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年底中固科学院公布了全国新当选的56名院士,其中上海有6位科学家入选,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张永莲是其中一位。她个子娇小,齐耳短发,说话轻声细语,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这样一位东方女性,成为上海自1991年以来当选的唯一女性中科院院士,同时也因为她的出色成绩,近年来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关注。 从她的履历表上,我们看到了张永莲教授的成长道路和取得的成绩:张永莲教授。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之后留所工作至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发挥女性人才在促进上海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上海市妇女学学会配合上海市妇联,于1997年1月31日下午,召开了“女性成才与上海发展”迎春茶话会。出席会议的有上海老一代杰出女性人才代表、中科院院士谢希德、叶叔华;有正肩负国家建设重任的中坚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俞新天、上海电视台党委书记金闵珠、上海冶金研究所所长张敏、上海市  相似文献   

3.
被东晋大文豪陶渊明赞誉为“桃源”里人家”的皖南黟县,风光秀刚,山月钟秀。祖籍系古黟西递的胡移风,1960年出生于上海,其父亲胡玲荪是原上海儿童福利剧院一级编剧.母亲王惠莉是原上海福利剧院导演。她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成为澳大利亚苏风翻译公司的总裁、高级翻译,是皖籍在澳大利亚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女性。 优良的环境,父母的熏陶,使胡移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她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78年,胡移风考入安徽大学外语系,4年寒窗苦读后,她被留校任安徽大学大洋洲文学研究室文学翻译。在大学读书时,她就开始翻译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上海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2002年12月3日中国申博成功这一天,上海一夜无眠,盛世中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那时起,复旦大学退休教授、北京人民画院院士、华夏诗联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  相似文献   

5.
德国精神病专家克莱特曾是德国精神病康复中心主任。精神病康复工作的艰辛与劳顿使他立誓退休后不再从事这一职业。1986年他作为德语外教到中国武汉任教。在武汉,他看到我国精神  相似文献   

6.
张凤球精神     
人们曾把张凤球叫“拚命三娘”。这是早年她在华中理工学院读书时获得的美称。她以小学五年好加夜校学习的文化底子,出色地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并且曾在学校里激起一股“学习张凤球、力争三丰收”的热潮。这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挑战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身。正是这种精神,在她几十年从戎生涯中,激励她一步步攀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超越,以7项全军科技成果、9项发明而创造了人生的辉煌。赢得过辉煌人生的成功者,功成身退之时按理足以感到欣慰了,但张凤球不属于此列。她的最大挑战是在她55岁退休时进来的,而最大的辉煌也是在此后创…  相似文献   

7.
秋瑾(1877-1907)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特别在妇女运动史上她是先觉者和开创者。其实从秋瑾的骨子里透出来的是一名爱国者。正是"爱国"的精神促使她客服种种困难,踏上了为民族解放、国家振兴的道路。她仅仅生活了短短30年,从事民主革命斗争也不过数年时间。但自1907年秋  相似文献   

8.
你强势吗     
我认识一位属于弱势群体但并不弱势的安徽保姆。 她来自农村,初中毕业,如今在上海做保姆已有十年历史,不仅听得懂上海话,并且已经染上了一些上海的“小资”生活方式,比如夏天冬天应该享受空调,吃鱼虾要吃最生鲜的等等。每天骑车路过那些坐满了等待见工的家政中介机构时,她一定十分骄傲,她已经不需要被人挑,而是可以挑一些年轻。  相似文献   

9.
《纽约时报》今年二月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袁明的评论言辞,称她是北京大学的美国研究专家。这使人们的目光穿过群星的光辉而投射到她的身上:北大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国际政治系唯一的女教授——袁明。袁明1945年生于四川重庆,3个月时她来到上海。在那里,她完成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早在中学时代,袁明的天资聪颖便闻名遇这。17岁时袁明以优异成绩进入北大西语系学习英语。在风景如画的燕园,她书写自己如画的青春。袁明进入北大是幸运的,因为她考入大学的那年是当时唯一不论出身、不讲成分的一年,否则,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夫妻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家庭虽然为数不多,但还称不上罕见;夫妻同为中科院院士的家庭虽为罕见,但也称不上绝无仅有。但是在偌大这中国,一家三口同为中科院院士,又同为政协委员的家庭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四光先生和他的女儿李林、女婿邹承鲁。栉四光生生是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而他的女儿和女婿则在1980年,于中国科学院在停滞了23年之后首次续选中双双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这样,中国科技界首次出现了一个拥有三们院士的科技之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座落在北京一条静谧的街道上…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开发》2006,(9):F0002-F0002
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二○○六上海书展于八月四日至十一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经过精心打造,已成为上海标志性文化活动之一,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有了一定规模,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百科报》2016年1月22日刊载的《清代名医巧治怪病》一文说:“清雍正元年(1723年),上海崇明县有一姓张的读书人,酷爱读书.”然而在清雍正时,崇明县并不属上海.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月23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早晨九点,我按响了中国科学院女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王业宁教授家的门铃。只有老两口在家,四室一厅的房内显得有些冷清,与6年前首次采访时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那次是在年三十的前一天。75岁高龄的王院士似乎越来越忙,与上次采访相比,“女人当自强”的感受更加强烈地震撼着我同是女性的心灵,并非因为她2000年获得了高达20万港币的何梁何利基金奖。 领跑的诱发基因──从这位晶体缺陷研究者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缺陷中引出的自强 1998年9月,王院士和先生缓缓登上台湾南寿山。她父母…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才交流》2004,(7):32-32
2004年6月,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第六批外籍院士6人,从而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人数达到45人。这6名外籍院士分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肖荫堂,法国科学院院士杰马里·莱恩,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N·杰尔,法国科学院院士、巴黎巴斯德研究所教授盖伊·德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洛克菲勒大学教授托斯登·威塞尔,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姚期智。新当选的外籍院士都是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中科院外籍院士达到45人  相似文献   

15.
恭业说他母亲1914年曾在那里读书,与宋氏姐妹是很要好的同学。有一次,宋美龄还相求恭业母亲转话其姐宋庆龄,让她姐姐不要太“小气”,每个月多给她一些零花钱……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读书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工作繁忙时,也坚持读上几页,如果一天不着书,似乎觉得少点什么,于是养成了以读书代休息和以书催眠的习惯。但老实说读书也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感觉十分充实。我的读书方法是:读古代的.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资源;读现代的,注重了解国情、省情、县情、民情;读外国的注重吸收一切外来文明的合理成果。读书的实践使我立正体味到:读书能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跨越自我。读书不仅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而且能让人得到精神享受。不仅读文学作品右这种感觉读…  相似文献   

17.
刘雪 《人才开发》2001,(9):20-22
在中国读书时,她是一位普通的女高中生,然而自从16岁那年她与一位善良的美国老人不期而遇且留学美国之后,她就变得不普通了,她的奋斗经历和所取得的成绩甚至引起美国华人报刊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繁荣,改革的深入,体育在国民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体育人才流动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体育领域中旧有体制与现实状况的矛盾越发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刘东现象背后的现实 入秋以来沸沸扬扬的刘东现象,给中国体育人才流动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 斯图加特田径世锦赛女子800米冠军刘东,是我国田径界一颗耀眼的明星。七运会后她和教练马俊仁的矛盾公开化和升级,为一年后这桩愈闹愈大的公案,埋藏了种籽。刘东被马俊仁停止训练,让她闭门思过、“封杀”一年之后.她不甘悄无声息地葬送自己的运动生涯,开始物色新的生活起点。面对这样一名“闲置”的优秀选手,上海体育界有意召之麾下。广州方面也想引来这个金凤凰。为培养刘东付出大量心血的辽宁哪里肯轻易放走,于是围绕着利益所在,争论日趋激烈。刘东穿梭于上海、广州之间,并在香港《大公报》发文表明她的忧虑与态度。名教练马俊仁做出宽弘大量姿态,请  相似文献   

19.
初冬季节,我们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临近华埠的一幢公寓中,访问了因撰写《金山客》一书而成名的李瑞芳教授。她年逾花甲,仍肩负着教学、研究、著书等多方面工作,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在倾听她长达两小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介绍后,犹如读完一部令人振奋的传奇小说。坎坷的青少年时代李瑞芳教授,自幼生长在美国华盛顿一个华人家庭。九岁那年,因母亲生病,举家回到故乡台山孙田心村。父亲把母亲托给亲属照料,把她和哥姐三人安顿在家乡读书,便又返回美国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科坛上不乏父子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海洋地质事业奠基人业治铮和他的儿子——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业渝光为中国科学界留下了佳话。业治铮院士首先是一位具有前瞻意识的预言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便预言未来世纪是海洋世纪。基于这一认识,1960年,他在长春地质学院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海洋地质专业,成为中国最早的海洋地质人才摇篮;1964年,他又在南京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海洋地质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全国独一无二的海洋地质研究机构。青年时代的业治铮留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州立大学,并曾参加该校组织的近岸海洋地质调查,他的海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