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诗性”是最优秀长篇小说的代名词,作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史诗性争议颇大。以宽严适度的现代史诗尺度为据,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那些配称史诗或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分为史的规模大于诗的内涵、诗情胜于诗意、史与诗和谐发展三种类型分别予以评析;概括地指出它们对“十七年”的“英雄史诗”的超越和对世界上“现代史诗经典”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成为社会关注的现象 ,毁誉不一。正确分析和评价五届以来的获奖作品 ,是评论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雄健的笔力 ,努力挣脱“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束缚 ,回归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深刻描写现实的苦难和尖锐地批判现实 ,重建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廊 ;努力进行艺术探索 ,开创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局面 ;当然 ,也难免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茅盾文学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2年开评至今,围绕茅盾文学奖的褒贬、毁誉不绝于传媒和课堂。对茅盾文学奖及其获奖作品评论、研究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奖项本身。我们综述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情势、状况,旨在加强了解,拓宽视野,激活思维,助推茅盾文学奖及其获奖作品的研究、评论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大众传媒技术不断出新,文学出版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和上个世纪相比有明显差异。文学出版媒介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除传统的纸质出版外,电子出版、有声读物、影视改编、网络出版等不同程度地丰富着现有的文化市场,为了挖掘文学作品的最大潜在价值,在作者、出版社、文学网站、阅读平台的集体努力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出版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环境中,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语境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文本的形式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与不懈的文化探索.它们将聚焦传统文化精神、凸显地域文化色彩、融合族别文化特质、汲取外来文化精华作为开掘重塑民族文化、保持增强文学民族性的文化策略,展示了自己向世界文化开放并与之对话的同时努力寻求恪守与建构的文化姿态,其总体的文化取向对21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迄今为止的20 部获茅盾奖的长篇小说做接受调查, 这是本文作者承担的科研项目 “文艺精品传播现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在被调查者实话实说的基础上, 如实发表了数据统计; 对文字材料也做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分析,着重就对 《白鹿原》的评价、对获奖作品接受情况以及对茅盾文学奖的认识等方面作总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做了不少革新,评奖原则更贴近群众,评奖程序也逐步走向透明化、公开化.然而,评委观念的滞后以及奖项本身的艺术标准缺失,使得获奖作品无法避免“劣胜优汰”的现象,导致人们对这项代表本民族最高成就的文学奖逐渐失去应有的敬重.文章通过与诺贝尔文学奖和龚古尔奖等知名文学奖项的对比,提出“具有经典性的优秀长篇小说”的评奖新标准.  相似文献   

8.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暗算》,在题材的新奇神秘、人物的特立独行、语言的冷峻怪味及构思的奇巧诡谲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为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开创了一种新的题材领域和风格样式。  相似文献   

9.
从评选实践来看,“思想标准”是茅盾文学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在选取最富争议的“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新人”三个方面来探究“思想标准”的内涵及其对茅盾文学奖的规约时,看到了原则的灵活性和当代文学的策略性之间难以弥合的内在矛盾。其责任并非全在于评委会的保守或者正统,它其实在更大的意义上反映了社会的开放程度及所达到的文学共识。所以,在茅盾文学奖的不断完善和“条例”所留下的广阔空间中,如何给予评奖更大的“思想标准”选择及其操作自由,也相应地成为评委会、所有的文学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五部获奖作品以及部分入围优秀作品的细读,对于近几年长篇小说创作叙事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艺术分析.这种多样化趋势主要体现为现实主义、现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几种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