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的政治哲学思想十分丰富,他依托历史哲学与历史评论,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哲学思考。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神是民本主义。透过其民本主义的思想与反专制政治的思想,可以看到其政治哲学思想中蕴涵着近代性因素的人本主义思想情怀与民主政治的精神气质。他的"公天下"理想,将专制政治的发源地追溯到周文王的奇思妙想,提出的"君、相、谏官环相治"的权力制约政治方案,都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可沟通性的积极思想内容,值得今天致力于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的人们认真地反思与咀嚼。  相似文献   

2.
吴怀祺 《河北学刊》2008,28(2):70-75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应当从历史思维进行分析。王夫之的历史思维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天人联系的整体思维;二是总结历史兴衰变动的通变思维;三是思考未来的"知几"思维。王夫之的历史思维把中国史学思想推向新的高度,其史学思想对于科学、理性思考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笑龙 《殷都学刊》2020,(2):97-102
"封建、郡县之辨"是中国历史理论中的重要议题之一,王夫之的相关论述有其鲜明的特色。王夫之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着眼,比较了"封建"与"郡县"之异同,认为"封建"不可复;然而,其亦反对推行"郡县"后的集权与聚敛。王夫之在探讨"封建、郡县之辨"时,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势""时""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展现出其历史认识中的"通识"。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历史责任感,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总结和创造性的贡献。阐释了传统思想文化,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针对其文化思想进行研究,对于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一种有益的历史资源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的自然哲学思想深刻的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近些年来批判和否定船山自然哲学思想的话题成为所谓"学术前沿性"观点,这是很不正常的。王夫之在天文学方面并非是否定地圆说的,因为《思问录·外篇》已经明确记载有"地球"二字。并且,地圆说在那个时期依然处于假说状态,如果仅仅把知道地圆说与否作为是否懂得天文学的唯一标准,本身就是不对的。王夫之的学术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他对于当时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王夫之称赞"西洋历家"的"远镜质测之法",认为这是"西夷之可取者"。王夫之提出了西学"质测"之学"即天以穷理"和中国古代科学中的"戏论"即"私为理以限天"两者在方法上的对立。他认为"质测"才是真正的"格物"。船山在自然哲学方面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因为他既有研究方法上的科学精神,又有哲学思辨上的独创见解,所以他能够对先秦以来各家各派重要的自然观念做出批判性的总结,进而实现其返本开新亦即综合创新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以及他的作品方面的特殊性。迄今为止,他的历史学理论和独特的历史观外界了解的不多。作者认为,王夫之对于历史的评论,是受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的,此外还与他的社会与民族性密切相关的。而王夫之的中国历史观,也明显是他的原创思想。他严谨的学术成就,与灵感相关所产生的非凡综合能力,再结合他那个时代所经受的苦难经历,综合在一起所创造出对于"历史评论"的价值,对任何中国学者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的思想学术成熟于六十岁即康熙十七年(1678)之后,其前、后期思想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思想重心,由"华夷之辨"到"人禽之辨";学术宗尚,由学宗程朱到学宗横渠;学问规模,由经子之学到兼通四部;著述体例,由外传引义到内传注解。  相似文献   

8.
译者按:《热情的写实主义者———王夫之生平及政治思想简介》一书,乃英国伊恩·麦穆伦教授所著,此书在1992年香港图书公司出版印行了英文版。麦氏早年毕业于美国牛津大学,后又取得博士学位,在英、法等国大学里讲授中国古典文学。1968年撰写了论述王夫之的博士生论文,对船山学术思想颇有研究,是国外研究船山学说的专家之一,现执教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此《前言》据麦穆伦教授赠送给湖南图书馆刘志盛先生的英文版《热情的写实主义者———王夫之生平及政治思想简介》一书的《前言》翻译。疏漏之处,请诸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博大精深,造诣非凡。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代以来儒家重医的优良传统,在医术、医道以及解剖学、药物学等方面具有许多真知灼见。其最早显示医药学才能当为24岁在张献忠部蒙难时。他之所以自号薑斋,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他深刻的哲学思考;他的《诗经稗疏》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他在防病、治病等诸多问题上都有独到的见解。总之,王夫之的中医药学思想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因此我们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继续深入挖掘,以使学术界对之具有更加完整和清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王夫之通过对历代有关法制的评判以及吸收时代新的法制元素,形成了他既传承传统又突破传统、具有近代因素的法律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近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政治改革构想和建立一个“自天子始而天下成受裁”的法治社会理想,从制度层面对如何有效监督君主权力的进行探索:在对待严刑峻法、肉刑等问题上,王夫之的态度与正统的儒家别然有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现的是一种轻刑化的刑法思想:提出了“严以治吏”和“刑尤详于贵”思想主张,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11.
论王夫之的历史进化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具有系统理论的历史进化论者.其历史哲学"依人建极",突破以上古三代为"黄金时代"的传统观念和宋儒的历史退化论,深刻阐明了人类从"植立之兽"到"文之已备"、从"既愚且暴"的上古三代到"文教之薮"的汉唐宋明之发展演变的历史进化过程,深入探讨了文明的多源发生及其兴盛与衰落、文明与野蛮的相互转化、进化与兴亡治乱,以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道器关系问题,提出并阐发了"时异而道不同"、"道因时而万殊"等一系列深刻命题.其论证方法,将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相结合,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考察与文献资料的依据相印证,颇接近于今日之科学的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深研医理,精讨岐黄之说。而论医则无不与其哲学认识密切相关,诸如:论仓公与“火齐汤”;论《素问》二火之说;论五行的整体和谐之说,则为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显示了王夫之广博的医学知识和独到的哲学见解。  相似文献   

13.
夫之人学思想源于社会生活之中 ,承接横渠气本论。精气气化为人之存在 ,胚胎则为生理之基础。人性“日生日成”之变化 ,内容则“习”之而成。人为万物之“灵者”。则需自己解放自己。从理学家的人学思想中杀出一条血路 ,为近代人学思想的开启作准备 ,并升起了人的太阳。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政治口号 ,它曾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当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兴起后 ,民主理论就成了西方资产阶级用来镇压革命、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工具。因此 ,揭露和批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 ,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战线上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推崇“家国同构”的中国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家庭问题——即“齐家”;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也不例外,他同样十分看重、推崇“齐家”。王夫之的“齐家”思想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家教从严;夫义妇听,相敬如宾,勤俭持家;兄友弟恭,安静守分。当前世界性的“家庭道德滑坡”现象突出,王夫之的齐家思想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以天赋自然思想肯定民众的土地私有,反对王者将土地据为一已之有,提倡耕者有其田。他是一个继承传统以农为本的重农主义者,主张以农为本的亦工亦商,在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发展手工业与商业。  相似文献   

17.
《船山学刊》2002,(2):5-8,16
“哀其所败,原其所剧”———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王夫之的政治思想,肇因于对明王朝灭亡之教训的总结。明朝的灭亡,游牧民族的入主中原,被王夫之看作是汉民族的自取败辱,于是“哀其所败,原其所剧”①,由此展开了对明王朝之所以覆亡的历史原因的追寻。通过对三千年中国政治史的考察,使他清楚地认识到,明王朝的灭亡,是三千年专制政治演化的必然结果,是专制政治危机的一次总爆发。明王朝的统治术集历代之大成,上可以追溯到周文王以私天下之心而废宰相,秦始皇之“恐强有力者旦夕崛起”,中可以追溯到隋文帝、隋炀帝“销天下之才智…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继承了中国古代"恒产-恒心"的重视物质生活的务实思想倾向,重视人伦日用,重视生活需求的满足,主张理欲相融、互济与一致,而且更为强调理在欲中,"天理"不可能脱离"人欲"而存在。王夫之的理欲论发展了古代富有唯物倾向的"厚生"思想,为人欲正名,为生活辩护,有力祛除了程朱理学对人欲的妖魔化,富有启蒙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对和谐这样一个有重要美学意义的范畴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与分析,认为“和谐”是在矛盾着的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中通过“主客体的合一”而获得的,更强调主客体的互动和谐,其和谐观主要体现在美的本质论与情景说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落花诗》政治意识形成的原因:一、诗人在诗学上对诗歌"匡维世教"的社会功用的强调,及对"外周物理"、"情景相和"的美学境界的追求;二、明清之际士大夫独特的政治情感与落花摇落、萧索的物理特征的契合。最后通过文本解读,并对落花诗中蕴含的政治意识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