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存在原则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分别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认识形态与社会结构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与苏联模式的变革和扬弃,是对资本主义及其它社会形态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与超越。它既具有质的稳定性,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关系密切,苏联模式的形成既具有合规律性,也有弊端,它开辟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克服和创新,是在逐步破除苏联模式内在矛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不得不向苏联学习,但同时也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它曾经使我国取得了“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但是,到1956年左右,苏联模式的弊病不断暴露.苏共二十大后,我们以苏为鉴,试图修正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式的自主发展道路并不顺利,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成功,而且最终突破了苏联模式.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根据本国实际和人民的意愿和能力来选择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历程中,各阶级、各社会力量不断探索中国发展道路,并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模式。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情,探索出改造与建设并举的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时代特征,探索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模式。新时期,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执政党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中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在找准切入点以深化改革等方面坚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归纳总结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辟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显著的区别,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超越、继承、突破与创新。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传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对真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建国至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这种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出现严重问题;二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实践进入新的阶段,我们突破苏联模式,不断探索,逐步确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转变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价值诉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发展的性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途径、社会发展的内容、社会发展的领导力量、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等方面来看,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鲜明的区别。历史证明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中国不能选择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立足国情、适应时代、强国富民的道路,也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国以来,对如何发展中国经济,事实上存在着三种发展模式,即苏联模式、毛泽东模式和邓小平模式。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从而都着力于建构社会主义制度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理想目标模式。毛泽东基于“以苏为鉴”的认识而设计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主观意图上讲意味着对苏联模式的否定,但从客观效果考察,这种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而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将使我国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真正实现对苏联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宪政建设从其发端之初就走上了移植外来法的道路.在探索建立新的宪政体制的过程中,中国以苏联为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宪政文化的认识,以开放的视野思考宪政模式的选择,不论是宪政理论还是宪政实践,均受到苏联宪政模式的广泛影响.此次移植特色鲜明,对中国的宪政乃至整个法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国家建构现代化道路呈现多元趋势,且国家命运与道路选择休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现代化道路的升华,是对中国旧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路径基石,对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观照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包括对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正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汲取深刻教训、总结丰富经验,不懈探索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反映着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即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课题.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中,中共发挥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作用,体现在:先是领导人民革命,推翻国民党政权,结束欧美道路;然后学习苏联模式,建立计划体制,尝试苏俄道路;文革结束后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的确立,表明中共领导人民走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也给我们带来诸多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民主社会主义改良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民主社会主义改良的本质和两者的本真关系,能够使我们认清民主社会主义改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区别,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成为一个理论热点。从改革的历史来看,"中国模式"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新的时期,认真梳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凸显了独特的"中国气质",汇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创造了惊人的"中国奇迹"。不仅全党要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增强"三个自信"。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最终完成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构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坚持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成果,创造了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和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反映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发展道路及其发展趋向的强烈关注。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成型的一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既有别于传统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以社会主义为制度文明载体的独特的成功的现代化道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体制特征,人们概括出了"中国模式"的理论范式。这一范式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等量齐观的.从认识论上讲,新民主主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题中之义;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则是新民主主义再认识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造落后的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共同任务.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来说,无疑这是一个更加困难的任务.当时,我们面临有两种工业化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坚定地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然而,中国的国情又与苏联有很大差别.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不断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如何正确评价4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这凭主观想象和个人臆断当然不行,而且,就是比较中国工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也还不够.这里,我们把发展中国家中三个走上不同工业化道路的大国,即中国和印度、巴西的工业化情况,作一番比较研究,也许能够取得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