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做起为第一个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理顺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结构为第二个阶段;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现代化为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时代课题。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社会的逐步形成和深入发展,虚拟网络已经渗透到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和实现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网络社会对上海社会运行的影响力逐渐强化,现实社会对网络社会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上海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命题。一方面网络为城市社会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也对上海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较大的挑战。深入揭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理,阐明网络传播对现实社会管理产生的种种影响,把握利用网络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构建涵盖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社会管理的新体制与新机制,是上海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中国改革新的突破口,社会管理呼唤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催化剂",社会组织具有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功能,社会组织以民生建设为核心提供社会服务,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充当社会矛盾的"安全阀"。因此,政府有责任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公正奠定社会安全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民 《社会学研究》2012,(4):17-24,242
中国社会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日益凸显。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亦即社会公正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问题。社会公正是社会安全的基础,也是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维护社会公正是缓解贫富差距的重要杠杆。社会公正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维护社会公正是形成橄榄型的社会结构的主要途径。只有维护并促进社会公正,才能有效地解决和缓解社会矛盾问题,确保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接上期) 三、准确把握新时期水资源管理的总体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着力改善民生,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功能区管理等制度建设为平台,以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为载体,以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工程规划审批等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保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视角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立 《城市观察》2013,23(1):65-75,49
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在农村、在基层。当前我国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本文以分析具体案例为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重点研究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旨在提出新的适合我国农村社会管理实际的模式,以期对我国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迫切提出,我国的社会工作也获得了较快发展。近几年来,中央特别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些地方政府基于对社会管理的片面认识(即认为社会管理的职能就是维持社会稳定),以及对社会稳定指标自上而下刚性要求的回应,也把社会工作作为维稳的手段,并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将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扩大,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加接待信访、劝阻上访等活动,使社会工作的功能、角色显得比较尴尬。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角色是为陷入基本生活困境、需要帮助的人士提供适当的服务,增强服务对象的自身能力,改善他们生存的外部环境,促进他们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目标,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通过针对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领域遇到的主要问题、采取的社会管理方式、取得的实际效果、形成的基本经验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从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借鉴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相关经验,总结上海在政府社会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社会管理新方式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马恩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管理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决定的社会生活深刻剖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与马恩的国家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资本主义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管理是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奴役和压迫工人阶级的手段、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违背的管理方式等。对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宣传机制、制度建设、宗教管理、司法体系建设等手段,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传统工作有机结合,为新疆社会管理的创新工作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会管理及其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岚  隋佰玲 《城市观察》2012,(2):119-12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关系日趋多元,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全新的城市社会发展格局对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也随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在对社会管理的基本认识基础上,简要回顾了城市社会管理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当下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所面临的新社会逻辑,结合对政府所提倡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理解,继而对城市社会管理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这个新模式所面临的可能困境与其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蓝宇蕴 《城市观察》2013,25(3):148-156
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正在摆脱传统行政体制的约束,并逐步向现代政府社会管理体制转型。而转型所指向的新体制,其核心特点是,能尽可能地利用"社会"性资源并发挥社会资源的功能。当前,治安有序的平安社会之塑造,是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主题,而茂南区"以民促安"新型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在扭转当地严峻治安形势的同时,还在公共治安体制的创新上、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上,提供了可供借鉴与复制的范例,这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很具关注价值。  相似文献   

13.
Social services are ente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Over the past decad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have slowly permeated service agencies. Although originally the domain of administrative and management staff, now core operational staff are also confronted with making increased use of technology. The wa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human services is shaped is not only dependent upon technology, but increasingly seems to result from an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Similarly, social policy developments are shaped by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One of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taking social services and social work as the exemplar, and mainly drawing upon experiences from the UK and the Netherlan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technology and the policy environment. We also reflect on whether or not this relationship is more complex than indicated by globalization and related post-Fordist theories.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上海城郊结合部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以创新的领域有:镇级政府社会管理的边界和权限、社区的法律地位和社会组织培育、城中村治理、区级地区大联动大联勤。完善城郊结合部社会管理任重道远,需要政府和社会联手,管理与服务并重,机制创新与科技手段有效结合,才可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Life in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appears tomany social commentators as increasingly more demandingand insensitive to the needs of people. In this paper,the Myth of Management is explored to investigate some of the key beliefs and images throughwhich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is practiced. Myth, inthis context, is understood as consisting of beliefs andvalues which serves to provide meaning for human action. The adoption of a particular mythicframe is argued to direct the management oforganizations to particular ends and purposes. Centralto a Myth of Management are the doctrines of SocialDarwinism and Function Rationality, and these are brieflyevaluated in their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life. Anarchetypal approach,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archetype of the hero,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depth dimensions which underpin the formulationand exercise of the Myth of Management. The conclusionreached is that the myth of management exacts a criticalcost on people and society which can only be addressed through a reflectiveconsciousness.  相似文献   

16.
世界特大城市社会风险防范研究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高风险社会时期,各种社会风险活动将会更加频繁,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巨大威胁,特别是世界一些特大城市,由于人口的复杂化和规模的巨型化,往往成为社会风险的重灾区。世界特大城市在防范社会风险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保障,列入了国家的防御制度之一,这对快速城市化发展的中国在加强特大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青年化既是对青年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甚至引领者这一现实的一种归纳和描述,也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展望。但对青年在当今社会群体结构中的比重、青年群体的“社会功能”、青年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的考察却显示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社会青年化”的趋势远远没有充分展开,“社会青年化”的现实不容乐观。促进“社会青年化”,需要贴近青年,转变观念;需要完善政策,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转型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其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工作形势,加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增强对新媒体、群体性事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地、妥善地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处置工作,在工作体制机制、舆情分析研判、网络文化建设等相关研究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