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中女性管理者向高层职位晋升时面临的客观存在但“看不见的障碍”被称为“玻璃天花板”效应.通过对“玻璃天花板”效应有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综述,从社会、组织、个人三个维度对女性在职业晋升中遭遇“玻璃天花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职业女性“玻璃天花板”的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要打破“玻璃天花板”,需要重塑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增加对女性参加工作、成为管理者的支持和认可,以及来自社会、企业和女性个人三方的共同协作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以后 ,中国与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的高潮。来华传教士们通过他们的书信、报告、著作、回忆录以及翻译中国典籍 ,把一幅关于中国的“肖像”展示在欧洲人面前 ,大大增加了欧洲人关于中国和东方的知识 ,开阔了欧洲人的世界图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国文化对启蒙思想家的激励和影响 ,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和评论 ,构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蔚为壮观而又意蕴无尽的文化景观。在启蒙时代 ,中国成了欧洲人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王国”的一个典范。这种典范或“乌托邦”发挥了巨大的参照系的功能 ,对他们的社会改造方案起到了示范作用。中国的典范或“乌托邦”在启蒙时代激励了欧洲人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3.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42-42
11月12日晚,“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以“中国台北”的名义签订了人世议定书。在此之前,中国大陆已完成了相应程序。这样,WTO的成员由原来的142个增加到144个,其中来自中国的就有4个。他们分别是中国大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中国人在WTO这个俱乐部里创造了一项纪录,WTO成员中第一次有4个与中国人有密切联系的“成员体”。  相似文献   

4.
吴炫  马宁 《江苏社会科学》2023,(1):191-200+244
中国文学的创造张力体现为:文学按照“载道”要求只在文体修辞性等方面的创新,导致作家的依附性思维而使得中国文学“从动于文化”;文学尊重人的爱欲和情感,反抗礼教道教束缚的生命觉醒,因为作家缺乏“自己的情理统一”努力而使得中国文学“弱动于文化”;文学中作家个体哲学觉醒内在地批判改造儒道和西学思想,因为“个体化理解世界”的潜在实现而使得中国文学“能动于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论需要在“奇异”“别趣”“象外之象”基础上增加“独思”“独象”“象内独象”之新范畴,才能弥补中国文论在创造境界问题上缺乏文学独创性思考之局限。  相似文献   

5.
黄安年 《学术界》2001,(6):118-130
三十年前的 1 972年 2月底 ,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上海公报 ,美国在公报中声明“认识到”“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1 978年 1 2月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显而易见 ,上海公报中美国的“认识到”和建交公报中美国的“承认” ,是有区别的。然而我国独家垄断的人教社历史教材自 1 992年增加二战后世界史以来 ,一连三版 ,都把上海公报中“认识到”错写成“承认”。〔3〕这个表述外交文件中的政治性“硬伤” ,竟然连错十年。更加令人遗憾的是 ,人教…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张奎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国际社会特别是一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多的人口,12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从中国国情出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基本的问题。从当前来看,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21,(1):107-116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和对外投资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语言交流、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在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无疑面临由多元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冲突,使企业的“管理熵”骤增,进而降低企业效率、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目前尚未发现基于“熵理论”对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问题的研究。通过使用ZJW公司的实录资料进行验证后发现,管理熵测衡(MEM)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企业运营的有序程度,从而对导致管理熵增高的因素进行精准控制,帮助决策者将企业的管理熵调整至合理区间,在更大程度上确保企业实现预期经营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一带一路”提出识别并理解文化差异、进行跨文化培训,以及推进人才本土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要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必须进一步搞好中国的文化建设,努力提升中国的“文化实力”。其中,培育现代民族精神、重视社会科学的创新、大力培育中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向世界推销中国文化的力度,是提升中国文化实力的几条重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关系维持--从"熟人信任"到"制度信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中国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社会信任主要建立在熟人关系网络之上,是“熟人信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匿名性、异质性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流动逐渐增加,熟人关系网络与熟人信任的作用力和作用范围也表现出弱化的趋势。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制度信任,是维持新时期社会关系、确保由“熟人信任”走向“陌生人信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拙稿《也谈中国近代史上的“情”与“理”》①曾从有关概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郑剑顺先生《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问题的“情”与“理”》一文②提出质疑。近读郑先生《关于“情”与“理”商榷的答复》③,不但没有消除笔者原有的疑问,反而增加了新的困惑。思忖再三,不吐不快。看来,只有从“情”与“理”两个评价标准误区中走出来,回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的标准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结构差异与比较优势:云南省与东盟五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颖剑 《学术探索》2004,(3):120-122
东盟是云南省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中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新加坡五国是东盟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与云南经贸合作潜力相对较大的国家。如何扩大云南与东盟五国的经贸往来,加强与东盟五国的经贸联系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作者对比分析了云南与东盟五国的外贸结构,并用贸易竞争力指数考察了云南与东盟五国贸易产品的比较优势程度。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东盟八国及韩国、中国的七十余位学者,从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未来展望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全面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程又与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密切相关。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的时间框架等方面系统研究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东盟经济一体化两个框架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将有利于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大国间周旋--评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国平衡战略,是东盟对冷战后新的地区形势的一种反应和战略选择.在东盟各国看来,单纯依靠东盟自身的力量是无法保障本地区安全的,而大国出于利益的驱动和对权力的追求,一定会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和竞争,利用这些大国之间的相互竞争,可以达到某种均衡的态势,从而保证本地区的安全、稳定与繁荣.东盟认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正处于上升的态势,是一个个雄心勃勃的地区强国,而美国则是一个"温和的超级大国",因此,有必要扩大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的存在与影响力,以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与东盟开展科技合作的三个基本认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对当前东盟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科技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认为双方之间在科技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发展科技合作可以实现双赢。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些可以作为云南省与东盟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切入点的领域,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盟自成立以来,在维护地区政治稳定、推动安全合作与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积极与重要的角色。随着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在强化政治安全共同体与经济共同体的同时,向社会与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发展。在东盟社会与文化极其复杂与多样的环境下,社会文化原则的认同与规范一致是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成功的基础与前提,以人为本、社会福利、社会正义、捍卫人权、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容与多元文化主义等现代的社会文化观念,成为建设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与重要原则。尤其值得指出,随着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规范原则以及实践方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与借鉴,这对中国全面深化与东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冷战后的东南亚为背景,系统分析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现状、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东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公共卫生合作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探讨解决东盟公共卫生合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桥头堡战略的背景下,从云南省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与水平出发,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云南与东盟国家2000~2010年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并深入分析了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结果显示,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各自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双边贸易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并提出了桥头堡战略下促进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6~2010年云南对东盟商品出口的相关数据,从实证的角度,运用指数分析、协整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云南对东盟的出口商品结构、出口比较优势及其与云南产业结构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客观评价,并基于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提出未来云南对东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趋势预测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数量的几个变量,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才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在人才需求预测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