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记述了春秋列国间一系列外交斗争场面,保存了很多语惊四座的行人辞令。这些行人辞令,是战国纵横辩说的先驱,对后世论辩文体也有重要影响,所以值得单独提出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春秋行人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知识、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温文尔雅、冷静、沉着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艺术又为后世师法。春秋行人辞令的特色与春秋时代对礼的推崇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论辩文,即今之所谓议论文,因此,古代论辩文的写作理论,就不仅指导过古代论辩文的写作,对今天议论文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性质、作用和写作目的是什么,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理解并懂得如何运用它们,帮助我们知道怎样安排结构、使用语言,怎样增强文章的气势.中国古代论辩文的写作理论,对论辩文的性质、作用和写作目的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说文系传三十五》载:“应洁难,揭首尾,以终其事,日论.论,伦也.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语各有伦,而同归于理也.”刘…  相似文献   

4.
宋丽琴 《中南论坛》2006,1(1):131-133
《左传》行人辞令中的委婉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不仅标志着春秋时代委婉修辞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也标明了我国委婉修辞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它们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修辞学史上重要的一页,有着导夫先路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注重自学与讲习指导相结合;注重学术交流,提倡论辩争鸣;尊师爱生.水乳交融。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改进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好辩是政治、学术活动中的一大特色,辩士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论辩艺术:行人之辩,委婉多切;策士之辩,辩丽横肆;墨者之辩,逻辑严密;儒者之辩,醇厚简约。构筑他们论辩艺术的基石是丰厚的学养、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辩术。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我国的一部具有创造性的历史著作,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记载了许多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些言辞往往“文典而美”,“语博而奥”。(刘知几《史通》)。《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的辞令就非常精彩,本文拟对宫之奇的精彩辞令做一分析。 《宫之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僖公五年》,记录了晋国假道于虞,灭掉虢国,而又乘机灭掉虞国这一历史事件。宫之奇是虞国的大夫,见识很高远,当他听到晋国再次向虞国假道时,就深刻地认识道,晋国的野心不仅仅是要吞并虢国,而且还要吞并虞国,因此,假道这件事是关系到虞国生死存亡的大事。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宫  相似文献   

8.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孟、荀散文艺术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气”、论辩艺术、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对孟、荀散文艺术进行了比较阐释。阐释表明:孟子散文以“文气”磅礴激越,论辩机智灵活、语言生动精练而见长;荀子散文则以“文气”雄浑雍容、论辩严谨有力,语言质朴富丽而取胜。  相似文献   

11.
有争鸣之势,必有论辩之文。诸子欲“以其道易天下”。遂“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作为中国社会政治影响极大的儒、法学说,《孟子》和《韩非子》的论辩艺术对后世影响也极大。孟子论辩,服膺于自我精神高度,辩说过程呈现一种向心式回归过程,其论辩艺术依托自己强有力的完善的儒家理论体系,将论辩焦点归结到自设前提上来驳倒对方,“理懿而辞雅”。韩非则秉从功用,论辩艺术呈外向型特征,即将论辩的问题和观点借助独特的逻辑形式和修辞艺术,使其实证化、外在化,风格“峻峭”。二者的艺术风格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性格,而这又都注入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性格之中,故对其论辩艺术的研究,其意义便远不限于其论辩本身  相似文献   

12.
论辩的构成,不外乎三个要素──逻辑结构、言辞表达、思维方式。逻辑结构涉及的是论题问题,也就是立论的论证对象,它所要回答的是“辩什么”。它要求辩者在论题明确的前提下,遵守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的规则。言辞表达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在回答“怎样辩”时,让人明显感受得到的一种行为表露。论辩没有这二者,当然不能成立。但是,支配决定这二者的,则是思维方式。从现象上看,论辩无疑是一种在逻辑路线引导下的言辞对抗艺术;论辩双方的胜与负,都是由言辞的交锋来决定的。然而言辞的交锋,绝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相互对抗;交…  相似文献   

13.
春秋辞令作为春秋时代人们思想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既包含着时人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也蕴含着时人对辞令历史作用的认识。出于对辞令历史价值的思考,他们希望辞令也能够不朽于世。春秋辞令的历史意识主要体现在史书的修撰与历史的学习、以史为鉴、对历史法则的追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试说区分证明与论辩的意义──读《证明的论证与论辩的论证》质文拜读郑晓辉、孙继先两先生的《证明的论证与论辩的论证──试析亚里士多德的证明学说》(《锦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我深有同感。该文主要论析亚氏的观点,对此种区分的意义虽涉及,但未展开.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现存史料,参借诸子评说,从名家学派论辩的态度、论辩的方法、论题的表现形式、论辩的领域及论辩的目的等五个方面,对其所表现出的特点,试作一概括性的论述,目的在于对名家学派之论辩有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探究和评价他们对中国古代辩学的意义做一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集体论辩是形式论辩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在主体之间没有交互的前提下,对多个主体的推理过程和结果如何进行合成,体现的是多个主体在推理知识、观察信息以及推理结果上达成的共识。采用形式论辩对多主体交互的建模是建立单一的论辩框架,而集体论辩需要为多个主体建立各自的论辩框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获得集体可接受的推理结果。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关集体论辩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还远未成熟。根据形式论辩的已有理论,可将集体论辩研究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基于抽象论辩框架的研究和基于扩展论辩框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斯蒂芬·图尔敏的论辩理论区分了分析性论辩与实质性论辩,阐释了“域依赖”与“域独立”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辨证的论辩模式,强调论辨理论应关注语境、领域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国内学界对其理论的介绍与研究主要集中在逻辑学与语言学的范畴,未重视其对论辩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本文从论辩角度对其理论展开论述,以期为国内论辩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季宁 《金陵瞭望》2011,(29):101-102
行人,本名邢定康,祖籍高淳。自市旅游局(现市旅游园林局)创建始.至2008年从副局长岗位退休.搏击产业一线,凡二十二载。退休后,留任市旅游学会会长.集业内专家学者之智囊。襄新时期旅游发展之大计。旅游之于行人.犹如仓廪之于民。  相似文献   

19.
作为欧盟一项重要政策,地区政策在欧盟内部一直有争论。论辩的焦点问题有三个,即在成员国政府已有自己的地区政策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建立欧盟单独的地区政策,欧洲一体化对地区问题是否有影响,欧盟的某些政策措施是否妥当。考察这些论辩,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一政策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亦可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左传》《国语》等典籍所载的外交应对之辞,许多本来是列国往来所使用国书的内容.国书是春秋时代盛极一时的文体,它是赴告制度的产物,是聘问礼仪的要求,把国书以行人应对辞令的方式载入,是先秦史书的惯例,其中“寡人”、“不榖”、“孤”等称呼皆是国书的标志.春秋国书大概有告请类、通报消息类及庆吊类等,不同场合的国书,内容、措辞和写法各不相同.春秋国书形成了简约、恭敬、婉曲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