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模糊语言是一种弹性语言,在工作、生活中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它跟一语双关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在沟通艺术当中是一门很值得考究的学问。本文主要就从秘书的沟通交际与公文写作两个方面来探讨模糊语言在秘书工作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公文作为党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以较好处理公文而构成的一个具备了特殊体制的并且在一些范围里能够普遍应用的文书统称。面对公文而言,核心本质就是准确,在这个方面,我国具有明文规定:公文一定要将用词和用字的准确性以及规范性做到位。可是,透过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可以发现,客观事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模糊性,所以,进行公文书写时,通常会大量应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3.
公文语言中的口语词汇常借用修辞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增添公文语言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本文将对公文中口语词汇使用的比喻、借代、比拟三种修辞手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进一步阐述公文中口语词汇使用修辞手段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会破坏公文语言庄重严肃的文风。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公文的文学语言功力越来越展示了它的独到魅力,本文着重从秘书撰写公文的语境、成语语言使用、修辞格等方面形成的公文美感,增加公文语言的生动性,使公文写得富有文采,为公文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Hyland提出的模糊限制现象的分类模式,笔者在汉语律师辩论词中辨别出三类模糊限制语:准确性指向类,说者指向类,听者指向类。这三类模糊限制语具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实现方式及作用希望本文对汉语律师辩论词中的模糊限制语的探讨,能进一步加深对汉语律师辩论词中的语言策略运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模糊语在商务往来几个重要流程如发盘、还盘、支付条款、投诉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解到了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中的积极性,恰当准确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有利于商务活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文体,是国家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的语体讲求准确、简洁、平实、规范、庄重,一般不用或很少使用修辞格。但是,公文语体的规范性与庄重性并不排斥公文语体的艺术性,在公文写作时选用恰当的修辞格,可以增强公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善用﹃模糊﹄巧作答周鲜华所谓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表达,指出于表达策略、语言环境等的需要,故意使用一些语义模糊的话,以达到特殊的效果。言语交际中,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不仅能显示出说话者扎实的语言功底,聪敏的思维潜能,而且能使说话者巧妙地从矛盾中解脱,增...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是外交辞令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满足一定的社交需要,具有一定的语用功能。作者分别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以外交访谈实例分析的方式,总结了模糊语在词汇和句法层面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语用模糊指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曹禺的著名戏剧《雷雨》中多次被运用,可以说是中国戏剧语言魅力的表现之一;但在翻译中如何处理这种语言模糊性,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对比《雷雨》两个英译版本,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作品对语用模糊性的不同处理,这一探索能为学界今后的语用模糊翻译打开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在人类社会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生态学层面挖掘模糊语言之深蕴,此既为时代计,亦为模糊语言传承计。模糊语言的生态学隐喻,即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解释模糊语言。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在于运动性、多样性和适应选择性,依此生态之理来研读模糊语言,意味着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或者纲领。  相似文献   

12.
谢志秀 《现代交际》2011,(10):39+38-39,38
本文尝试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来分析英语商务合同中的模糊语言现象,首先回顾了模糊语言和商务合同英语的主要理论研究,然后研究了合作原则在英语商务合同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并进一步分析了模糊语言在商务合同中所实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周玉菲 《现代交际》2013,(11):36-36,35
作为商务英语的一种特性——模糊性,其在国际性商务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如果应用得当,就会在商务洽谈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笔者通过研究模糊语言在商务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及功能,来深入探讨在商务英语中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在拟制公文时,容易在文种运用、行文关系、公文标题等方面出现问题,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甘婷 《现代交际》2015,(4):60-61
模糊性是反映现实世界中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普遍现象。语言的模糊性一定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因此,翻译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人的认知的不同,模糊语言的翻译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而反之,不同的审美价值对模糊语言翻译的理解也不同。根据不同的美学价值来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来提高模糊语言的翻译水平和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武选民 《职业时空》2012,(7):150-152
Verschueren在语言顺应论中提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语言选择的过程,在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也是作者为了顺应各自领域的准则而选择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拟借助语言顺应论来研究四种不同体裁文章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并从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探析不同体裁文章中不同类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否存在着差异?如果存在,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如何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万田华  杨燕  王磊 《职业时空》2008,4(11):126-127
外交辞令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它具有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独特之处,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为此,外交辞令常采用模糊辞令来发表会议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气氛。本文从实际语言效用的角度,探索模糊辞令在外交语境下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8.
赵越 《现代交际》2014,(5):38-39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言在complete等的7C原则指导下被认为应该是越清晰、越准确越好,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仅注重语言的精确性是不能保证商务活动顺利、得体地进行的,更为需要的是在商务英语信函中对模糊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本文分析了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语言的实现形式及其语用价值,希望提高商务英语信函作者对于模糊语言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话语模糊不是语言误用,也不是语言缺陷,而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点。话语模糊是话语交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委婉、回避、便利等修辞功能。模糊话语不仅频繁使用在日常的话语交流之中,而且还经常出现在政治外交以及法律法规的条文当中。模糊话语的灵活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富有魅力。  相似文献   

20.
行政公文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日常生活的重要反映,从1912年到2012年,中华民族走过了跌宕起伏的100年,这100年,行政公文跟随历史的脚步变化着,发展着,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行政公文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为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和确保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政治体制与社会性质的改变而演变着,所以它反映了它所处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本文希望通过从这100年行政公文的公文形式方面入手,去理解中国这100年历史,去了解这100年行政公文发展之路。本文将从公文文种、公文格式、公文纸式、公文语言四方面入手讨论每个时期的行政公文,并将这100年分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至今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