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主要有三种再融资渠道:可转债、配股、增发.近几年来可转债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宠儿,其融资额已经超过了原先配股和增发这两种主要的再融资方式.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可转债融资,当然也要对可转债融资所可能带来的风险给予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配股再融资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在我国深沪上市公司中,选择2003年或2004年有配股行为,但在其配股前、后3年未有股票再融资公司的数据为基础,研究配股再融资公司的融资效果;并对配股公司不同规模对融资效果的影响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A股市场的信息披露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虚假陈述,在定期报告中存在的不报、迟报、瞒报等违规现象层出不穷。为了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  相似文献   

4.
资产注入是上市公司重大的财务行为,会给公司的盈余带来重大影响。对2002~2010年符合再融资动机条件的重大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这说明,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很可能是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降低再融资动机资产注入对公司盈余质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2-2012年期间进行股权再融资(包括配股和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SEO公司的盈余管理以及不同产权性质SEO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SEO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分组样本考察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程度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2002-2012年期间的研究样本,还是新准则实施后的研究样本,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都更高.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股权再融资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视角,验证了公司产权性质会影响公司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诚信的缺失 ,在逆向选择下 ,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柠檬化 (次品上市公司充斥其中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柠檬化的制度根源 ,接着认为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高度信息不完全 ,最后分析了柠檬化的表现 ,以及柠檬化的两种极端情况 :增发再融资失灵和狂炒ST和PT股票。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与关注。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否发生了变化?通过对股改后股权再融资集中的2006、2007两年内进行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PROB IT模型检验了与控制权收益相关的两个指标以及其他上市公司变量与股权再融资之间的概率关系。终极控股权下的现金流权通过了检验,即现金流权越高的非国有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股权再融资;侵占度没有通过检验,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股权分置改革起到了抑制通过股权再融资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的分析可看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监管乏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券商行为失范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中国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的利益.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证券市场的参与者、监管者、上市公司、券商及投资者的行为加以规范,恢复市场信心,使中国证券市场日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经济主体,它的行为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效率和投资者的信心。证券市场对于投资者的财富效应有赖于上市公司业绩的稳步提高,上市公司欺诈则必然造成证券市场混乱。解决上市公司欺诈行为当务之急是建立上市公司证券评级制度,强化信息披露,建立公司治理、中介审计和证券监管的三重约束机制。从长远看,应该建立上市公司讲诚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1998年开始,国内上市公司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再融资的热衷,再融资几乎成了“圈钱”的代名词,规范再融资已经迫在眉睫,是除IPO之外从源头上把握市场资源配置科学化的另一个关键,本文从上市公司再融资热点的演变思考再融资“门槛”问题,通过对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比较分析认为现有的以不断提高对公司历史盈利指标的要求来逐渐扎紧再融资的“口袋”,提高其门槛,存在一定缺陷,忽视了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资金使用效益,而将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纳入再融资政策,使其成为再融资的前提条件,是促进再融资行为合理化,并最终促使市场资源配置科学化的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本文还试对如何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预测性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范现象广泛存在.近年来,为了"创造"优良业绩,企业协同注册会计师披露虚假信息的不正之风愈演愈烈.要彻底消除上市公司信息造假,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应是通过改变环境来约束、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其正确面对压力,树立健康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分离交易可转债是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创新产品,它已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一种重要工具。事件研究的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公告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运用回归分析法对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公告效应主要受相对发行规模和稀释率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收购和反收购是证券市场中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两种常见的手段,催生了资本市场无数的波澜,使得证券市场越发成为资本激荡的中心.上市公司股份具有的流动性使收购行为的存在具有更多的合理性,相比之下反收购行为的存在是否具备合理性以及进而如何对反收购行为进行监管却是一个观点不一的问题.如何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的合理反收购行为存在是证券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盈余管理成为财务会计研究的新课题。在我国,由于市场环境条件的影响,上市公司再融资主要以配股为主。配股资格的获得是以盈利指标达到证券监管机构设置的标准为条件。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极有可能操纵会计盈余,以达到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通过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且第3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11%的上市公司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可见其存在几种盈余控制行为,据此建议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加强政府与民间审计职能、规范上市公司权益资金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再融资问题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而中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更是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热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相关概念入手,重点从理论基础角度对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问题进行剖析,在公司融资理论基础上,从五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理论展开评述,从支持选择配股和支持选择增发两方面介绍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理论,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点及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指出对中国上市公司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较为普遍的现象 ,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容易并且产生了很多问题 ,对证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也对我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法律规定和理论角度对此种行为进行了分析 ,试图弄清其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QFⅡ所关心的是满足资金来源地投资者的收益回报要求,这种利益驱动导致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有可能利用东道国在证券市场开放初期监管方面的缺漏进行过度投资行为.而且,QFⅡ本身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如果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欺诈和操纵市场而获利的现象,从而就难以发挥其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和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作用,最终使得引入QFⅡ的目的落空.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配股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一些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条件。此外,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较高的配股价格,获得有利的筹资条件,也可能以盈余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把握来实现融资目的。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的途径以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现象作系统的研究,将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丰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上市公司收购是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家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购买另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该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产权行为。目前上市公司收购存在很多误区,因此必须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政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融资监管政策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以增发政策为例应用博弈论缺口模型分析再融资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发政策产生增发资格线,而监管政策的限制,理论上产生预期收入的巨大缺口,当上市公司达不到增发资格线时即产生操纵业绩的动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再融资资格衡量指标的同时,可以考虑考核附加财务指标,同时为保证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应加强审计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