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支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响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用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的。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  相似文献   

3.
章剑和 《社区》2013,(35):26-27
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  相似文献   

4.
金涛 《可乐》2007,(12)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  相似文献   

5.
纸上阳光     
陈树 《今日南国》2009,(6):57-57
儿子从小喜欢看父亲写信,父亲告诉他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长大后,儿子去外地上大学,父亲让儿子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6.
范家生 《老友》2013,(10):25
比常回家看看更可贵的是什么?是耐心!一只乌鸦落在窗外的树上,坐在客厅里的84岁的父亲便问正在看报纸的48岁的儿子:那是什么?儿子看了看说那是乌鸦。一会儿,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说那是乌鸦。没多久,父亲接着问:那是什么?儿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不是告诉过你了吗?那是乌鸦!"然而,当父亲第四次问儿子窗外树上是什么的时候,儿子有点咆哮了:"你烦不烦?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7.
娱乐世界     
倔父子 “父亲和儿子的脾气一样倔强,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父亲让儿子上街买酒来招待客人。没想到儿子一去,就一直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8.
这是发生在一个苦难儿子和重刑犯父亲身上的凄美故事。父亲,是湖北荆州江北监狱第九监区的一名重刑犯;儿子,是一名过早承受人生磨难的优秀少年。13年来,儿子的真情呼唤。让父亲连续3次减刑,逐渐获得新生。孰料,儿子身患重病,就在儿子弥留之际,一条特殊的“父子热线”紧急连通……  相似文献   

9.
《俄狄浦斯王》讲的是一个"杀父娶母"的故事,它引起人类对父亲这一角色的思考。"父亲"的身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文化的产物。父亲地位的确立是和权力确立相随的。所以,父亲是强权的象征,是儿子的压迫者和制裁者。"父亲"从一开始出现就具有巨大的力量,体现为父亲掌握着对儿子的生杀大权;儿子推翻父亲,但伴随儿子的将是永远忏悔和罪恶感。《俄狄浦斯王》中的"父亲"形象是隐蔽的,但他身上凝聚着人类对"父亲"原型的认识和思考,代表着"父亲"这一形象的文化意义。通过父亲原型批评,再现"父亲"这一角色所体现的人类相同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鱼塘     
儿子在城里做个不小的官,很长一段时间,让父亲在乡村扬眉吐气。儿子刚提拔时,父亲左叮咛、右嘱咐儿子,要做个好官,做个有口碑的官。儿子像儿时听父亲的教诲一样,认真地点点头。儿子一级级提拔,回家的次数一年年减少,父亲心里堵得慌。不能当面说教儿子,父亲只有借用  相似文献   

11.
读书卡片     
上帝没有看轻卑微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在澡堂洗澡时看到一对父子,父亲很年轻,儿子也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为了给儿子洗澡,父亲把儿子摁在澡盆里一阵手忙脚乱,天真活泼的儿子还时不时朝父亲身上泼着水。  相似文献   

13.
    
单位浴室对外开放后,经常看到一对父子来洗澡。父亲可能有80多岁,儿子也有60出头了。父亲瘦高得有点佝偻,嘴里没有一颗牙,时不时流淌着口水。父亲患有中风,进出浴室都得搀扶。儿子侏儒,虽说脸色比起父亲有些红润,但满脸如风干核桃的皱纹足以看出他的精力也有限。然而每次前来洗澡,都是儿子骑着三轮车拉着父亲,而后帮他脱衣、搓洗、擦拭、穿衣……起初,浴室里的工作人员害怕老人有闪失,到时有理说不清,想拒绝他们来洗澡,然而,儿子一拍胸脯说,有我儿子在,你们怕什么。大家为儿子的举动所感动。渐渐人们习惯了,习惯了等他们洗完澡出来让出一条路,挑两双防滑的拖鞋给他们,更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光头     
周海亮 《可乐》2008,(6):36-36
年轻的父亲和六岁的儿子正在做游戏。突然,父亲问儿子:"爸爸帅吗?"儿子仰着头,无限崇拜地看着父亲:"当然帅!"父亲问:"跟罗纳尔多比怎么样?"儿子说:"他哪能跟你比?""那比陈佩斯呢?"儿子快乐地笑了:"比他帅多了。"  相似文献   

15.
向上的树叶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路过果园,指着树上的果子问儿子:“看见那些苹果没有?如果熟透了,它们会掉下来。为什么它们总会落地,不会飞上天呢?”父亲给儿子讲起牛顿发现的“地心引力”的故事。儿子若有所悟,问:“可是,树上的树叶为什么不落地,而是朝上长呢?”  相似文献   

16.
深沉的父爱     
父亲生病了,住进了医院。每天,不论多晚,儿子都要跑到病床前为父亲洗脚。他给父亲轻揉着脚板,心里涌起阵阵酸涩……父亲却显得很平静,温柔地看着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为他忙这忙那,眼睛里满是慈祥和满足,似乎要把这份无言的交流,永远留在儿子的心中。父亲不善言谈,却是个乐观的人  相似文献   

17.
送拐杖     
外出开会、旅游什么的,我总要给父亲买点礼物,诸如一件衣服,让父亲感受“儿子也是棉毛衫”的温馨;一罐好茶叶,让父亲从香(?)中品尝儿子的孝心。父亲总是被我的“糖衣炮弹”击中,每每脸上漾起幸福的微笑。 不久前,三弟有出差山区的机会,临行前向我请教礼物问题。琢磨了半晌,终于有了“给爸爸买根拐杖”的主意。太妙了!父亲74岁了,让老人借力助行,以防摔倒,而且每天都能感受儿子的一片孝心,“金点子!”三弟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18.
小抄写员     
(接上期)又过了两个月,儿子仍旧继续辕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冷淡了,他好像认为这孩子太不忠实,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了。于是不跟他多说话,甚至不愿意看见他。叙利奥看见父亲这样子,  相似文献   

19.
过年的时候,有两个父亲都给自己的儿子一些钱,其中一个父亲给儿子200元,另一个父亲给了儿子100元。结果,两个儿子却说他们一共得了200元,那么,那100元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20.
家庭革命     
长江 《社区》2003,(21)
一位独生子女的父亲,在儿子长到20岁的时候,非要逼迫儿子签一份协议。这份协议条款不过76个字,概括它的精神就是“四不管”。这“四不管”规定了“协议”一旦生效,父母从此可以在四个方面不管儿子;儿子也可以不管父母。这位近乎发疯的父亲到底怎么了?那份不可思议的协议到底搅起了怎样的波澜?它给读者、尤其是今天的家长们带来的是怎样的一种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