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翻译不是一种纯语言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中。译者应根据原语的语言、文化功能,努力让译本达到功能上等值。在汉英互译过程中,真正需要转换的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曰静止孤立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词典释义与翻译的关系。作者认为:翻译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所有因素,尤其是语言和言语因素,而词典释义属于语言范畴;语言词义和言语词义是不同的。因此,词典对于译者而言只能提供有限的帮助,多数情况下,精确的选词源于对有关语境的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是一种独特的主体感受活动。文学翻译的过程也是译者审美活动和语言释义的过程,是译者主体性的创造产物,体现的是译者对原文的审美活动和意义解释,从而突出译者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和超越性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的释义问题,在词典研究中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我们在模糊语义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体系做尝试性的比较分析,探寻出模糊语言释义的一些基本方法,揭示模糊理论在词典编纂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语境中,双语词典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查找一个词在目的语中的对应说法和语法知识,它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体现。学习者通过使用双语词典,不仅能了解语言知识,如发音、词性等,而且可以意识到词汇在使用上和认知上的差异,从而促进文化理解。因此,双语词典的释义方式和重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探讨对等翻译理论、语义学理论及双语词典学核心问题对双语词典释义实践的影响,来说明双语词典释义的文化心理认知,以此提高双语词典的释义质量。  相似文献   

6.
范畴化是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方法和释义内容是多年基本保持不变的,这样的释义模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词典释义应尽量提供给读者相关的范畴化语义网络,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下,作为释义用语的基本范畴词在释义中如何突出,范畴化如何指导词典中的近义词辨析,不同词性的范畴成员在词典中如何处理都...  相似文献   

7.
词典释义在语言上应注意:一、词典释义应避免以难释易;二、词典释义应避免"辗转递训"和"重叠释义";三、词典释义应避免语言拖沓,甚至前后矛盾;四、词典释义应避免描述语言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作为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直接导致翻译活动的模糊性。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所难免。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译者如能正确而能动地使用语言的模糊功能,将会使文学作品的翻译有质的飞跃,读者也将有更高层次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不认识的生词和不熟悉的专业术语,即使有些似曾相识的普通词汇,由于在科技语言中赋予了新的专业化含义,也会使人感到陌生难译。要弄清这些词汇和专业术语的确切含义,就必须查阅词典。因此,人们在谈论翻译经验时说:“收词较多、释义较全的词典是翻译工作者必备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作为整体提取和创造性使用的语言单位一直以来是中国学习者理解和表征的重点和难点。概念隐喻理论为习语的阐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撑,但它在英语习语词典尤其是英汉双解习语词典的释义中目前还研究得不多。本文以隐喻习语的意义理据为切入点,选取包含名词"fire(火)"的隐喻习语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语料库和词典调查的方法,探讨隐喻习语在英汉双解习语词典中的释义模式。总的释义结构要分层分类表述,首先将中心词"fire(火)"的体验义在微观结构中呈现,其次以中心词为准归纳喻义群将相互关联的习语按字母顺序编排,最后在语言层面上进行喻义释义,凸显汉语释文的国别特征。隐喻习语词条的释义以实现隐喻系统中的概念激活和语义关联的英汉双解习语词典的文本环境为依归。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学翻译学理论对科技日语翻译进行研究,探讨了科学翻译学三大原则语用价值、语里意义、语表形式对科技日语翻译的理论指导性作用,结合科技日语特点举例分析具体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语用价值原则可提高译文在文化、术语及表达三方面的可接受性;语里意义原则可最大限度还原科技信息,实现内容的可接受性;语表形式原则可使译文更符合译语表达习惯。采用全译策略可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具体可采取增减、转换、分合等翻译策略,有效提高科技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论俄语成语汉译中的"用形象译形象"原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文化价值丰厚的语言单位,往往造成不可译性.俄汉语成语差别鲜明,如果翻译不慎,会造成信息量的流失.实践表明,"用形象译形象"的方式进行汉译俄语成语,不失为一个缓解矛盾、使成语"立象"与"尽意"两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蒯因的“初始翻译”为我们展示了翻译的相对性特征,这样的相对性特征既涉及译者自身的观察与理解,又涉及目标语言使用中的意义表现“倾向”。在蒯因那里,“初始翻译”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翻译,译者总会在现实的和可能的语义世界中追求与言者之语义的同一,当然,这样的“同一”追求在外延主义的要求下又总是难以实现的,除非我们回到译者与言者所处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上来。不论“初始翻译”如何体现意义确立的“倾向”决定,译者与言者的主体性地位总是为我们提供语言行为发生的普遍性基础,即作为理性存在的纯粹语义基础,翻译的“不确定”只是我们走向“确定”的过程与环节,人类社会语言行为的发生及表现形式遵循着共同性的理性规定与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伽达默尔合理的理论内核——从理解的历史性到视域融合,对当今译学理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译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译者只能在不断展开与升迁的理解能力范围中与原文本的意义域保持一种动态的历史对应。在跨文化翻译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透明互译是不存在的。跨文化翻译标准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演进的、难以最终确定的相对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现代翻译学从翻译的言语思维研究才能真正揭示翻译的本质 ,即用译文语言再现原文语言的意义和内容 ;翻译单位可以是任何一般言语的意义单位 ,如 :积木块和句子的意义单位 ,而句子的意义单位翻译中 ,词级交际值的确立和转换是关键。从理论上讲 ,句子词项的交际值处在横轴 (篇章和句子义值轴 )和纵轴 (控制轴 )所决定的平面内 ,调整两条轴所得到的交点就是该词项的交际值。  相似文献   

16.
语义理论是系统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语义与翻译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将原语在意义、风格、文体等方面准确地再现于译人语,应首先从词、句、篇章等方面对原语进行分析。本文从词语语义、句子语义、篇章语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语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时,将决策单元分为有效和非有效两大类,不仅无法对决策单元有效性进行排序,而且也无法获得与决策单元有关的管理信息.应用DEA两阶段法对财政政策相对有效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历年的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情况及其有效性的排序,且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提供了如何调整各项指标使之达到相对有效的有关管理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8.
在中西翻译史上,自《圣经》和佛经翻译以来,忠实于原文一直被认为是译文的至高的、绝对的标准。传统语文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文化史上屡见不鲜的“不忠于原作”的行为一概加以贬斥,认为这样的译文无异于“背叛”了原作。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从寻找文本间的意义对等中解脱出来,把研究视野放到文本以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索操控翻译的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从而能够解释这些看似“不忠”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大量论文摘要翻译的阅读,发现一些比较严重的翻译错误。其根本原因是译者没有突破句子或者更小语言单位的禁锢,从而难以从话语分析理论角度,通过字面分析、评判分析和情感分析,创造出贴切达意符合目的语思维和文化的译文。探讨了话语分析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通过一则汉英摘要翻译,阐述了如何以话语分析理论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和交际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辨义论”与“译意论”的译者主体、翻译主体及其间性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所涉及的“语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的层次和维度,旨在揭示高屋建瓴的“辨义论”和条分缕析的“译意论”都是以原文为取向的译意“忠实”论,“辨义”即“译意”,原意是本源。因此“辨义论”与“译意论”一样,对宏观的文化交流和微观的语言转换具有相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