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三条表述:“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年鉴事业从此走上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年鉴“存史、资政、鉴戒、激励”的功能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地方综合年鉴较快发展的同时,地方部门年鉴也随之出现。那么,该如何解决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之问的体例协调?如何把握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的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它决定着地方志书的质量优劣甚至志书能否编成的问题,同时,就修志实践来看,也是编纂志书的难点所在。目前修志模式有两种,一是组织社会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专志稿件,而后由专业修志部门编修成书;  相似文献   

4.
年鉴与志书,是两种不同体裁的资料书。但作为记载地方资料的载体,二者又有共通之处。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载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文献。由此可见,二者异同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5.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国务院令,公布并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为保障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使我国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是方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实现依法修志,建立地方志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地方志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条例》作为行政法规,既是地方志工作开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地方志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学习、贯彻《条例》精神,以《条例》精神解决修志工作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对续修方志和编纂地方综合年…  相似文献   

6.
年鉴和地方志书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等是一个比较大的讨论课题。本文试图从两者的互相作用角度来谈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的体会。第一,年鉴是地方志书资料的主要来源之  相似文献   

7.
各位代表:上午好!我与年鉴研究会有深厚友谊,从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年鉴业发展的初期,我就关注年鉴工作并参与了年鉴界的一些活动,在年鉴界结识了不少老朋友,看到了我国年鉴业不断发展。我首先向年鉴界近年来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向中国版协年鉴工作委员会(年鉴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2006年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从《条例》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所作的科学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都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即记述的地域范围、内容和“资料性文献”的基本属性相同。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9.
浅议专业年鉴的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年鉴社铁艳《浅议专业年鉴的编纂》一文,紧密结合《黄河年鉴》10年的编纂实践,就明确年鉴定位,调整框架结构,精心选择条目,稳定撰稿队伍和强化编校质量等问题,记述了黄河年鉴社在不断提高专业年鉴质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镇江年鉴》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志奋力中游突围,以跨入全国年鉴第一方阵为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工作全局,记录历史,服务社会,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年鉴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镇江年鉴》分别获得中国年鉴奖、中国地方志年鉴特等奖、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一等奖;在2005年至2008年的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两个特等奖、两个一等奖。《镇江年鉴》驶上了平稳发展、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相似文献   

11.
大学年鉴作为年鉴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始于上世纪20年代,较早的大学年鉴是1924年创刊的《复旦大学年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编纂年鉴的高校却寥寥无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鉴事业进入整体快速发展期,大学年鉴特有的大学文化载体功能及其具有的存史、资政、育人、交流作用日益凸显,大批高校相继加入年鉴编纂队伍,每年编纂一本学校年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年鉴是各级方志部门的共同任务。随着二轮修志的全面启动,各级志办人员为收集资料都从年鉴的海洋中掏金。几经折戟沉沙,面对林林总总的年鉴,总感觉年鉴资料对志书编纂资料的要求仍有差距,仅凭年鉴资料无法完成志书的编纂,就因为年鉴和志书对资料要求各有侧重,各有要求。两者属性不同,作用不同,任务不同,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为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而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则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提出了新要求;全国新一轮志书的全面启动,使地方综合年鉴工作遇到了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应对?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山东年鉴》的基本情况 《山东年鉴》创刊于1987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年鉴工作处负责编纂。在体制方面,有两个特点,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年鉴工作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编纂《山东年鉴》;二是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以及《山东省年鉴编纂业务管理办法》(由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制定)对全省各级各类年鉴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相似文献   

15.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杭州年鉴》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年刊,由杭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浪潮冲击着所有地区和行业,年鉴业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是起步期;20世纪90年代是发展期;跨进21世纪,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时代的必然,是年鉴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年鉴生命力的充分体现。当前,以创新发展作为主旋律,在年鉴界已形成共识,但作为实践就必须继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推进,中国年鉴编纂出版事业一路高速发展,至今已达到每年出版约2000种的规模。在版年鉴以其严谨的体例、丰富的资讯,构成一个权威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把文化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同等地位,列为四大建设之一。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把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列入政府地方志工作任务之一。年鉴,特别是地方综合性年鉴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过去曾得到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今后更能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许多年鉴编纂单位由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变成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的甚至更成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20.
年鉴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必须走创新之路。这无疑给国内年鉴界出了一个适应入关、顺应大势的课题。众多年鉴界领导、专家、学者陷入了沉思,有的单位着手开始了论证。2001年底,两本呈现新鲜气息的年鉴出版了,它们就是《浦东生活年鉴》(以下简称《生活年鉴》)和《大连百姓年鉴》(以下简称《百姓年鉴》)。 两本年鉴既有相同点,亦有不同之处,笔者拜读过后,有点体会和感想,不妨谈出来,愿与更多读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