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亚忻 《现代妇女》2014,(11):337-338
我国未来30多年的时间将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将成为城镇化实现的关键环节。从社会资本的视角下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探索了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组织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所形成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新型次级社会资本、完善组织型社会资本的利益代表功能及强化制度型社会资本的保障功能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蚁族"亦即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蚁族"这一群体的构成状况是众多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资本上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伴随着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绝大部分"蚁族"来自农村这一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4.
吴伟东 《城市观察》2015,35(1):155-165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因素,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次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利用上海、深圳和天津等10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职务岗位的重要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劳动合同签订和劳动力资源的供不应求均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而单位工龄和工作更换次数则存在"倒U型"的影响效应。劳动关系的经济社会结构、劳资双方的资源依赖以及关系的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手机是新生代农民工连接乡土社会与城市身份的一种重要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微信同乡群进行深入访谈的研究发现,在同地熟悉群与异地熟悉群之间没有本质差异,实际上是原先农村社会秩序和农村人身份的网络迁移;而同地不熟悉群的日常交往,则强调城市现代的平等观念,凸显城市里的功利性交往。相对而言,前者容易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抱团意识,后者则可能更容易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市青年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描述,以社会整合与发展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在对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群体关系及社会互动状况加以比较的基础上,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问题化"倾向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进而探索了我国城市农民工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建设已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而积极广泛的居民社区参与则成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本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充分分析其对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找出当前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举措解决现状,以此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延东  洪岩壁 《社会学研究》2012,(5):47-69,243,244
布迪厄的"网络资源"和科尔曼的"社会闭合"两种研究进路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的研究领域,前者强调蕴含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后者则强调闭合网络的支持作用。本研究试图将这两类社会资本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中,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联系及其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机制。本研究认为两类社会资本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社会资本来源的不同,"网络资源型"社会资本的来源是家长的社会网络,其作用主要是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而"社会闭合型"社会资本的来源则是家长与孩子本人、教师及其他家长之间形成的紧密社会结构,孩子可以直接从此类社会资本中获益。但两种社会资本之间又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可以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通过对一项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大规模社会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检验了这两种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下,青年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全国更广泛的关注。青年农民工是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他们与这个社会的融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对于这一群体怎样健康成长,最终实现与这个社会融入的问题,本文将对当前青年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浅析,并试图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力求为青年农民工开创一条最佳道路,缓解当前城乡冲突,以实现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主力军,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和宁波三地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试图从生活、职业、认同和交往四个维度去探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呈现生活工作的适应性.总体上已基本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群体内部具有较强的趋同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个体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第二,认同存在混沌性.他们认为除了农村户口自己已经是城市人,当中的大部分觉得大多数事情自己可以和城里人做的一样好,城市生活没有紧张感,还愿意或很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来自农村.第三,交往的两重性.他们在初次社会化时习得了社会交往的农村特点,再次社会化时则获得了城市特点,传统与现代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