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斌 《阴山学刊》2010,(4):79-84
中国古代戏剧构成繁杂多样,但草原音乐文化对其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戏剧音乐文化、音乐艺术形成的作用更是突出。草原音乐进入中原,渐与中原音乐结合,形成了元杂剧赖以产生的音乐基础———北曲曲乐的漫长历程,充分说明草原音乐文化的介入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运动是造成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核心力量。但对北方草原地区历史文化分期必须从区域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运用这一法则。表现为区域性、多民族性、文化的主体性与吸融性的这个特殊性,反映和促进了古代北方草原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中,各民族和各民族间的重大政治斗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区域生产关系大调整具有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志性价值。依据这些原理,提出了对进入阶级社会后北方草原文化历史三阶段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草原文化在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集中和大范围分散的特征增加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多地区分布的草原中找到能集中反映草原文化历史性特色和成就的地区,找到在中国古代草原文化体系中对中华多元文化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地区进行研究。要找到研究草原文化的突破点和集成点,就要从各区域、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中、从比较中选择确定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草原文化区域和民族。文中已经列举和尚未列举的生息在古代北方草原上的许多民族的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无论从内因、外因上,或历史的连续性上看都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具备了集草原文化之大成、代表草原文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都创造出了具有各自民族特点的灿烂文化。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同样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草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阿勒泰草原文化作一点简要的介绍和肤浅的论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一、新疆阿勒泰地区概况阿尔泰地区位于祖国西北边睡,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东西宽4O2公里,南北长464公里。西部与哈萨克斯坦、西北部与俄罗斯、东部与蒙古接壤,边境线长1145公里。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西南部与塔城地区相邻。…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国家是由一批专门从事管理的人组成的,这些人就是官吏,他们被称之为“国家代表”.可见,官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层面.如何管理官吏,使其发挥统治效能,是一个令历代统治者及思想家都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丰富的吏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古代北方草原列于畜牧—游牧经济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农牧结合是这一区域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以及发展过程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面广线长、历史悠久、多民族性、特色农技、农牧结合。在文化方面,对区域内各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医药教育、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各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注入了一脉川流不息的清泉。  相似文献   

8.
我国原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靳桂云华夏文明是中国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内许多文明中心和区域相互溶合、共同发展的结果,即华夏文明是个多元一体的格局,而这个多源一体的文明格局就是中国原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成果。本文拟对中国原始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一概述,并就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古代北方草原自然灾害与减灾梁景之一、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点自然灾害,顾名思义,即由于自然界变异等自然因素对人类所构成的危害,是人与自然界矛盾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反映。广义的自然灾害包括突发性灾害与缓变性灾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达,缓变性自然灾...  相似文献   

10.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或同一性,但一旦超出特定范围,二者之间就有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和区别。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则从属于经济文化;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的分布与草原地带的分布则不尽相同;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其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相似文献   

11.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05,18(4):35-40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较以前认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代人.按照建立政权后控制区域大小并适当考虑历史发展先后的原则审视其中有代表性民族的政治文明内涵及形成过程,许多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都为我们今天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兹参考和借鉴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一)远古时代的猿人,只是在获得了两种本领——思维本领和表达思维的本领以后,才进化到人的阶段。这一进化不是偶然性使然;它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进行的漫长的劳动实践的产物。劳动是产生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一种活动的过程。人们一进入自己的能动性活动支配的这个过程,便产生了互相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需要,以及对赖以进行交际的工具的需要。因此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汉译文见《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广府文化中的农业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广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广府文化中,不仅是农业及其延伸产业、宗族文化、城市及民居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农业文化特征,即使广州港与疍民,这两个最容易和海洋文化发生联系的问题,其实也与农业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纵向地分析了国企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并对我国国企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播化学派、功能学派的"地理圈理论"、"需要理论"等为基础,探究<诗经>、<尚书>、<韩非子>、<史记>、<汉书>等古籍中反映的我国古代居住的观念、经验、方法等居住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江南与朝鲜半岛的交流卢海鸣(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南京210008)中国古代江南与朝鲜半岛的交流源远流长〔1〕,从现有文献和考古发掘材料来看,大致可划分为六朝确立发展期、隋唐持续发展期、五代宋元鼎盛期、明清由盛转衰期四个阶段。下面分别加以阐述。一...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处渤海向西凹入部分的顶点,自古以来,天津地区就是华北平原大部河流汇注入海之处,天津港很早就在沟通我国南北经济及文化交流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隋唐时期,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已明显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在这之前,我国西藏地区早已有钟教、氐教和本教等宗教流行,吐蕃王朝的建立标志着西藏地区的经济基础有了新的变化,于是佛教文化便乘虚而入,在西藏地区传播开来。 对于佛教在西藏的传播过程、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形成及其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方面的理论探讨,截止目前还很缺乏。为此,提出几点浅见,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1 早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就与游牧于泾、洛水以西和以北草原地区的诸戎、狄部族之间有了频繁交往联系。周武王伐纣后建都洛阳,后又迁都于丰镐时,西北和北方的戎、狄诸游牧部族,派遣入贡使者,驰命走驿,前来中原的洛都、镐京等地,“以时入贡,命曰‘荒服’”。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诸游牧民族大举内迁南下,在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黄河流域地区,形成戎、狄诸族与华夏族犬牙错居的局面。当时,分布在蒙古高原地区的诸游牧部族,通过迁徙在内地的戎、狄各部与中原地区农耕民族之间,建立起更为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在内蒙古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窖藏,出土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