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1 95 2~ 2 0 0 2年人口序列数据为基础 ,构建了中国人口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采用一般回归法、后退法和逐步回归法三种方法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估计 ,得到 72个模型。然后 ,从中筛选出估计标准误较小 ,自相关影响基本消除的预测模型。作为中国人口总量的预测模型 ,我们提出的预测模型有估计精度高 ,误差低的特点 ,是目前用自回归方法估计得出的较好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在2021—2050年间的变化趋势,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资源,准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七普”和历年人口相关数据为基础,以历年分孩次生育率和联合国总结的发展中国家生育模式经验来设置生育水平参数,以分不同时段的城镇化率变化模型设置农村人口迁出率参数,以分迁移原因的迁移数据模拟农村人口的迁移模式,采用经典的基于队列的人口预测方法,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规模持续下降,2035年、2050年分别降至2.04亿、1.20亿,仍存在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分布失调,将面临间断性的年龄结构断层;劳动力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到2035年将有1910万被动不婚人群,且随着时间推移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劳动力抚养负担持续增加,但2022—2028年仍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总体上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与局部上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断层的矛盾,畅通劳动力人口双向流动的渠道,也要关注农村男性受到婚姻挤压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4.
总人口、老年人口规模与生育率呈正向变化以及老龄化程度与生育率呈反向变化的矛盾, 决定了低生育率导致人口数量较少但高度老龄化; 高生育率导致人口规模扩大但老龄化程度较低,造成未来生育政策调整的艰难抉择。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继续坚持低生育率政策,坚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数千年来中国人口几乎遵循着指数增长模式,间或穿插短期外生性的人口负增长。1990年代后中国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负增长惯性开始积聚。2000~2010年,全国1/4的市级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但主要是由人口迁移流动所致。2010年,全国8%的县级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为负。预测中方案显示,中国人口将在2027年后进入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更早、更快;21世纪上半叶老年人口仍将快速增加。负增长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人口负增长具有隐蔽性、过程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结构问题;人口负增长受生育、死亡和年龄结构的直接影响;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强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一种引入迁移人口的人口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根据年龄别净迁移率测算出各年龄段分性别的净迁移人口,并将模型划分为零岁人口预测模型和非零岁人口预测模型分别进行预测。根据此模型可预测人口总数、各年龄段人口总数、劳动人口总数、老少比变动情况及各年龄段女性人口数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1990-2017年人口历史数据和未来30年的人口预测数据,描述省际人口变动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分析未来不同生育水平条件下省际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其差异性。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趋势差异,我国省际人口变化趋势呈现波动型、减弱增长型和负增长型三种模式,人口年龄结构大致分为金字塔、菱形过渡和倒金字塔结构。整体而言,由于生育水平长期低于更替水平,积累了较强的人口负增长惯性,即使未来生育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各地区的人口负增长趋势也不可逆转,人口负增长时间到来速度、人口减少速度普遍较快成为其主要特征。但我国各地区人口负增长趋势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不确定性,从人口负增长到来的时间看,各省区市分为四个波次陆续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对于中西部一些省区市,未来生育水平的提高能够较大的推迟人口负增长到来的时间;从人口负增长速度来看,那些生育率下降时间被极度挤压的地区其人口负增长到来速度和人口规模缩减的速度更快。未来少子老龄化加重、老龄化速度和程度的区域差异、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将成为我国人口负增长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东、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差别很大。中国政府确立了下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揭示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发展的趋势与差异 ,了解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环境 ,对于实现我国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按照“七五”期间国家划分的东、中、西部三大区域 ,对 1990~ 2 0 6 0年三大区域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从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劳动力资源三个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人口环境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鹏 《西北人口》2010,31(6):42-48
文章在内生经济理论的框架下推导了在一定条件下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规模负相关的结论,同时基于1954年至2007年的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人口增长率与人口规模负相关。文章的动态面板协整检验表明,我国人口规模每增加一亿,人口增长率将减少2.13‰,我国人口规模将会达到15.4亿的峰值,然后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最后文章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也表明,人口规模的变化是人口增长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口因素是凉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增长趋势将影响到凉州区未来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根据凉州区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凉州区2050年前的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未来凉州区人口发展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efloatingpopulationisdefinedinthisanalysisasthepopulationmovingtoothertownships,townsorurbansubdistrictsforoverhalfayearwithoutchangingtheirhouseholdregistration,butnotincludingthosemovingwithindifferentpartsofacityatprefecturallevel,womenmarriedouttotheirhusbandswithoutchanginghouseholdregistrationandstudentsstudyingfarfromtheirnativetown.samplingsurveyofthefloatingpopulationconductedin1995.GeneralsituationofthefloatingpopulationTherewere53.497millionmigrantsin1995inthecountry,accordingtoca…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中国流动人口梯次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地理梯次流动、职业梯次流动和家庭梯次流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地理梯次流动受到个人特征、流动经历和父辈的"探路者"效应的影响,职业梯次流动受到流动经历、职业稳定性以及与流入地居民来往状况的影响,家庭梯次流动受到家庭成员特征、耕地面积、流动经历、流入地亲人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参阅,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索性地分析集体耕作制时期,农地产权残缺、社会的高度封闭性及平均分配主义的影响和中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快速增长的诸因素和人口低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基本消除。面对人口长期负惯性增长的新趋势,中国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适度人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既能够符合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生活水准和发展目标,它是制定中国未来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采用可能-满意度模型(P-S法),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概念及其内在机制分析,提取自然资源、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中的12个指标,以2030年和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分别计算单个因子和多种方案下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在各种主要资源环境约束下,若我国2030年的人口规模介于11.57~13.22亿人之间,2050年介于14.65 ~16.26亿人之间,则可以实现最低的临界适度目标;若2030年和2050年总人口能分别达到9.86 ~11.11亿人和11.88~13.89亿人,则可以实现理想的适度人口目标.未来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始终是水资源;2030年之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关系进一步趋紧,之后直到2050年后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转变地域差异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各省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聚类分析,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论述,把中国人口转变分为都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藏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这篇文章讨论了我国流动人口调查统计的现状、介绍了我国流动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和收集方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由此导致的统计难题,分析了流动人口数据乱象背后的统计口径、方案设计等原因.最后提出整合和改进现有流动人口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梳理人口流动对产业集聚反馈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年“六普”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对产业集聚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接纳省际流动人口较高地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突出于“省际流动人口低流入区”,省际流动人口对我国产业集聚的反馈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14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按层次递进的方式,分析当前我国育龄夫妇类型和生育状况,得出单独两孩政策目标人群和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人群及年龄构成,利用分类型分年龄的生育意愿数据,分析单独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的影响、全面两孩政策对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以及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等人口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单独两孩政策对出生人口的增加影响有限,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较多的几年,大约相当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人口较少的年份,之后,预计出生人口将会逐步减少并趋于稳定;总人口峰值出现年份略有后推,峰值数量稍有增加;该政策对今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功 《人口研究》2001,25(6):32-34
在我国人口学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回顾和总结的地方.现有较多的研究从影响人口学发展的外部因素探讨人口学学科的变化,本文侧重从人口学学术发展自身建设提出几点粗浅思考,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 Reducing income inequality is one of the sevent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recently announced by United Nations. A relative poverty concept adopted b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