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物质空间载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未缺场.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工人阶级生存状况及其历史命运的思考中,形成了城市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新范式,并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以生产方式为出发点,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城市观的基本维度,批判工业化城市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破坏,积极探索并投身实践,寻求解决工人阶级城市生存问题的根本路径,为未来工业化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历史唯物主义城市观的基本内涵,挖掘恩格斯的城市哲学思想,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城市观的发展脉络,寻找解决工业化城市问题的理论工具,也是对恩格斯伟大思想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有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研究者讨论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识:“一致论”“对立论”和解释学视野中的“差异论”。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虽然有不同的地方,但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将他们的哲学思想关系简单化的归结为一致或者对立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通过“劳动”贯通“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资本的原始要素”,建构起融社会生产力和环境生产力于一体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既是其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思想,也构成其生产力理论的思想基础,源于对“劳动力和土地”的生育本质的发现。通过劳动力之“先天能力”,发现人本身的自然力;通过“土地”,发现自然生产力。人本身的自然力和自然生产力,其存在本质是生,生存本质是生育,灵魂是共生。所以,社会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共生,社会与环境共生,必以人与自然内在生成为基础。以此审视马克思的环境生产力思想,为人们重新认知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以及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等打开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传统理论存在着对马、恩生产力观的误读.重新理解和阐释马、恩实践的生产力观,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的学术地位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是技术哲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认为对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的学术地位和意义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尚未进行。对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的形成史与逻辑构成、学术地位及其意义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概括地进行了分析、介绍 ,强调加强这些研究的紧迫性 ,并呼吁我国技术哲学界要关注对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的学术地位和意义的系统研讨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环境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分析了当时环境污染、自然破坏的状况和危害;指出了造成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的原因;指明了克服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的途径。恩格斯丰富的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哲学思想对于当今人类摆脱生存环境危机,寻求正确的出路,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的问题;克服人自身的片面性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以人为本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高价值取向等等.这些思想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对工业文明时代的主导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切反思,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的前提是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对自然价值阐发的两种不同语境,在此基础上深入领悟其内容要义是强调人类作为自然价值的主体,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必须把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统合起来,而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则是对其理论提升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达尔文、李比希、摩尔根、马尔萨斯、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进而彰显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给出生产力概念一个具体的定义,但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传统的以物质为本体的生产力理论是对马、恩生产力观的误读,并对社会主义实践造成过不同程度的影响.重新阐释马、恩以人为本的生产力发展观,对于我们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推进理论创新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尤其是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