板"原为古代壮族先民的族称,汉语"蛮"最早只是"板"这个古代壮族族称的音译而非古代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2.
女权现象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社会的一大特点,以一批杰出的女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及其民间领袖人物为代表;该现象产生于社会意识中遗存的母性崇拜和尚武精神,具有维系群体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进步作用,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学界有“北鼎南鼓”之说,铜鼓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内容是我国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即是少数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历代兴学的学校教育。笔者认为,封建时代,南方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代代相传的传统教育基本是抚养故步自封的人;历代兴学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培植忠顺土官土司。故此,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过去一直发展缓慢、落后。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期,是北方文化兴盛的高峰、南方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北宋后期,则是北方文化重心地位下降、南方文化重心优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从文化要素的发展状况分析,北宋中后期的文化重心主要有儒学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政治人才不断增多、文学和教育重心在南方等特色。  相似文献   

6.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节俗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陈述了傩在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中的表现形态及存在原因,从而揭示出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中傩所蕴含的巫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史前时代,产生过原始巫术,图腾崇拜、祖宗崇拜等自然宗教文化,它们对此后的中国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原始宗教贯串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古代各阶层人的普遍信仰。帝王的眼色、止朔,庶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程度不同地受制于原始宗教。原始宗教广泛地影响和支配了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实践也自然而然地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无论在自然崇拜,还是在祖宗崇拜等宗教实践活动中,都要举行祭把仪式。祭把是原始宗教的核…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后汉书》、《华阳国志》等文献史料中所载的南方少数民族称呼与现存的中国古代民族官印中的民族称呼之间的关系,指出从这些官印上的民族称呼可以确知这些古代民族的存在,而这些民族官印是赐与少数民族领袖的,更证明汉六朝时期对南方少数民族实行着有效的统治,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时期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在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国际标准划分为表演艺术、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生活生产经验、传统节日和仪式活动等五大类型,而我国文物局则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项目多、品位高、基础广、保护与传承方式独特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民族迁徙是解读我国民族关系格局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迁徙,不仅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和解读我国多民族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少数民族通过东西和南北向的迁徙,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交流。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战争和民族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民族的迁徙。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使有关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促进了有关各民族族体的交融和整合,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涵化”;少数民族内迁对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与丧葬舞蹈纪兰慰丧葬是基于灵魂不灭观念和原始道德观念而产生的一种宗教性质的社会习俗。考古发掘材料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灵魂不死观念即已形成。距今4万至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墓葬和距今2万5千至5万年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墓葬都表明...  相似文献   

12.
崖葬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俗遗存,是探讨古代南方民族史极其重要的考古材料。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四县,襟扼四川东南要塞,北邻鄂西,东连湘西,西南接黔东北,为武陵、苗岭两大山系的交接地区。乌江、酉水及其支流郁江、唐岩河、梅江河等穿流境内,诸水两岸削壁屹峙,至今仍留下了不少崖葬文化遗迹。川东南为古“五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必须与民族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要素,利用民间规约、民间节会、宗教等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同时,还应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内容和传承形式,使之更好发挥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与日本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古文化要素及神话母题,云南少数民族至今仍存活着吟诵出来的神话史诗,与“纪记神话·有某些相似之处。二者不仅在内容上有许多共同特点,而且都具有若干活形态神话的特征。本文从神话学、原始文学、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通过比较,寻觅“纪记神话”写定之前日本古代神话的存在形态与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梅山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中,梅山教是受道教影响较深的宗教。本文对梅山教的神灵信仰,梅山教与道教的关系,梅山教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进行探讨,认为梅山教的信仰与仪式具有融摄道教法术和原始巫教的特点,梅山教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宗教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汉字赶源于象形,因此从字形可以看出它所象的本身。文章从居、人、夷三字同源象形的关系,考察古代东秀人起居有蹲踞的习俗,这一习俗在近现代的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还能得到左证。  相似文献   

17.
论中古时期民族文化的大交流──我国少数民族古代审美文化研究彭书麟公元3世纪至13世纪,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以至宋、辽、金各个朝代的更替。我国各民族在一千年漫长的岁月里,由大迁徙、大融合而走向大统一和大发展。其间,西晋末年开始的历时...  相似文献   

18.
系统论述岭南上古几何印纹陶的孕育萌芽、发展分期、文化特点、与南方印纹陶的“百越”族属联系以及传播与影响。从而证明中华文化是多元发生的,岭南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岭南印纹陶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融合和统一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勤劳聪明的朝鲜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在朝日两国人民长期交往的过程中,朝鲜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古代朝日关系大有种益  相似文献   

20.
汉族的女娲神话与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都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对远古时代生活的记忆,展示了早期人类对世界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幻想性认识,呈现了不少共同点,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形既反映出汉族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凸显了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